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艺术市场 / 正文

《砥柱铭》“假拍”风波真相是媒体炒作?

兰亭书童 2015-03-13 艺术市场 评论

   

  

   8月21日,北京的《华夏时报》发表了长篇“打假”文章:“《砥柱铭》4亿元天价疑局——业内人士透露实际成交价8000万元,律师呼吁北京保利公示信息”。该报记者本着打假英雄舍我其谁的无畏精神,深入收藏界“可靠渠道”,紧紧抓住《砥柱铭》在拍卖后的纳税额这一核心,从北京东城区工商分局获取翔实资料,而且还追踪了北京保利国际拍卖公司成立五年来的历年税收情况,甚至调查了公司负责人“z先生”行业和家庭背景情况……

      文章一出,天下哗然。记者站在维护社会利益的立场,撰写出证据如此丰富、思路如此严密的文章,而我们又身处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传播的速度何止一日千里,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于是这篇文章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是意料之中的事。《砥柱铭》的“假拍”风波由此产生。

      “假拍”风波影响面之广,本人有着深切的体会:自从这篇“打假”文章发表以后的十天间,与北京的收藏界朋友见面,大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知道吗,《砥柱铭》真实成交价格其实才八千万!”——这让我回想起数十年前中国人见面的问候语“你吃饭了吗?”一样频繁,多少带着黑色幽默的味道。不止是在北京的收藏界,还有国内各地,甚至远在香港、纽约、大阪和温哥华的朋友也来询问。一石激起千层浪,“假拍”恶气,臭浪熏天,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假拍”事件为何令人震惊?

      《砥柱铭》的拍卖,出现在今年6月3日北京保利春季大拍的夜场上。恰巧,本人也参加了这场著名的拍卖会,所以也成为《砥柱铭》拍卖的目击者。其实,拍卖场上的目击者往往并不重要,因为我们常常看到的只是事件的表象。

      《砥柱铭》“假拍”的震撼力为什么来得如此迅速、强烈而广泛?我的理解至少有四大原因:

      1.《砥柱铭》是我国北宋四大书家之一黄庭坚的名迹(尽管有学术争议),更重要的是,它是中国有史以来最贵的艺术品。《砥柱铭》的现场槌价是3.9亿元人民币,加上12%的佣金,其总成交价是4.368亿元,一举打破了此前由元青花《鬼谷下山罐》所保持了五年之久的中国艺术品最高成交纪录(元青花《鬼谷下山罐》,是在200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拍卖成交,当时的成交价折合人民币2.3亿元)。在经济社会里,经济的力量力大无比,最贵的艺术品金光闪耀,往往会被人们误以为就是最好的艺术品,这种错误观点普遍存在于收藏圈外。这就是《砥柱铭》“假拍”之所以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首要原因。

      2.在世界艺术品市场上,北京市场异军突起,成为世界第四大艺术品交易平台,特别是经历了金融风暴之后,中国市场一枝独秀,大有赶超欧美和香港的势头。尤其在涉及中国艺术品的拍卖上,北京市场的力量不可小觑,天价迭出,其本质是争夺市场的话语权和定价权。由于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接近4亿(中产阶级的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艺术市场发展水平的最坚实的基础),事实上,世界各地拍卖的中国艺术品的买家,也大多数来自中国内地,或者是华人。这也是世界关注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

 

  

Tags:砥柱   北京   艺术品   拍卖   中国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