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 > 艺术市场 / 正文
作为素有艺术品市场风向标之称的“梅·摩指数”的创建人,梅建平目前在积极推动艺术品基金化运作,在他看来这是中国艺术品市场走向成熟的一种有效方式。他认为,虽然部分中国艺术品价格上升速度过快,但大部分艺术品拍卖价格还是理性的。天价拍品不足以反映市场大势的发展。
艺术品拍卖价格大多理性
今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火爆,促使艺术品成为时下最为热门的投资门类。然而随之而来的“热钱涌入论”、“艺术品证劵化”等一系列的猜测和讨论,也让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轨迹变幻莫测。
从2003年回国以来,梅建平一直在关注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的发展变化。在他看来,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去年世界艺术品市场都处于调整,由于中国艺术品市场流动性充足,市场的信心指数高,因此能够率先走出低谷。“虽然部分艺术品价格上升速度过快,但大部分艺术品拍卖价格还是理性的。实际上中国的快速发展、国民收入快速增长以及成功人士财富快速积累这三方面是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繁荣的主要原因。”梅建平向记者解释道。
然而对于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在世界上的地位,梅建平有着清醒的判断。“中国艺术品市场处于初级阶段,是区域性的艺术品市场。通俗地讲还是中国人自己玩儿的市场,缺乏有实力的外国收藏家的进入。”
他将原因解释为,“首先是中国的拍卖行历史短暂,相比较于苏富比、佳士得的百年历史,中国拍卖行业的品牌和专业性不足;其次,中国的艺术在国际上还不算是主流艺术。要让中国艺术走出去,就需要出一些像林语堂这样的人,能够把中国的文化系统地介绍到世界”。
在梅建平看来,中国缺乏世界级的博物馆。法国有卢浮宫、英国有大英博物馆,这些博物馆都有着全世界各地的藏品,因此能吸引世界上所有的藏家关注。“中国的博物馆既没有系统的莫奈作品系列,也没有系统的凡·高作品,因此只能说是一个本国文化的展览,而做不到世界级艺术殿堂。”梅建平如是说道,“要把中国文化放在全人类文化的角度评比评判,才能成就北京作为世界艺术品中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