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堂 > 书画院校 / 正文
徐悲鸿、刘海粟、吴冠中、陈逸飞、谷文达、徐冰……如果要把这些如雷贯耳的人名加个归类标签,那么第一个会是“美术”,而第二个则是“留洋”。东西艺术融为一体,互为补给,百余年来,不少留洋的艺术家引领着中国美术界的尖端潮流。留洋的艺术家队伍,至今延绵不绝。
“在地·未来:海外华人青年艺术实践”本月15日晚在何香凝美术馆开幕,长期生活或出生在海外的22位华人青年艺术家同台展出他们的作品。作为该展的配套活动之一,同名研讨会昨日举行,来自国内多位艺术批评家和参展艺术家们共同剖析“留学生艺术”这种社会文化,同时对近几十年来的中外艺术交流进行了梳理。
六十年来有五次艺术家移民潮
据著名艺术评论家费大为观察,新中国成立后曾出现过五次艺术家移民潮:第一次是1949年前后,代表画家有赵无极、吴冠中;1980年前后,代表画家有陈丹青、陈逸飞;1985年前后,比如谷文达;还有1990年前后,如徐冰、杨诘苍、黄永砯和费大为本人;接下来便是2000年以后,人数多不胜数,但目前这批人所获得的成就没有前人瞩目。
“在改革开放之前,西方思潮在国内介绍得并不多,因此在1985年之前出国的艺术家,接受的是传统的现实主义教育,而他们大多是已经在国内有了知名度才出去的。出国以后,看到跟过去截然不同的当代艺术,他们面临转换:将自己的艺术变得与当代接轨。而事实证明,很多艺术家的这个转换过程并不顺利。”费大为说。比如陈逸飞在国内是以政治宣传画为主,去美国后商业味特别浓厚;陈丹青虽热衷于现代流派,但他的创作始终脱离不了写实的框架;以王克平、李爽为代表的星星画会成员,他们出国后的创作语言和思考依然延续着老我,没有深刻转换。
与之对应的,是经历过1980年中期85思潮的艺术家,他们厌烦了社会上盛行的价值观,试图从西方现代艺术中寻找新的血液。费大为认为,经历过这次思潮洗礼的艺术家,大多已对自己的创作有了自我革命,他们出国后的作品对文化对话、文化碰撞的痕迹会更加明显。“而在新世纪出国的艺术家,基本上是在西方教育体系下成长起来的,他们不太考虑文化对话的问题,他们的作品也几乎看不出有任何国籍的标签,他们更多的是表达个人观点。他们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叫‘留学生艺术’。这次展览可视为这种现象的一个例子。”费大为说。
海外艺术家的喜与忧
本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或是在国内接受了基础教育后留洋深造并留在当地生活,或是移民家庭的“洋二代”,换言之,他们都已经融入了当地社会。但他们内心细腻、复杂的情绪,还是能通过作品表现出来。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青年艺术家廖丁婷的作品被放置在展厅的入口处,异常显眼,这是件装置艺术:一个个红色的小盆栽牵着一根根风筝线,但线被一个窗格拦腰截住,风筝只能挣扎着仰望飞行。廖丁婷用流利的英语介绍,由于印度尼西亚不鼓励中国文化的传播,因此他们在家中也用英语对谈,导致她至今一句汉语都不会。“有时我会很困惑,我怎样才能找到文化的根?我不认为世界可以武断地分为‘东’和‘西’。”
“海外华人青年艺术家一方面由于自身的经历或华人社区、家庭的影响,华人文化价值观已深深根植于意识之中;另一方面定居或旅居异域,在所在国立足,他们需要接受或认同当地的主流文化、价值观念。这种观念和行为方式上的认同与对民族文化的忠诚多少处于矛盾之中,不断思考着自身确切的身份。”独立策展人冯博一说。正是这种双重的碰撞,使一些在异域的青年艺术家具有无根的漂泊感和边缘的散聚心态。
在日本留学的刘茜懿是另一个典型例子。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日本的邻居和朋友都会跟她保持距离感,“我们中间像隔着一块玻璃一样”。出于极度的孤独,她躲在房间里长时间创作,最后迎来了她风格的转折。“正因为这样,我的基础是在中国打下的,但我的爆发却是在日本。”而令她意外的是,她的作品,日本观众的反应和中国观众差别巨大。因为她的作品涉及到“性”,日本观众会觉得中国的80后竟然这么开放,而中国观众则会认为她是受到日本的影响。
寻找属于自己的价值观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那么你将不知道往哪里去。”台湾艺术史学者倪再沁表示,如果对自身的传统文化艺术缺乏深刻的认识,那你就只能随风飘扬,有深刻的醒悟才能厚植根基,才有走出来的潜力。
而目前海外青年艺术家由于社会原因,他们不再担负起徐悲鸿、刘海粟那代人传播中国艺术的重任,也不像谷文达、黄永砯他们那样抱着推进中国艺术的当代进程的历史使命,即便是他们的价值观,也没有人规定必须是中国的或是西方的。
冯博一认为,身处海外的华人的价值观念,是由在不同地域文化、种族、性别、政治、经济和个人因素所形成的,所以每个人的身份都是独特的、多重的。“但他们也具有一种身份认同:他们身后是中华文化的大背景。这使得他们的艺术具有一种既不同于中国本土的,也不同于所在地的,而是在多种文化之间不断变化的形态,或许更多的是一种适应、冲突、磨合的混杂结果。”这种不可归类,正是造成千人千面的原因,而这不啻为一种好的状态。
- 上一篇:化解艺术矛盾 湖北美院开放式课堂
- 下一篇:第一观察:为什么家长不同意读美术
猜你喜欢
- 2015-03-13 海外寻宝收藏莫听动人故事
- 2015-03-13 海外寻宝收藏莫听动人故事
- 2015-03-13 金田黄:一道来自海外的谜题
- 2015-03-13 “海归艺术品”拍卖市场受追捧(图)
- 2015-03-12 “海归艺术品”拍卖市场受追捧(图)
- 2015-03-11 海外艺术品创作流水线成风
- 2015-03-11 海外藏家疯狂出货 国内炒家天价接盘
- 2015-03-10 《总理在汶川》油画拍卖所得全部捐给灾区
- 2015-01-21 江苏:高校艺术类招生校考拉开帷幕
- 2015-01-19 中拍协举办首个o2o公益拍卖会 65件拍品所得注入“拍卖基金”
- 搜索
-
- 03-10女工怀孕被逼辞职,妇女权益如何保障?
- 03-08扬州何园举办多彩元宵节活动
- 03-02中国人民大学画院中国画课程高级研修班2015年(春季)招生简章
- 01-07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函授招生简章
- 01-07清华美院美术理论与书画创作2015年春季招生简章
- 12-02为什么说宾虹先生像武林高手
- 12-02应试美育究竟繁荣了什么?
- 12-02万名考生参加全国(北京区)美术高考模拟考试
- 12-02法国幼儿的感性教育:80%课程与美术有关
- 12-02中学生书法美术教学搬进国家典籍博物馆
- 15236℃中国书法函授学院招生《中国书画家精品集》征稿
- 14163℃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招生简章
- 8914℃中国书画函授大学
- 7185℃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研究会)
- 6408℃中国兰亭书法艺术学院日前正式筹建
- 6069℃书画教育的奇葩—--记中国书画函授大学
- 5665℃考中央美院鲁美报名
- 5282℃以地为“纸”上书法课
- 4975℃艺术院校招生火爆 业内人士有喜有忧
- 4719℃全国书画等级考核报名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