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学堂 > 书画院校 / 正文

蜀中刘八哥-书画家刘克刚[CETV中国教育电视台文明中国行视频]

兰亭书童 2008-10-19 书画院校 评论
四川自贡自古以钻井输卤制盐闻名,是“富甲于巴蜀”的精华之地。扎根于这片沃土上的绘画艺术,形成了独有的井盐艺术魅力。据近代画家陈子庄说,就连齐白石画八哥的风格都是从自贡学来的。如今,自贡书画界就有一位九十岁的高龄老翁,他所画的“八哥”堪称画坛一绝。   老人叫刘克刚,号石牛,1917年出于在四川威远县一个叫石牛寨的地方。受家庭影响,他自小就临摹赵孟頫、苏东坡等名家的字帖。他十岁那年,有位亲戚送给他家几只八哥,八哥学舌的动作深深吸引了他,于是八哥成了他描摹的对象。没想到儿时的童趣,却铺就了他一生的艺术之路。如今,刘克刚已九十岁高龄,八十年间他画了多少幅“八哥”,连他自己也已记不清了,但说起第一次参加画展的事,他却记忆犹新……   不久前,自贡市在成都举办了“2006盐都美术作品展”。刘克刚的一幅一丈多长的《紫藤八哥》图成了众人争相观摩的作品。刘克刚画的八哥多为欢叫的姿态,再配以芭蕉、紫藤等植物,显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不沉浮不浮躁,平和淡泊。这也就难怪有那么多人喜欢收藏刘克刚的画了。   其实早在清朝年间,就有自贡人王子立以画八哥而闻名。齐白石画八哥就是跟王子立学的。刘克刚的八哥图独树一帜,在保留国画传统的韵味之外,更多地融入了他个人对国画艺术的感悟。   说起创作的灵感,刘克刚依然记得青年时期,冯建吾老师带着他,以及我国当今著名画家石鲁一起写生的事。有一次,他们从峨眉山回来,三人共同合作了一幅花鸟画。刘克刚画的是在峨眉山见到的一种植物,植物的叶子背面呈金黄色,正面是绿色,叶形肥厚,入画很美。在这幅画中,刘克刚笔势飘逸,收纵自如,博得了众多老师的赏识。   1937年,刘克刚从重庆西南美专毕业后,回绝了很多富商挽留他供职的好意,毅然回到家乡自贡,开始了他的教书生涯。这一时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自贡因地处川南,地势屏障使自贡免于抗日战火,成为难得的一片平静之地。这时候,我国很多著名的画家如丰子凯、张大千等都纷纷在这里举办画展。刘克刚也在其姑夫及一些盐商的帮助下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没想到,200余幅作品被抢购一空,轰动了自贡和内江,年仅22岁的刘克刚也在这次画展中声名鹊起。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刘克刚进入了创作的鼎盛时期,其艺术手法日臻成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独特的语言表现魅力。1982年,时任国防部长的张爱萍将军来到自贡,在听说刘克刚画八哥堪称一绝后,要求他现场作画。刘克刚从容操墨,涂、勾、点、描,不一会功夫,一幅《紫藤八哥》赫然而成,日后这件事成了自贡画坛的一段佳话。   1982年,刘克刚的一幅《芭蕉八哥》图与著名画家吴作人、潘天寿等人的作品同时被收入《中国画名家》。然而之后不久,这幅作品在一次画展上却和其它十几幅八哥图一起神秘地丢失了。事情过去了很多年,也许刘克刚本人已渐渐地忘记了。然而,这幅《芭蕉八哥》图什么时候才能再出现,却成了众多收藏爱好者心中难以解开的谜团。 中央教育电视台于2006年9月26日起三次播出专题报道(25分钟)--蜀中刘八哥。 刘克刚(1917-)字康宁,号石牛,松风堂主人,四川自贡人。1934年就读于东方美专,1937年毕业于重庆西南美专,受业于冯建吴、张晴风等当代名家,毕业展时唯有他作品卖了大洋。与石鲁同班同学并与石鲁、冯建吴合作花鸟画被收藏。四川省博物馆收藏《芭蕉八哥》,与田世光、吴作人、潘天寿等十一位名家作品被辑入人民美术出版1985年发行的《现代中国画花鸟画挂历》。张爱萍将军称赞其“艺精”,柳倩为其画作题款“妙手”。《紫藤八哥》已被编辑入《两岸美术观摩作品集》台湾出版,自贡地区晚清至今二十几幅名家作品拿到北京荣宝斋代销,结果荣宝斋只留下刘克刚的两幅八哥图。作品广泛流传于日本、美国、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担任海联会书画社社长,西部书画艺术院艺术顾问。因擅长画“八哥”享有“蜀中刘八哥”之美誉。 中央教育电视台于2006年9月26日起三次播出专题报道(25分钟)--蜀中刘八哥 ( 可看视频:先复制此到地址栏打开 http://bbs.art86.cn/thread-22890-1-1.html )。

Tags:中国   书画家   蜀中   教育电视台   视频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