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堂 > 书画院校 / 正文
嘉宾:何多苓 高小华
主持人:欢迎两位嘉宾与大家一起畅谈高考回复30年的话题。我想在那个时代,每一个恢复高考消息的人,可能都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两位老师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的心情是怎样的?
何多苓:我当时没怎么激动,因为我当时有很好的工作,本来没有打算去考的,但是经过再三考虑,以及朋友和亲人的劝说,觉得还是应该去考一考,因为就我的年龄来讲,觉得这可能是这辈子最后一次机会了。
主持人:这样的话考试的压力反而会小一些。
何多苓:对,完全没有压力,当时考的也非常简单。
高小华:我当时是有一点激动的。我当时的情况跟何多苓差不多也有很好的工作,我从军队复员后就有一个非常稳定的工作。对于那次考试我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看能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主持人:我觉得两位嘉宾跟很多其他参加当时高考的人有一点不同是,在参加高考前已经有了非常好的稳定的工作,对于恢复高考没有特别强烈的期盼与愿望,而且当时在业界已经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在在考试的过程中有没有一些比较有趣的,或者印象深刻的事情,因为刚刚恢复高考,各个方面肯定有一些不太完善的地方,对于当时的考试现场和监考老师有没有一些特别的印象。
何多苓:当时对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件事是有人在里面唱歌,因为要考毛主席诗词,很多人记不住内容,要唱才能想起来。当时的考试气氛确实很宽松。
主持人:高老师呢?
高小华:当时我在重庆,有没有发生刚才何多苓说的细节,我记不清了,具体考什么内容也记得不太清楚。我只记得当时是在四川美院一个很破的大礼堂里,大家都坐着小凳子,四面透气,天气非常阴冷,大家缩在那儿,大概有上千人在那里考试,这个场景对我印象特别深,感觉好像是在集体食堂里大家一起吃饭的样子,规模非常大,是规模特别大,可以感觉大家对于高考,对于学习知识非常饥渴的心情。
主持人:两位老师还记得当时初次见面时候的场景吗?
何多苓:初次见面之后,大家都互相介绍,很快就非常熟悉了。
高小华原来是当兵的,我记得他给我讲了很多部队里面的事情。当时的班级里面同学们年龄相差都很大,我跟罗中立快三十岁了,最小的才十多岁,所以有时候感觉跟带小孩一样,呵呵。
大家画画的水平也是七七八八,各种水平都有,反正很有意思,跟现在的大学肯定是两码事。
主持人:那会的大学生活由于学生结构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一些,对于当时的大学经历有没有印象特别深刻,或者特别有意思的事情。
高小华:有意思的事情非常多。我最近在中国美术学院有一次讲课就谈到我们班里的几个同学,并且把这几个同学的故事写下来。当时就讲到了何多苓,刚才何多苓说过这个班是一个很特殊的班,从年龄上来讲,基本上是老中青三代人,老得是近三十岁,有何多苓、罗中立,我是二十来岁的中年人,我们班里还有十来岁的,所以年龄不同,大家的经历都各不相同,非常有意思。我记得我们这个班上有20个人,曾经有20个人,为什么说是“曾经”呢?
因为在1979年的时候有两位大哥哥分别考上了国画和油画研究生,考上油画研究生的是何多苓,考上国画研究生的是黄江,所以这时候我们班里就剩下了18个。
何多苓是最富有才气的艺术家,才子型的艺术家,不管是从他的外表,还是内在。
主持人:是不是感觉有点像唐伯虎,呵呵。
高小华:有点像俄罗斯文学小说里面所描绘的标准艺术家,个子高高的,头发乱乱的,手长长细细的,还有多情和忧郁的眼神。
何多苓:没有,那会头发也不没有很长,(笑)。
主持人:欢迎两位嘉宾与大家一起畅谈高考回复30年的话题。我想在那个时代,每一个恢复高考消息的人,可能都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两位老师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的心情是怎样的?
何多苓:我当时没怎么激动,因为我当时有很好的工作,本来没有打算去考的,但是经过再三考虑,以及朋友和亲人的劝说,觉得还是应该去考一考,因为就我的年龄来讲,觉得这可能是这辈子最后一次机会了。
主持人:这样的话考试的压力反而会小一些。
何多苓:对,完全没有压力,当时考的也非常简单。
高小华:我当时是有一点激动的。我当时的情况跟何多苓差不多也有很好的工作,我从军队复员后就有一个非常稳定的工作。对于那次考试我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看能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主持人:我觉得两位嘉宾跟很多其他参加当时高考的人有一点不同是,在参加高考前已经有了非常好的稳定的工作,对于恢复高考没有特别强烈的期盼与愿望,而且当时在业界已经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在在考试的过程中有没有一些比较有趣的,或者印象深刻的事情,因为刚刚恢复高考,各个方面肯定有一些不太完善的地方,对于当时的考试现场和监考老师有没有一些特别的印象。
何多苓:当时对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件事是有人在里面唱歌,因为要考毛主席诗词,很多人记不住内容,要唱才能想起来。当时的考试气氛确实很宽松。
主持人:高老师呢?
