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艺术市场 / 正文

文物价格攀高背后其文化价值的“苍凉”

兰亭书童 2015-03-11 艺术市场 评论

  据报道,鉴于其不可复得性,文物的市场价值早已高于黄金,而潜在的价值,甚至直逼钻石,比毒品的利润更高,成为隐藏于中国民间的最大财富。有人估算,目前民间古器物总价值,应在12万亿人民币以上,接近沪深股市总市值26万亿的一半。迄今为止,文物精品拍卖单价在2010年已经高达亿万,而作品数量居上万件之多的齐白石,其2011年的最新单品价格,竟已升至4.2亿。2011年,中国文物市场大步迈入“亿万年代”,成为旷古罕见的吸金黑洞。

  文物价格一路攀高背后的市场真相

  纵观近几年的新闻,有关文物的拍卖基本上次次都有“破纪录”,创历史新高,书画古玩、瓷器青铜应有尽有,分析其原因,首先由于历史的原因,各种文物存世越来越少,“物以稀为贵,价格上涨是肯定的;另外由于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手里有了不少活钱,昔日只有富豪才能玩得起的东西也飞入平常百姓家,还有部分有经济头脑的收藏兼投资,一举多得。这种人入手文物,一般看重的是文物的市场价值,当文化内涵和市场价值有冲突、两者不可兼得时,他们必然是舍前而取后者,达到资本的利益最大化。另外有心的读者朋友总会发现某一段特定时间之内总是有同一种产品在市场涨价表现非常明显,资本炒作的必然性显露无疑,这些操作的大庄家甚至把控了市场上文物流通的走向与散家的命运。为了普及收藏常识,许多电视媒体、网络媒体有了专门的节目来推广,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在普及基本常识的同时,也让文物的市场价值有所提升,价格一路上涨。

  当文物和古文化沦为牟取暴利的工具

  文物价格一路攀升,带来了文物市场的繁荣,也激发了大部分人热爱文物、热爱中华古文化的激情。但是,很快,这种激情被多方面炒作,文物价格攀升的背后是七所代表的文化价值被肆意践踏、中华的古文化沦为谋取暴利的工具。

  央视《寻宝-走进商丘》中有一个女孩,拿着一把扇子去参加节目,说是男朋友送的“桃花扇”,就是《桃花扇》所说的桃花扇,是很难得的真品。结果专家说这就是把普通的扇子,随便都能买的到的,此女当场一把撕成了两半,还哭诉说她男朋友用一把假扇子来欺骗她的感情,云云。可是普通观众都能看出来扇子成色非常新,一眼就可以看出不是什么古董啊。鉴定的那几个人说,这是印刷出来的扇面。女孩立即把扇子撕做两半,找男友算账。先不说《桃花扇》里这把桃花扇的真实性,一把明显是印刷的扇子当做桃花扇,估计所有造假者都会偷笑:不骗她简直丧尽天良!

  一方面是文物价格的惊天哄抬,另一方面是总体文化价值的崩盘,这种对比形成了尖锐的讽喻。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如此诡异的场景。作为公共资源的历史文化遗产,被肆意侵吞、炒作、瓜分、消耗、贬损和荼毒。似乎没有任何官员为此负责,也没有推动文化制度矫正的迹象。而在文物价格泡沫的深处,官场完成了行贿等级和技巧的全面升级。当古文化沦为牟取暴利的工具之时,华夏文明正在从古老历史的悬崖上坠落。全体民众都听见了它痛苦的尖叫。

  

Tags:攀高   苍凉   文物   价值   价格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