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精粹 > 书论 > 历代书论 / 正文
赵孟頫被认为是复古晋人的书法家,他曾对南宋以来以当朝书家为尚的风气提出了批评。不过,纵使赵孟頫能在《定武兰亭》后写下十三篇跋语,他对晋人之法的领悟仍仅仅停留在表层。魏晋书家承隶之古,在潇洒使转中依然质地遒劲,体势多变,尤其右军书,将力量、节奏、空间浑然统一。赵之复晋,极有可能是学了传为右军的《七月帖》、《都下帖》、《游目帖》、《长风帖》这类摹本。笔者以为此数帖与《频有哀祸帖》、《丧乱帖》、《远宦帖》、《二谢帖》等判若天壤,无论用笔、线质、节奏、结字及行势、整体空间都相去甚远,倒与我们所看到的赵体行草相一致。所以唐人摹本存有质量之别,或可能改变古人精神气质,而后学者的眼力局限,更可能改变其一生的价值观。赵孟頫的食古,正是建立在其对晋人书的误读之中,而晋人重质、重势、重力、重变化的理念,赵孟頫却未能悟得。
自唐始世人喜摹、临晋人书,或为摹工精心制作,或为书家仿意写出。像冯承素及万岁通天帖摹工,为毕真兑现晋人原作风采建功立业,而像虞、褚、米、赵等人的临仿,却多少让人误解晋人本质。书家临古是学书的必经之路,但有的却令后人误读前人,这可能是当初临(摹)者所始料不及的。赵孟頫之所以让许多人相信其复晋人之古的举动,在于古人既没有机会看见右军真迹,又没有现代高超的印刷术。所以,古人以讹传讹代复一代,自在情理之中了。但作为几乎能知所有古迹的今人,若再一味信奉书史所称赵孟頫得晋人正脉,则不免有些“皇帝新衣”的味道了。
临写要求:
一、赵书虽在承传晋书举措上有“讹”意,但其形式本身不恶,作为初学,可从其停匀的结字、清秀的笔致中得到雅的初级审美体验。
二、雅的审美层次很丰富,有秀雅、清雅、古雅等。秀多出于嫩,清多出于顺,古则须有反意,即老而秀,奇而朴者为古。所以,古雅在美学上具有崇高地位,在其蕴含复杂、微妙。学书者当须明辨。
三、对比隋唐前王氏家族书迹与隋唐后尤其宋元人书迹,可以看出隋唐前人的法隐于潇洒之中,而后人则以法为法者多,少了魏晋人的倜傥性格。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3-11晚明书坛巨匠----倪元璐
- 03-11王羲之是否当过“人质”?
- 05-13窦臮 述书赋并注
- 05-13隋唐五代书法概述
- 05-13李白 草书行歌
- 05-13李白 王右军
- 05-13林蕴 拨镫序
- 05-13论用笔十法
- 05-13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
- 05-06王僧虔·笔意赞
- 7224℃晚明书坛巨匠----倪元璐
- 3039℃李白 王右军
- 2919℃李白 草书行歌
- 2715℃王羲之是否当过“人质”?
- 2712℃《龙凤仕女图》(图)
- 2299℃论用笔十法
- 2250℃书法史上千古疑案:《淳化阁帖》何以排斥颜真卿
- 2144℃古代名人论书法名语集粹
- 1828℃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 1800℃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
- 09-20入蜀记(节选)
- 06-221899——1999甲骨文书法史年表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