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艺术市场 / 正文

艺术,不能如此被资本利用

兰亭书童 2015-03-11 艺术市场 评论

  资本看上艺术不是新鲜事,但艺术被资本利用得如此赤裸裸,这应该是新鲜事。纵有某件艺术品真正具有投资潜力或是在拍卖市场被追捧,几年间价格成倍飚升,但那是需要以时间换空间的。换句话说,今年投的资本,起码要一年二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才会有所升值,有个成长期,需要时间来给市场一定的想象空间积蓄能量。

  如今,资本似乎已经等不及这么长时间了,它需要在更短的时间里产生最大的效益。

  天津文交所最近上市的两只“艺术品股票”就演义了这样一出“神话”,天津画家白庚延的两幅画作《黄河咆啸》和《燕塞秋》,是天津文交所首批上市的艺术品。经文化部评估委员会专家评估,估价分别为600万元和500万元,被拆分为600万份和500万份的份额,即每份1元。今年1月12日面向社会公开申购,在随后短短2个月内,它们的交易价均已经上涨至17元左右,净投资回报率接近17倍,完全背离了正常的艺术品升值规律。

  动辄成百上千万的名家艺术珍品不再是富豪藏家们的专利,普通百姓都可拥有。这是文交所提出的理论上冠冕堂皇的一个口号,听起来确实有一定的吸引力。

  以《黄河咆啸》为例,把它拆分成600万份,纵然是丈二的尺幅,估计每份折合的面积比肥胖点的细菌大不了多少,如果这件作品留白够多的话,可能买了10000份也只拥有了一小块一笔不沾的白纸。当然这只是个玩笑。但成百上千个人同时拥有一幅画,并且它自身并不成长没有分红没有派息,靠的是参与的人你卖给我我卖给你来增值,变成大家同时拥有了一幅天价的作品,这看起来更像是个玩笑。

  所有购买艺术品股票的人拥有的只是该作品的份额,是不具备实物操作性的,除非到时候把标的物公开拍卖,再把钱按比例分给所有拥有份额的人,但这样就又回到老套路上去了。

  如此说来让普通百姓拥有艺术珍品更像是给饥饿者画了个饼。艺术像是被利用的道具,重要的是交易过程。虽然它也是实实在在地有那么一件作品,可能被很好地摆放在某个银行的保险库里,比之期货里的8月棉花、10月大豆更具体些,但有多少人是看好艺术家的潜力、看好这件艺术品本身的价值而希望能拥有它呢?有多少人仔细研究过资料、观看过原作或是图片?更有甚者根本连他要买的东西长啥模样都不知道,但这并不妨碍以艺术的名义拿出钱来投资。那些疯狂追高的人,这其中包括很多对艺术不在行的人,相信他们不需要研究白庚延先生的艺术价值,因为市场传递的炒作信息已经形成,任何原始的资料都形同废纸。

  

Tags:资本   利用   艺术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