高小华:当时我在重庆,有没有发生刚才何多苓说的细节,我记不清了,具体考什么内容也记得不太清楚。我只记得当时是在四川美院一个很破的大礼堂里,大家都坐着小凳子,四面透气,天气非常阴冷,大家缩在那儿,大概有上千人在那里考试,这个场景对我印象特别深,感觉好像是在集体食堂里大家一起吃饭的样子,规模非常大,是规模特别大,可以感觉大家对于高考,对于学习知识非常饥渴的心情。
主持人:两位老师还记得当时初次见面时候的场景吗?
何多苓:初次见面之后,大家都互相介绍,很快就非常熟悉了。
高小华原来是当兵的,我记得他给我讲了很多部队里面的事情。当时的班级里面同学们年龄相差都很大,我跟罗中立快三十岁了,最小的才十多岁,所以有时候感觉跟带小孩一样,呵呵。
大家画画的水平也是七七八八,各种水平都有,反正很有意思,跟现在的大学肯定是两码事。
主持人:那会的大学生活由于学生结构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一些,对于当时的大学经历有没有印象特别深刻,或者特别有意思的事情。
高小华:有意思的事情非常多。我最近在中国美术学院有一次讲课就谈到我们班里的几个同学,并且把这几个同学的故事写下来。当时就讲到了何多苓,刚才何多苓说过这个班是一个很特殊的班,从年龄上来讲,基本上是老中青三代人,老得是近三十岁,有何多苓、罗中立,我是二十来岁的中年人,我们班里还有十来岁的,所以年龄不同,大家的经历都各不相同,非常有意思。我记得我们这个班上有20个人,曾经有20个人,为什么说是“曾经”呢?
因为在1979年的时候有两位大哥哥分别考上了国画和油画研究生,考上油画研究生的是何多苓,考上国画研究生的是黄江,所以这时候我们班里就剩下了18个。
何多苓是最富有才气的艺术家,才子型的艺术家,不管是从他的外表,还是内在。
主持人:是不是感觉有点像唐伯虎,呵呵。
高小华:有点像俄罗斯文学小说里面所描绘的标准艺术家,个子高高的,头发乱乱的,手长长细细的,还有多情和忧郁的眼神。
何多苓:没有,那会头发也不没有很长,(笑)。
- 上一篇:艺术市场火爆躁动校园
- 下一篇:四川2007年艺术体育类专业考试科目及分值确定
猜你喜欢
- 2015-01-07 清华美院美术理论与书画创作2015年春季招生简章
- 2014-12-02 万名考生参加全国(北京区)美术高考模拟考试
- 2014-12-02 美院四不靠 中国美育的出路在何方
- 2014-11-13 中国美院举办“陈振濂·百年西泠群英谱”敦品艺术典藏展 图
- 2014-11-05 [图文]中央美术学院百名教师入驻八大美院胜利会师艺评网
- 2014-10-27 江苏美术高考模拟考:近3万份试卷集中评阅 图
- 2014-08-28 清华美院中国书画艺术名家陶刻艺术高研班招生
- 2014-07-29 清华美院高研班2014年秋季(第十九期)招生
- 2014-07-23 艺术枪手创作场地秘密:背景多为美院学生
- 2014-07-22 艺术枪手创作场地秘密:背景多为美院学生
- 搜索
-
- 03-10女工怀孕被逼辞职,妇女权益如何保障?
- 03-08扬州何园举办多彩元宵节活动
- 03-02中国人民大学画院中国画课程高级研修班2015年(春季)招生简章
- 01-07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函授招生简章
- 01-07清华美院美术理论与书画创作2015年春季招生简章
- 12-02为什么说宾虹先生像武林高手
- 12-02应试美育究竟繁荣了什么?
- 12-02万名考生参加全国(北京区)美术高考模拟考试
- 12-02法国幼儿的感性教育:80%课程与美术有关
- 12-02中学生书法美术教学搬进国家典籍博物馆
- 15236℃中国书法函授学院招生《中国书画家精品集》征稿
- 14163℃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招生简章
- 8914℃中国书画函授大学
- 7185℃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研究会)
- 6408℃中国兰亭书法艺术学院日前正式筹建
- 6069℃书画教育的奇葩—--记中国书画函授大学
- 5665℃考中央美院鲁美报名
- 5282℃以地为“纸”上书法课
- 4975℃艺术院校招生火爆 业内人士有喜有忧
- 4719℃全国书画等级考核报名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