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 > 收藏资讯 / 正文
博主按:关于《功甫帖》的讨论正沸沸扬扬,从书法碑帖角度,不难提出其种种可疑之处。但从文献角度要找出铁证,证明安歧著录的原帖或苏富比的拍品属于赝鼎,却有一定难度。《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主编顾村言先生曾来邮咨询,2013年30日《艺术评论》摘要刊出了我的答复。以下是经过我修订的原文。
村言先生:
承蒙传来刘建业先生从文献角度对《功甫帖》的质疑,并垂询其真伪问题。拜读以后,感到仅以文献考证论,似仍难坐实此帖的真伪。兹据其所言各条,略陈管见。
其(1)云:“此帖见诸著录最早为清安岐。翁方纲,李佐贤等属于从安岐处得到信息,此前六百余年无人记载,缺乏流传依据。”此诚为最有力的怀疑理由,但也只是质疑而已,难以确证其为伪作。
其(2)云:“翁方纲考《宋史》,定此帖为苏轼36-37岁在杭州所写。显然有误,苏轼于熙宁初在杭州任职。其时宋朝没有‘奉议郎’这个官名。‘奉议郎’于宋初置,到太平兴国元年,为避太宗赵光义之讳,改为‘奉直郎’,直到元丰三年才恢复原名。期间110余年,宋无‘奉议郎’官衔,苏轼不会写出这个当时不存在的官名。”翁方纲所考肯定有误,熙宁间确实没有“奉议郎”的官衔。但其考证仍有值得推敲处。
“功甫”是郭祥正的字,现存其履历较详的记载见于《永乐大典》卷7894《临汀志》,其传云:祥正“熙宁间仕至殿中丞,签书保信军节度判官,即挂冠,号醉吟先生。李伯时为之写真,东坡作赞。时方强仕,诸公交荐于朝。寻通判于汀,与守陈公轩相欢莫逆。……继摄漳州,忤部使者,陷以他狱,五年而后直。又号漳南浪士,稍迁朝奉郎、高要郡,复弃去,竟不出。有《青山集》行于世。”这段史料是考证苏轼有无可能书写“奉议”的推论依据。
其(5)云:“郭功甫在宋‘元祐’年间曾获‘承议郎’官衔,没有做过‘奉议郎’,苏不会连好友的官职都搞不清。”这是言之在理的,因据《临汀志》,功甫在熙宁间挂冠,其以“强仕”之年(即四十岁)复出应在旧党执政的元丰后期,《东坡外制集》里《郭祥正覃恩转承议郎制》应是功甫“强仕”之后所转的寄禄官阶。其(6)复云:“‘承议郎’在宋末为七品,‘奉议郎’为八品。郭功甫在获‘承议郎’衔前,任汀州通判,获衔后调任端州知州。官阶至少为七品,不可能被授八品衔。故也无获‘奉议郎’官衔之理。”这一推论也有道理,从元丰官制的寄禄官阶与官品来说,奉议郎为正八品,承议郎为从七品,朝奉郎为正七品,正是官品逐级提升的正常过程。也就是说,以正七品朝奉郎知端州(即高要郡)是功甫的最终官衔,功甫在通判汀州后确实没可能再屈就奉议郎的寄禄官阶。但值得注意的是,功甫在熙宁间以殿中丞挂冠,而其“强仕”蒙恩迁转的是承议郎,两段时间之间再无迁改的可能。而元丰三年推行新官制,原来旧寄禄官的殿中丞转换为新寄禄官恰是奉议郎,因此,功甫在元丰官制后至“强仕”之年的官衔正是奉议郎,苏轼倘在这一期间与其作别,书写“奉议郎”完全合乎情理,也与官制相吻合。也就是说,苏轼在熙宁间固然不可能写此帖,但倘若在元丰三年后至元祐前期书写此帖,文献上就不能推论此帖作伪。
其(3)从史讳学角度认为:“帖中的‘议’字,为宋太宗名讳。书写时应缺末笔。但帖中没有避讳,属‘欺君’。苏轼不会如此粗心大意。”诚如陈垣所说,“宋人避讳之例最严”,但其《史讳举例》所列宋讳有“义”字,而无“议”字。宋代虽确有同音避讳之例,但“议”字在元丰、元祐间似已毋须阙笔避讳,这有苏轼之弟苏辙之例足以为证。上海书店出版社版《宋元尺牍》160页载苏辙《致王定国承议使君尺牍》书影,其中“辙顿首定国承议使君”中“议”字并不阙笔。
