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收藏资讯 / 正文

压岁钱给的是祝福与吉祥

兰亭书童 2012-02-09 收藏资讯 评论

  本版文字:钟葵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源远流长的压岁钱风俗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优良传统的体现,也是我国吉祥文化的一部分。红包里有多少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吉祥含义,它代表着人们对孩子和老人的美好祝福。压岁钱给小孩“压祟”,祝愿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成长;给老人“压岁”,祝愿老人健康长寿,这是所有人的共同心愿。

  吉祥礼品

  《吉祥艺术》版逢周日见报。来信可寄:广州市人民中路同乐路10号广州日报副刊部 钟志荣 邮编:510121 邮箱:gtdrh@yahoo.cn

  今年过年,压岁钱的行情又涨了不少,据说两三百已拿不出手,起码得五百一千。不少人担心,照这样下去,明年的压岁钱就要给一千两千,到后年非两三千不可,再过几年,真不知道要给多少钱才能“压岁”了。

  压岁钱越给越多,一方面说明人们生活富裕了,另一方面说明社会风气变了。在古代,人们给小孩和老人压岁钱,给的是发自内心的祝福,而现在给的是赤裸裸的钱,除了用来装钱的红包外,压岁钱的吉祥色彩几乎完全褪色了。

  压岁钱的两个传说

  过年为什么要给小孩和老人压岁钱?压岁钱的风俗源于何时?其文化内涵和吉祥意义是什么?过去,学者们普遍认为压岁钱与“年”和“岁”有密切关系,由于在史书上找不到什么明确的依据,人们便编造了两个传说。

  一个传说是,远古时期有一种叫“年”的独角怪兽,这种怪兽凶猛无比,喜欢吃人,每到腊月三十晚上,便出来伤害人畜,使家家户户的小孩都十分害怕,大人们放鞭炮把“年”赶走,并用食品安慰小孩,给小孩压惊。年久日深,便演变成以钱币代替食物,称为“压惊钱”,又叫“压岁钱”。

  另一个传说是,古时候有一种妖怪叫“祟”,习惯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整夜不安。因此,家家户户都在这天亮着灯不睡,叫做“守祟”。有一家夫妻俩年老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晚,他们怕“祟”出来吓孩子,就拿出几个铜钱给孩子玩,孩子玩累了就睡了,他们就把铜钱用红线串起来,放在孩子的枕头边,他们自己也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风吹灭了灯火,“祟”真的来了,这个妖怪刚伸出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出道道的闪光,吓得“祟”逃跑了。原来,这几枚铜钱是神仙变的。第二天,夫妻俩就把这件事告诉大家,大家纷纷仿效,以后孩子们就平安无事了。因为“祟”与“岁”谐音,就把给小孩的钱称为“压岁钱”。

  这两个传说虽然有趣,但谁也不会相信它是真的。笔者认为,压岁钱与“年”没什么关系,“年”的含义一向是吉祥的,把它与怪兽联系起来纯属臆造。古文中,“年”即“稔”,是果实谷穗成熟的意思,古人曾注释为:“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古以为岁名。”《谷梁传·桓公三年》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农业获得好收成,在以农业立国的古代中国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过年”以示庆祝。

  排除了与“年”的关系,压岁钱只能与“岁”有关了,“年”与“岁”意思一样,为什么叫“压岁钱”而不叫“压年钱”呢?原因就是“岁”与“祟”谐音。古人一直相信有鬼神存在,为防止妖怪作祟,每逢年底都举行一些驱除不祥的活动,年三十晚之所以又叫除夕、岁除、除夜,正是“除祟”之意,而除夕终夜不眠的“守岁”习俗,其最初的目的也是把“祟”驱赶出家门,后来才被不断赋予新的含意,如表示珍惜光阴,祈求来年身体健康,给长辈添寿等。小孩身体幼弱,老年人抵抗力差,所以给他们“压祟钱”,经过文字的转换,就变成了“压岁钱”。

  铜钱外圆内方有乾坤

  “除祟”有很多方法,为何要以钱“压祟”呢?这与古代铜钱的形制与含义有关。众所周知,我国古代铜钱的形制是外圆形内方孔,这种形制源于古代“天道圆,地道方”的宇宙观。古人认为,钱在浇铸成形时,就被注入了天地之道运行无穷的“神力”,所以具备逢凶化吉通神役鬼的神奇效应。东晋鲁褒撰写的《钱神论》,开篇即云“钱之为体,有乾有坤,内则其方,外则其圆”,言简意赅地道出了古人对钱的认识。

  据记载,我国最早的压岁钱叫厌(读ya)胜钱或押胜钱。在古文中,“厌”有压住、压制、压抑和镇压妖邪之意。如《史记·高祖本纪》记载:“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厌之。”“厌胜”二字典出《汉书·王莽传》:“莽亲之南郊,铸作威斗。威斗者,以五石铜为之,若北斗,长二尺五寸,欲以厌胜众兵。”后来,“厌胜”演变成驱邪祈福的“厌胜法”。厌胜钱实际上就是人们据“厌胜法”的本义而制造出的吉祥物。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而是为了驱除不祥而专门铸成钱币形状的花钱,供人们佩戴玩赏。

  汉代的厌胜钱往往正面铸有各种吉祥语,如“千秋万岁”、“长命富贵”、“天下太平”、“去央(殃)除凶”等,背面铸有各种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北斗星等等,过年时人们把这些厌胜钱发给小孩和长辈,以表示对他们的祝福。

  形式变吉祥意义不变

  汉代以后,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压岁钱。一种是以彩绳穿钱,编成龙形,放在床脚,寓意家庭和睦,岁岁平安。另一种是家长把用彩线穿起来的铜钱,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悄悄地放在孩子枕头底下。清人吴曼云的《压岁钱》一诗就记载了这一情景:“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其他晚辈来拜年时则当众赏给。还有一种压岁钱是由晚辈给老人的。如果说长辈给小孩的压岁钱是意在“压祟”的话,晚辈给老人的压岁钱就是意在“压岁”,所谓“压岁”,意思是压住岁数不再增长,寓意长寿。

  由于明清以前压岁钱大多数是用彩绳穿起来的,所以一些地方把压岁钱叫做“串钱”。民国以后,压岁钱演变为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寓意“长命百岁”,给已成年的晚辈的压岁钱,红纸里包的是一枚大洋,寓意“一本万利”。货币改为钞票后,给小孩和老人压岁钱的风俗仍然盛行,压岁钱的数额随着经济的起落而增减。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小孩子们能拿到五分一毛的压岁钱已经高兴得不得了,而现在拿到成百上千也当是平常事。一些家长喜欢用连号的新钞做压岁钱,寓意“好运连连”。

Tags:的是   压岁钱   吉祥   祝福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