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艺术市场 / 正文

揭秘:黄花梨天价神话为哪般 201

兰亭书童 2015-03-11 艺术市场 评论

只能做工艺品的越南黄花梨根料,现在每吨也要20万元以上。

      在海外一些红木主产地,到处活跃着中国人的身影。今年以来,新面孔源源不断地加入,让当地人感叹:中国市场就像一头亚洲巨象,胃口大得有些吓人。在越南、老挝、缅甸等地,离口岸不远的一些主要木材交易集散地,红木的价格俨然已直逼中国国内水平。特别是越南,它不仅是中国与东南亚红木交易的最大中转口岸,还是珍稀的越南黄花梨的主要原产地。

      在今年红木暴涨中,越南黄花梨可谓一骑绝尘:以大料板材为例,从最低谷的70万元/吨一举跃升至最高320万元/吨,目前仍盘踞在300万元/吨的高位,出现了木材价格和家具价格倒挂的现象。按业界说法,现在卖出一套越南黄花梨的家具,如果要再同样制作一款家具,所得的资金不足以买回材料。家具商也开始“捂盘”,到广州市面上一逛,越南黄花黎家具少得可怜,有的也只是一两款而已。

      一夜暴富的神话,引来了众多的淘金者,投机、炒风兴盛,翻山越岭,甚至漂洋过海。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说,有50%的利润,资本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危险。现在,为了天价黄花梨,他们上山下乡远赴越南正在“赌木”。

      记者揭秘:

    黄花梨天价神话为哪般?

      近年来,天价黄花梨如一枚枚重磅炸弹,刺激着国人的眼球。见诸媒体的报道,时常冠以买家投机炒风,如今则归咎于游资过剩。话虽没错,但仔细一琢磨,其中业界内幕更值得玩味。要知道,游资虽然冲动,却不盲目;要炒作,也得有好题材。

      先说海南黄花梨(简称“海黄”),从2002年每吨两万元,到现在每吨800万元,8年时间身价翻了400倍。成材慢是一方面,关键原生林已快没了。按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胡德生的说法,“海黄”的成材在清代就已枯竭,此后数百年间,70%的“海黄”家具又流失海外。后来种植的人工林,不仅品相上差一个档次,反映在价格至少也差一倍。

      物以稀为贵,稀缺向来会造成收藏市场的争相追捧,由此也波及大众消费市场的水涨船高。供求杠杆的一边倒,既形成了收藏界有价无市的局面,也迎合了富贵阶层的炫耀性心理,无论是显性还是隐性的。这也是为什么说,爆出天价总是那些罕见的大料级别。

      再看越南黄花梨(简称“越黄”)。在红木国标里,“越黄”是没有“身份证”,但认为同属香枝木的却大有人在,因为国家权威机构也无法断定两者的产地之别。搁下业界的争议不论,从实际而言,“海黄”与“越黄”价差达5倍之多。天价是否虚高先不说,想炒作总要有木材,否则也是白搭。现在“海黄”没有了,“越黄”由此更珍贵了,而来自红木原产国进一步限制输出则提供了一种契机。从去年到今年,“越黄”价格的逐步推高,暗合了越南政府对其管制力度的趋严,从最早的放开出口,到后来实行许可证、配额管制,再到后来禁止砍伐、输出原木,现在连半成品也禁止出口了。即便是成品家具出口,也要领取繁琐无比的特殊许可证,关税收取更是高达每公斤100多元。

      一朝得宠,万人靠拢。天价“越黄”,给了产业链上利益群体一个丰富的操作空间;反过来,众人拾柴火焰高,也助推“越黄”进一步拉高。但是,炒木材要占用流动资金,大小红木企业实力不一,有资金的会囤积套利;没资金的会迅速出货,由此形成对红木原料需求一年之内不同的“季节性涨落”。淡季一般在过年前后,即年底和年初,之间为旺季,价格呈逐月走高的趋势,淡季旺季之间价格差幅可达20%。这种波动恰好叠加了“越黄”今年的上涨势头,遂让天价神话添上了更耀目的光环。

      天时、地利、人和,一应俱全。自此,越南黄花梨一路走高。而国内强烈的通货膨胀预期,好比火山喷发,恰好寻到一个突破口,却让它的喷发变得更猛烈了。

    上山买原木:

    赌胆色和好运气

      黄花梨这波浪潮太猛了,为了不错失淘金良机,一些胆大的中国客商则选择上山“赌木”——直接到林产区圈一块地,押注它的产出价值。据悉,“赌木”价格比砍下来看到纹路的黄花梨原木要便宜三分之二,也可能寻到市面上难得一见的大料。对一些新入行者来说,往往难抵诱惑而跃跃欲试。

      “敢上山去‘赌木’的国人,在往年并不多见。”早年从外贸转行、现在番禺办红木家具厂的业界行家陈先生告诉记者,到越南进山很辛苦,山高路险、交通落后,木材只能雇大象拖运;那里瘴气弥漫、简陋的茅寮潮湿闷热,最可怕的还是蚊虫疟疾的威胁。不过,形势比人强,今年“赌木”交易异常活跃,涌入新面孔多了,想铤而走险大有人在。据番禺一位红木家具老板彭先生估计,目前这一块已占了当地交易量的2%~3%。

      其实,上山赌木风险远不止这些,这里面的水很深。广西凭祥人阿达,很小就开始在中越边境搞边贸,后来娶了个越南妻子,讲一口流利越南话的他,从2002年开始就跟着越南亲戚做红木生意,主要做高档的黄花梨、大红酸枝(交趾黄檀)。他说,到深山老林去包一座山头看似简单,没有经验的人就会发现:交钱买了木材,货却运不出去。“红木林区都控制在当地的势力大佬手中,关卡重重,如果没有当地的‘领路人’,别说运货了,说不定人身安全都成问题。”阿达说,有能耐做这类生意的买家,至少在当地要赔本“经营”一两年,等上下人脉熟络后,才能一举赚回丰厚的利润。

      越南黄花梨看上去很美,但这种营生好比刀口上舔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阿达说,当地由此诞生了一批专业买手,也有不少常年做边贸的国内行家兼职参与。今年刀走偏锋的操盘买家,据他了解,资金主要有来自广东的中小房地产商、温州资本以及少数山西煤商。据说投资者往往不直接亲临市场,而是委托买手入市,给买手以干股,二八或者三七分成。“好的买手,一年也有几十万元的收入。”

书画频道精彩推荐

资讯 图片 展讯

 轶闻 收藏 博客

挑战视觉的超强幻影

Tags:越南   红木   黄花梨   万元   天价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