其(4)云:“帖中‘苏轼谨奉别’文字,不符宋人信札自称的规矩。苏轼传世信札真迹,都自称‘轼’。从无自称‘苏轼’之例。当时的名人信札,自称也都不写姓氏,这是惯例,苏轼不会单在这封信札上破例。”我未遍观苏轼现存书札真迹,未敢断论其是否都不书姓(补注:后据村言先生告知,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东坡《次辩才韵诗帖》信札之末有“眉山苏轼上”的署款)。而宋代名人信札一般确实不自书姓氏,但“说有易,道无难”,恐怕也决非没有例外者。例如上引《宋元尺牍》92页《陈襄书尺牍》落款就直书“陈”姓;而122页《林希致刘君秘书尺牍》,落款也作“长乐林希再拜刘君秘书文几”。故而从署款姓氏上也只能质疑,似乎也不能证伪。
总之,从目前所知文献史料,还不能确证清朝安歧《墨缘汇观录》卷一著录的《功甫帖》就是伪作,因而从文献上也就不能坐实苏富比拍品的真伪。但是,安歧著录里说,他所见《功甫帖》“前后半钤四印”,而苏富比拍品上的印章却多出了好几个,这是令人起疑的。倘从这些印章入手,比较其印文与刀法,进行鉴别与考证,也许不失为考定该拍品真伪的一条可行线索。
以上所说,纯属私见,不敢言必,仅供参考。耑颂
研祉!
虞云国
2013年12月25日
猜你喜欢
- 2015-03-18 专家认为张家口坝上西土城遗址是辽金时期北方草原丝绸之路重要城址
- 2015-03-15 专家支招“清三代”官瓷收藏
- 2015-03-15 “康熙通宝”上多出人像 专家称或特殊定制
- 2015-03-15 于右任书法作品流传广 拍卖市场伪作多
- 2015-03-13 中国书画辨伪概述
- 2015-03-13 穿越历史的风尘:藏家12条收藏秘籍
- 2015-03-13 穿越历史的风尘:藏家12条收藏秘籍
- 2015-03-13 专家谈紫砂壶辨伪要则
- 2015-03-13 穿越历史的风尘:藏家12条收藏秘籍
- 2015-03-13 穿越历史的风尘:藏家12条收藏秘籍
- 搜索
-
- 03-18铁杆球迷“趣评”足球改革方案
- 03-18湖南藏家藏名匾626块 有从厕所牛栏抢救
- 03-18古董镜头 发烧新宠 2010年10
- 03-17从配角到藏市宠儿 茶器——品茗千年雅韵
- 03-17跟风暴涨之后 黄龙玉近期短炒行情正在降温
- 03-17厦门最大水晶石:重达200多斤 开价130万
- 03-17藏市“黑马”将军罐 青花将军罐收藏价值高
- 03-17端砚在拍卖市场量价齐升 媲美鸡血石及田黄
- 03-17古砚身价风生水起 2010年09月
- 03-17艺术品收藏可另辟蹊径 专场拍卖有宝可淘
- 1342℃密云57座古墓被盗掘一空 19万平米古墓发掘完毕
- 551℃仿清早期若深珍藏款盖盅鉴赏
- 341℃长江石价格炒高喊价300万 上千人江边淘宝
- 330℃国内元青花拍卖不温不火
- 319℃“瓷片族”工地捡瓷 提醒瓷片收藏要有主题
- 300℃战国刀币
- 221℃中国龙大银章发布会北京举行 图
- 210℃80后90后藏家怀旧 收藏变形金刚游戏卡
- 197℃奥运钞疯涨500倍 纪念币没这么火
- 197℃买茅台股票真的不如买茅台酒吗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