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学堂 > 书画院校 / 正文

元青花研究浅谈

兰亭书童 2008-03-21 书画院校 评论

元青花的范围已经被人为扩大了,这真是一个问题,是钱的问题,是话语权的问题,似你死我活的路线问题,尽管俺不喜欢和人玩命,但总还是有人觉得我的言行危及了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我认为,在考古发掘和历史文献基础上,正确运用古陶瓷研究的方式方法,引入科学鉴定机制,从根基上端正人们对元青花的认识,从而让先前那些著书立说的伪学术活动和人物走进垃圾堆,是元青花研究的必然结果。




 



元青花从哪里来?




 



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件元青花,而且越多越好,不烫手,如同人民币一样,所以全国人民都在追求,很多人都说自己有。



     那么,元青花有那么多吗?元青花从哪里来呢?除了传世品以外,元青花大多数是出土的,传世品稀少,出土器也不多。现在到处有人拿着元青花在贩卖,你得问问,哪里来的,贩子的元青花是哪里来的?



    只有真正触摸到元代文化层的人才可能给你刨出个元青花,否则哪里那么容易就挖到国宝。对出土旁证的要求并不奇怪,不统统是“地雷”,不一定是骗局。旁证的获取可以证明有人动土动到了元代的文化层,起码比起那些在地面瞎转悠的人几率大增。旁证的特点就在于一个“旁”字,接下来看瓷器的工作就尤为重要,古玩鉴定的型、胎、釉、料、纹饰、工一项一项地来,逐一加以判断,能过你的法眼,才值得打开钱包,这是主要的一环。



    研究元青花的许多专家学者,如果没有切实的研究物证,再聪明也做不出大文章,因为他们没有条件。我看过一些人的论著,谬论多出自证据不足,瞎猜胡想,推测得出结论的比较多见。



   在网上论坛参加元青花讨论这么多年,有一位先生我很尊重,就是大连的邵先生,他跑的地方可真多啊,仔细调查了国内几乎所有的元青花,而且他还特别注重出土环境、馆藏品来历的调查研究,没有被人牵着鼻子走路。你说是元代的就是元代的吗?旁证呢?纪年物呢?伴生的信息和密码呢?问问博物馆也不是荒唐的想法,该问。



   某些老专家倒是挺有名气,他们的元青花知识是冯先铭老先生告诉的,冯老说了,波普研究大维德象耳瓶,从传世品中排比出一批至正型元青花,其实波普没那么说,是冯老说的。波普说的是十四世纪青花瓷,十四世纪横跨元明两朝,不只一个元代。老人们心目中扎下了根,其他中年的青年的心中也扎下了根,因为德高望重的先说了,大家伙都相信。于是乎大家全跑外国去观摩元青花了,日本的、土耳其的、伊朗的、印尼的、印度的,回来就写书了,教会了全国的收藏者,而且收藏者在这些理论指导下,开始进行放大,书也是越写越多,却都是错误的。



    有朋友说,学会认识元青花吧,不要拿自己的藏品说事。我如果说自己找到的,元代文化层出土的元青花和外国那些不一个时代恐怕没多少人相信,就拿馆藏的来说吧,拿集宁路的、高安的、繁昌的、安徽睢县至正十三墓出土的,九江至正十一年墓葬出土的,对比一下明初一些墓葬出土的,看得出差别吗?看得出来就知道在变化,看不出来你就全当成元代生产的青花瓷看待吧,没多大问题,反正也好也值钱。不过对陶瓷史的理解就偏了,对早期青花瓷的发展史的认识就偏了,打热释光也就是年份不足了

Tags:浅谈   研究   元青花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