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学堂 > 书画院校 / 正文

艺术关怀:何成瑶的《贫困家庭的孩子》

兰亭书童 2007-09-24 书画院校 评论
       破烂不堪的房屋、零乱堆砌的杂物、悲怆贫寒的家境、麻木但有神的眼睛……

  一个个贫困家庭的真实再现。


  还有这样贫困的家庭啊!


  在你观看《心灵之痛:何成瑶的行为艺术及影像》这个展览,看到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的时候,相信你也和我一样有着来自内心的震撼:是的,还依然存在这样贫困的家庭!


  艺术家就是要通过图像的真实再现,唤起人们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唤起每个有责任心的公民对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的关注和支持。


  或许你会质疑这是不是艺术展览?回答是,这是个艺术展览,是一个关于“政治艺术”的展览。


  当代艺术已不是艺术家自娱自乐的,它是要求艺术家有敏锐的洞察力来观察社会和发现社会问题,为那些没有话语权的人们说话。


  《贫困家庭的孩子》便是艺术家何成瑶近两年所关注的话题。因自身家庭的遭遇——母亲患有精神病,家庭贫寒,进而由自己到他人地关注着千万个有着相同遭遇甚至更为凄惨的家境状况。从她在老家荣昌的连续两年拍摄中,我们看到了因贫困给家庭、给下一代造成的影响:他们或者是父母离异和父母下落不明;或者是老人和小孩相依为命,靠政府救济;或者是孩子过早的独自承担家庭重任。看着他们,我们的心情无不沉重,而当看到孩子们一双双无助而又渴求的眼睛时,我们不再仅仅是为他们而心痛,而是提醒我们应该做点什么?让援助成为他们的希望,让贫困不再影响下一代,正是艺术家想要传达的声音,也是策展人、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向全社会发出的呼吁,让孩子走出贫困的阴影,让关爱走进孩子的心灵。


  当代艺术不仅仅是现象的呈现,《贫困家庭的孩子》的图片呈现不仅仅是表明社会还存在这种诸如贫困的现象,更注重的是通过社会,通过每个公民的参与来帮助他们。艺术展览的目的是让舆论成为帮助的声音,让支持成为帮助的力量。


  对当代艺术来说,艺术家仿佛在此时充当了政治家的角色,比起那些“闭门造车”的无聊艺术家来说,关注社会现实远远要来得迫切,艺术不再仅仅是呈现美和愉悦感官,而是呈现了社会问题,才更加强烈刺激了我们的感官——来自心灵的震撼。艺术应该成为了解社会、检测社会和公民责任心的试金石。艺术成为连接个体与公众的纽带。艺术展览要通过艺术来提高大众的公共关怀的意识。由于对艺术作品的读解不仅仅是对艺术文本进行读解,而且需要艺术文本在当今社会背景下的结合,以至何成瑶的《贫困家庭的孩子》则是当今社会关于“三农”问题的恰当反映,而公众的参与则为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Tags:贫困家庭   关怀   孩子   艺术   何成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