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 > 艺术市场 / 正文
弗兰寇斯·沃海丹《欢庆》哈格曼画廊
西欧经典最受追捧
“经典北京”到今年是第二届,它是艺术北京组委会继“艺术北京”、“影像北京”之后推出的又一品牌博览会,与“艺术北京”更加专注于当代艺术不同,“经典北京”着眼的是经典艺术和传统艺术。
“无论是在成交额上还是成交率上,今年经典北京的整体成交情况都超过了去年,展会期间的成交额就已经超过4000万元人民币。”知名策展人、“艺术北京”系列博览会也是本次“经典北京”的执行总监董梦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有的画廊单独的成交额就突破了1000万元。”
据董梦阳介绍,和去年的“经典北京”一样,今年最受关注和追捧的艺术品仍然是西欧的经典绘画作品。比如今年成交金额最大的、来自上海的“Classic简经典西画沙龙”画廊,就推出了包括柯罗(J. B.C. Corot)、库尔贝(Gustave Courbet)在内的大师级作品,颇受市场青睐。
如果说,去年的“经典北京”还略带些许理想和尝试的味道,那么今年的“经典北京”似乎已经开始成熟起来了,因为大部分画廊都对经典艺术的藏家和买家群体有了一定认识。比如,德国的哈格曼画廊就带来了一幅阿尔弗莱德·西斯莱(Alfred Sisley)的作品《维系耶路》(La Route de Verrires),报价3000万元人民币,是本届博览会最贵的展品。
虽然这幅重量级作品最终并没有售出,但是哈格曼画廊似乎也并不介意,甚至有很多画廊,干脆把最重头的展品标为“非卖品”,他们的目的是共同的:让更多的人感受和理解西方的经典艺术的魅力所在。
“很难讲国内收藏西方经典艺术的群体已经有多大,但是艺术一定是世界的,随着中国藏家的进阶,他们已经开始懂得欣赏和喜欢西方的经典艺术。”哈格曼画廊艺术总监王焕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人们最初更加容易接近和欣赏写实画派的作品,因为前者更容易看得懂,而似乎觉得印象派、抽象艺术比较难懂,其实艺术没有那么深奥,就像你听小鸟在唱歌,你听得懂它在唱什么吗?你只要觉得它很好听就行了。”王焕新说,“其实,对于中国的藏家和艺术爱好者来说,印象派的作品更容易被接受,因为它和中国画一样,有写的意境和画的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