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收藏资讯 / 正文

市民对收藏存顾虑 逾6成藏家担心买到赝品

兰亭书童 2015-03-13 收藏资讯 评论

      调查发现市民对收藏投资存在三大顾虑 逾六成藏家担心买到赝品

      投资收藏品,你目前有哪些顾虑?本报所做的调查显示(多选),担心买到赝品占比最高达65%,担心变现不畅占比为50%,担心陷入炒作陷阱的占比为45%。现如今五花八门的收藏门类充斥着市场,在收藏投资聚集众多目光的同时,这些顾虑也让不少藏品投资者忧心忡忡。

      顾虑1 赝品泛滥 真假难辨

      近年来,随着大众收藏热的兴起,赝品泛滥,一些高仿品甚至都能逃过专家的眼睛。据专家介绍,造假者充分利用现在发达的科技条件,把各种方法运用到造假中去。如拿玉器作假来说,因为沁色是判断古玉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仿制者都会在这方面下功夫,火烤、涂料上色、化学药剂灼烧等各显其能,不光一般的收藏者是很难看出来的,有时甚至专家也能被骗过。

      1994年夏天,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上悄然出现了一批“北魏陶俑”,这些外表斑驳的陶俑,很快引起了一些文物专家的关注。由于北魏陶俑出土甚少,文物价值显著,专家对这批陶俑初步鉴定后,认定是真品,于是几家国字号博物馆相继拨出专款对其进行“抢救性收购”。不过,出人意料的是,这种本该十分稀少的北魏陶俑却是“要多少有多少”,价格也越来越低,从每件几千元一直降到几百元、几十元、几元。此时,人们渐渐有了警觉。专家组紧急开会,重新鉴定,结果惊讶地发现:全部是假的!缘何文物专家会将这些仿作误认为是真品呢?一些专家找出了原因——有的高仿陶俑使用了出土残陶的真底座,也有的用了汉代墓中的土或者砖。由此可见,藏品真真假假着实难辨,要想淘到一件真品,没有一番辨别真假的能力还真不容易。

    顾虑2 炒作盛行 价格虚高

      从只属于小部分人的兴趣爱好,到走向大众的热门话题,如今收藏可以说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据专家介绍,现在收藏投资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大众跟风严重。人们热衷于艺术品投资,这种热度也常常跟随拍卖会的成交价格变化,甚至出现恶意抬价、肆意炒作的行为。

      从2006年底起,普洱茶开始成了一个关注率非常高的词。一团黑乎乎、牛屎状,带着上个世纪中期气味的茶饼,可以卖出上百万的天价。于是乎,茶是用来“喝的”还是“炒的”成了热辩的话题。据不完全统计,仅2006年,各界投资普洱茶产业的资金,就高达10亿元。甚至像“开盘价”、“出仓”等股市术语,在当时的普洱茶市也不绝于耳。在这种炒作的氛围下,普洱茶的价格翻了50倍。但是,炒作起来的虚高价格终究难以长期维持。果不其然,经历了2006年的疯狂炒作,2007年普洱茶市场不可避免地迎来了大崩盘,各大茶企销售业绩极速滑落,普洱茶行情走淡,至今还处于元气大伤中。

      本市民间收藏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何志华提醒说,藏品不同于股票,它不是明码标价每天能明确看到其涨跌走势的。通过跟风成功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一旦跟错了,可能除了一堆废铜烂铁、砖头瓦块和血本无归的惨痛教训之外就什么都没有了。

 

  

Tags:陶俑   赝品   收藏   顾虑   普洱茶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