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艺术市场 / 正文

中国书法与市场动态(图)

兰亭书童 2015-03-11 艺术市场 评论

启功的书法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受到追捧,价格从每平方尺1.5万元飙升到每平方尺18万元左右,图为山东省博物馆收藏的启功书法。

  (CFP供图)

  临摹是书法的必修课,书法家沈尹默在《学书有法》中写道:“习字必先从摹拟入手,这是一定不移的开始办法。”图为成都杜甫草堂收藏的沈尹默书法。(CFP供图)

  书风动态:

  回归传统,再谈创新

  大家知道,传统书法,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它的发展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它既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字发展与应用相关联,又与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思想表达相始终,中国书法所形成的优秀传统,以历代碑帖及其书论为载体,其体系之庞大、内涵之精彩、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思想之深邃、表达之完美,不仅成为中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而且成为独树一帜的文化现象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君不见,凡是讲求中国书法传统与法度的作品,全部排除在评奖与入展的范畴以外,而所谓否定传统,抒发个性的现代书法,则大兴其道。往往一个展览会,看不见一幅学有根基,或者说是在继承传统之上的创新作品,不仅破坏了中国数千年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扬,而且远离书法除了文字运用之外的审美视觉的独立性。这样的导向麻痹了人们的理性判断,导致整个书法界书风越来越不正,只要敢“创新”,就是好“作品”,特别是对大众审美情趣的扼杀与歪曲,导致所谓“专家审美”与“大众审美”相背离,试图切断中华文化发展之脉络、文化之传承,时间延续之长,破坏之大,令人扼腕痛惜。

  然而,值得欣慰的是,中国书法界已经掀起一种值得称赞的风气,那就是充分肯定书法是中国最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因此学习书法,必须讲究传统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之上再谈创新。而继承必须临摹古代优秀的碑帖,这些碑帖琳琅满目,各显众长,因此也必须循序渐进并根据个性差异进行理性选择。

  临摹是中国书法家永远的功课,古代多少书法家的临摹与生命相始终,这种历史性的回归是中国书法艺术界的幸事,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弘扬光大的幸事。特别在电子信息与网络化时代,强调历史积淀、大众传承与审美价值显得非常重要,这种回归更加弥足珍贵。

  市场动态:

  价格从复苏到天价

  根据相关报道,2010年中国已经跃升成为全球最大的艺术品拍卖市场。2011年上半年世界艺术品市场成长超过股票市场,而中国更是迅速领先,迫使海外的中国艺术品与书画向中国回流。根据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布的相关报告与媒体报道,中国书画特别是书法,近年已经成功地实现了由价格复苏到价格暴涨,再到亿元天价的三级跳。亿元天价的书法作品如宋四家之一的黄庭坚《砥柱铭》就拍出了4.368个亿,齐白石的《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也以4.255亿元成交。为什么会这样?凭什么会这样?这是价格泡沫,还是价值回归?

  我们认为,随着中国的崛起,盛世中国书法价值的回归与市场崛起是历史的必然!将书法与瓷器相比,由于古代瓷器已经创造了市场辉煌,而书法仅仅是价值的回归:一是书法的收藏与保管比瓷器更加困难,不仅易遭动乱毁灭,而且水火难容,加上霉变等一系列的问题,能够保存下来的优秀作品已是凤毛麟角,尤其显得珍贵。二是能够保存下来的中国书法,多出于名人之手,或政治家,或大将军,或大文豪,而再名贵的瓷器,即便是出自官窑,也不过是工匠之手艺。作者本身的地位与影响相差太远,以至于只听见某某瓷器出自某某官窑,而不知出自何人之手;三是书法表达的时代特征丰富而直接,展示作者的思想与意趣更直接,书法作品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而有价值,因此艺术与工艺就成为书法与瓷器的根本区别。这些是导致中国书法价格超过瓷器并迅速飙升的内在原因。

  
  面对市场的瞬息万变,我们仍应保持淡定。市场有涨亦会有跌,书法家更应注重笔墨之外的功夫,即注重文化修养与内涵积淀,以弘扬民族文化精粹为己任,坚守传统,以不变应万变,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Tags:中国   书法   市场动态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