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 > 艺术市场 / 正文
罗中立的成名作《父亲》。
1980年,尚在四川美术学院读书的罗中立以伟人画像的规格,用写实手法刻画了一位勤劳、朴实、善良、贫穷的老农形象。画家满怀深情地将该作品命名为《我的父亲》又名《父亲》。《父亲》的横空出世,深深震撼了当时的中国画坛。
本报记者昨日采访了《父亲》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时的评委、现任深圳画院院长董小明。
大巴山出《父亲》
1981年,罗中立油画《父亲》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人民日报金奖,被认作是当代美术史上的里程碑,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如今,画中的这位老农也早已超越生活原型,成为千千万万中国农民的象征,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敬爱的“父亲”。罗中立也由此被誉为二十世纪80年代中国画坛的一面旗帜。
《父亲》的原型是大巴山一位叫邓开选的老人,创作《父亲》有这么一段故事,罗中立在四川美术学院第二年,快到农历大年三十,他第三次到大巴山,在路边公共厕所看到一个收粪的农民,这个场面触动了罗中立。“看到他的时候天已经黑了,而且外面的天气阴雨绵绵,非常湿、非常冷,当时我看他还是很麻木的,完全不知道已经是大年三十这样一个感觉,所以当时一下子很震动,然后回去马上画了很多关于收粪农民这样一个场面。”罗中立认为,这些农民才是支撑国家和民族的真正脊梁。
后来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的通知下来了,罗中立准备用《收粪的老人》创作一幅作品,并要以“伟人画像一样大的画”的规格来创作,正式创作以前,罗中立又回了一次大巴山寻找邓开选老人的照片来塑造老农民形象,经过多次修改,作品终于成型,画的题目也从《收粪的农民》变成了《我的父亲》。
当时有人看了《我的父亲》表示,这幅画看不出是旧社会还是新社会,于是提议加一支圆珠笔,放在耳朵上,因为只有解放以后才有圆珠笔,旧社会解放前是没有圆珠笔。罗中立很赞成,于是很快把圆珠笔画上去了。
为了缩小这个圆珠笔视觉上的强度,罗中立把透视画得特别大,基本上是正面透视的一支用竹竿套的那种带圆芯的笔,罗中立加上的这支圆珠笔如果不仔细看的话几乎不容易发现,可是就是这小小的一笔改动就决定了《父亲》这一具有历史性的作品和罗中立的未来命运。
“那个时代”的父亲
罗中立给《父亲》加上圆珠笔,因为“那个时代”很常用的就是一支圆珠笔的形象,表示父亲是一个解放后新社会有文化的农民。本报记者采访了当年《父亲》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时的评委、现任深圳画院院长董小明,他表示,罗中立是我国新时期美术发展中的代表人物,“那个年代”正是经过了“文革”拨乱反正、中国美术重新起步的时候,中国美术充满生命力,繁荣的时期,罗中立创作《父亲》是很有意义的,此后,罗中立的作品一直都关注这个时期人民的生活。董小明说,罗中立画了很多农村题材的作品,虽然跟《父亲》有变化发展,但他始终关注民生、关心农民生活,这体现了他一直的创作思想,他的题材和表现手法都有代表性,这个时期油画表现和艺术技巧方面,在中国美术新时期中很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深圳望野博物馆馆长阎焰认为,“那个时代”社会刚刚开放,生活和创作都还非常单调,含辛茹苦的父亲一路走来,他那张布满皱纹的脸见证了中华民族沧桑的历史,他养育了罗中立,养育了那个时代的每一个人。《父亲》画的是一个农村父亲手里拿个碗,耳朵夹着支圆珠笔,这支圆珠笔是罗中立后来加的,圆珠笔更加体现了《父亲》是特定历史现象的展示、有特定历史原因,圆珠笔决定了一个时代岁月的记号,留下历史烙印。
《父亲》是突破
