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艺术市场 / 正文

艺术年货新构想 低价还得讲高质

兰亭书童 2015-03-11 艺术市场 评论

      中国人历来有新年购置年货的传统习俗,年货不仅可以满足节日的日常所需,同时也为新年增添喜气与好兆头。最近,上海一家名为证大的艺术超市推出了“艺术年货”的创意主张,试图让艺术品通过年货的方式“飞入寻常百姓家”。

      传统意义上最为典型的艺术年货,也是老百姓最常见、常用的年货,莫过于春联、年画、窗花与剪纸等。这些年货之所以能令人们欣喜,一方面是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则是相对合适的价格更能为百姓所接受。将这些张贴在门楣窗棂上,不仅起到了装饰的作用,同时也融入吉祥如意、风调雨顺等寓意,增添新年节日的气氛。

      在去年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上,“亿元拍品”屡创新高,在普通受众的眼中,艺术品所呈现的价格,让大众觉得落差太大,一定意义上,客观的经济原因让大众与艺术品之间产生了沟壑。

      而这些由艺术中心或创意中心所倡导的“艺术年货”,一别以往人们对既有传统年货的认知——尽管是作为商品,却体现了艺术品的原创性,“限量”的做法就是要将其与批量生产的工艺品拉开差距。所谓“限量”的概念,也就是艺术创作中的原创性,这与传统年货中的年画、窗花、剪纸等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种是手工艺的可复制与多次制作,而另一种则是创作中的唯一性。

      针对普通百姓,艺术年货推广的难点在于通过何种形式,既能让普通百姓买到中意的原创艺术品,又能不花费过多的费用。

      此举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家居生活用品的大卖场“宜家”,在那里可以看到世界一流家居设计的影子,但却标着老百姓可以接受的价格,恐怕更多的人还习惯于上宜家买那些“不限量”的工业产品。至于选择艺术品作为年货,有人认为太虚了,还没有成为人们必需的生活方式,在高价房、高价油面前,显然“买艺术品”的被替代性更强。就算准备买幅油画挂在家里,为什么非要花上更多的钱买艺术超市中那些唯一性的原创艺术品呢?

      因而,艺术超市中的“年货”应当雅俗共赏、价格适宜,巧妙地把艺术展览和仓储式卖场融合在一起,开拓出一种全新的艺术品平价营销的模式,让老百姓也可拥有高质的艺术品。如今在不少美术馆、博物馆中,也有专门为艺术爱好者设置的艺术品柜台,这与艺术超市的构想异曲同工。美术馆与博物馆的优势在于,观众在欣赏了展览后,对作品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因而往往也就能产生更为直接的购买欲。

      进一步则是经过推广,打破以往的消费观念与认识。有业内人士指出,在中国人的消费观念中,钱要花在刀刃上,比如打算花费5000元添置年货,首选的肯定是名优食品、服装鞋帽,奢侈一把也多半是买件电器、买条项链。

      因而,让高质量的艺术品吸引消费者,还需要有效的营销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在作为特殊商品的艺术品与人们的购买习惯之间,寻求更多的有效契合点。我们有理由相信类似于这种“艺术超市”低价高质艺术品的广阔前景。不仅是在上海、杭州、北京,艺术品低端市场的探索在其他城市也相继出现,成都西村艺术品空间、深圳的art365艺术生活超市,这既得力于政府对文化发展扶持,也是艺术品低端市场营销有效化,进入百姓生活的尝试。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买得起”的艺术品市场相对成熟,一定程度上涉足艺术已经成为品味和身份的象征,通过平价艺术品市场这样的平台,可以让艺术和大众走得更为密切。

      今后,艺术品的大卖场形式能否真正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让日常生活披上艺术的色彩,这还有待于艺术市场健康有序的推广与被大众所认知。只有如此,大众才能够在今天众多投资途径中选择花费较少的艺术品,而不被其他纷杂的工业复制品所取代。(文/王凯、唐小伟)

Tags:低价   年货   还得   艺术   新构想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