在当时创作《父亲》是一个突破,因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劳动者被定义为国家的主人,在几乎所有文艺作品中,他们都被描绘成积极、乐观、高大的正面形象,脸上更是洋溢着当家做主人的幸福微笑,像《父亲》这样一个忍辱负重甚至是苦命的形象,代表了新中国的农民,在当时是引起了轰动。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公司副总经理谢晓冬认为,《父亲》之所以轰动,因为当时的油画基本还是主题性创作,不是写实的,人物形象都要光辉、光洁,人要乐观。罗中立的《父亲》,把农民真实生活状态体现出来,由此引发亲情和感动。《春蚕》同样也没把母亲的形象塑造得很光鲜,从母亲的头发,手体现出来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把母亲养育儿女,养育祖国的辛勤表现出来,打动了大家。《父亲》与《春蚕》当时一反千面,打破了主题创作的传统,首次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来表现中国社会、历史的形象,因此很具有历史意义。
深圳美术馆艺术总监鲁虹认为,《父亲》是罗中立的成名作,这幅画在当时打开了创作的禁区,表现了生活的艰苦,老一辈人看起来特别有感触,而且罗中立用巨幅头像画普通的劳动人民,在中国当代艺术中也是很具象征性的作品,这幅作品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总监孙振华表示,这次《春蚕》拍得4370万元,他认为还有上涨的趋势。“《父亲》已经是家喻户晓,可以说是无价之宝。”他说,《父亲》的出现是美术作品由过去“高大上”,变成贴近平民的一个转折性作品,更难得的是,无论从当代艺术还是传统的角度,大家都对《父亲》给予好评,一幅作品能够得到一致的称赞是不容易的。
- 上一篇:书法传统与市场的隔膜
- 下一篇:宝石小知识:欧泊的产地与鉴赏
猜你喜欢
- 2015-03-17 中国在全球艺术市场的份额继续回落
- 2015-03-17 沈阳故宫首次展出86件中国古代铜镜
- 2015-03-17 中国画都·潍坊艺术百家学术邀请展
- 2015-03-17 继往开来——2015中国版画家邀请展
- 2015-03-17 沈阳故宫首次展出86件中国古代铜镜
- 2015-03-17 民间收藏者现日本旧地图 证明钓鱼岛非日属
- 2015-03-17 盘点世界收藏界的中国风(图)
- 2015-03-17 行家称红木家具收藏未来热点是酸枝
- 2015-03-16 林语堂:书法是中国美学的基础
- 2015-03-16 血铸丰碑——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北京邀请展征稿
- 搜索
-
- 02-18“2016当代书画作品微信拍卖会”拍品征集公告
- 03-17嘉德秋拍古画巨制迭出 2010年1
- 03-17英国最大拍卖行首次在京预展抢滩国内市场
- 03-17乾隆官窑瓷瓶值天价?拍卖槌敲碎委托人休克
- 03-16嘉德四季十周年回顾:四季映射文化历史面面观
- 03-16赵涌在线重推艺术找家3月当代艺术专场
- 03-15质疑者增多《砥柱铭》九大漏洞问倒拍卖行
- 03-15国家出台行业标准 今后艺术品拍卖要挤水分
- 03-15怎样才能做大做强中国艺术品市场 2
- 03-15中国艺术品质押贷款问题研究 服务为先
- 1805℃1935年赖茅酒拍出1070万
- 1399℃“2016当代书画作品微信拍卖会”拍品征集公告
- 349℃嘉德拍得名画是印刷品?买到假拍品维权难
- 252℃泉州古玩市场现状鱼龙混杂 未来前景看好
- 222℃缁堢?闆嗕綋缂鸿揣 鑼呭彴閰掗兘鍘诲摢鍎夸簡
- 220℃河南民权的“画虎村” 图
- 218℃砚台的选择
- 193℃浜氭床涔板?鎴愭磱閰掓媿甯備富鍔涘啗
- 167℃青岛东莱银行旧址5000万底价拍卖(图)
- 151℃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拍出4.255亿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