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当代人物 / 正文
让更多的书法人才脱颖而出
——赵长青就首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42人展系列活动答记者问
浙江书法具有深厚的传统积淀,但浙江书法界低调务实,从“重学养、重基础、重品格、重个性”这“四重”原则的提出可见一斑;浙江书法界同时又具有可贵的探索精神,继策划“百年西泠·中国印”大型篆刻海选活动之后,又推出“首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42人展暨兰亭书法双年展、兰亭论坛”系列活动。这是浙江的魅力与实力所在。浙江书法,一直得到中国书协的关心与重视,在首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42人展系列活动进行之际,我们采访了本届活动组委会主任、艺术与学术指导委员会顾问,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赵长青。
记者:赵书记,“首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42人展暨兰亭书法双年展、兰亭论坛”活动自启动以来,在书法界引起了极大关注,您作为本届活动组委会主任、艺术与学术指导委员会顾问,请您谈谈举办这次活动的意义。
赵长青: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地焕发广大文化工作者勇于创新的积极性,使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充分释放、文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使当代中华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我认为,这次活动就是书法界深入贯彻讲话精神,推动书法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具体体现。
其次,大家都知道,中国书法史上伟大的书家王羲之在兰亭雅集上,创作出千古杰作《兰亭序》,世代流传。举办这次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地缘优势,挖掘兰亭雅集的历史文化内涵,很好地弘扬兰亭精神,学习传统,发扬传统,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与发扬。
第三,可以推出书法人才。书法要发展,关键在人才。这项活动完全符合中国书协组织的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的要求,是具有创新性的活动。通过这次活动,通过有效的程序,最终选出42人,举行首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42人展,这不仅仅是王羲之等42位名人雅士当年兰亭雅集的情景再现,而且是要借此推出我们这个时代有代表性、有前途、大家认可的人才,并且充分展示他们的艺术风采,为广大的书家发挥其艺术才华、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搭建平台。
记者:您觉得这次活动的亮点在哪儿?
赵长青:兰亭雅集是书法史上的佳话,它因时相传,绵延不绝。中国书协举办的“兰亭奖”和这次的兰亭雅集42人展系列活动,应该说是兰亭精神在时代的丰富与发展,对繁荣当代书法艺术具有积极的意义,它是现实与历史的结合,这是一大亮点,它和中国书协提出的出精品、出人才的宗旨是一致的;同时,它追求创作与学术上的完美结合,既展示创作成就,又重视学术交流,血肉丰满;这次活动还是地方政府和权威专业组织相结合举办活动的有效尝试。
记者:中国书协是这次活动的艺术指导单位,请问,以前中国书协以这种身份参与的活动多吗?
赵长青:中国书协以艺术指导单位的身份参与一些活动以前也有,比如“百年西泠·中国印”大型篆刻海选活动,主要是一些以地方为主举办的活动。它可以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团结尽可能多的社会力量,共同推进书法事业的和谐发展。还可以减少环节,有利于活动的开展;而中国书协则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集中精力抓艺术上的一些关键环节,保证多出精品、多出人才。这样做,对方方面面都有利。需要指出的是,经营性的活动中国书协不参与,只负责艺术指导。
记者:中国书协将从哪些方面对这次活动进行指导帮助?
赵长青:中国书协作为这次活动的艺术指导单位,将全力支持活动的开展,不只是挂名而已,而是有名有实,侧重于艺术上把关指导。活动伊始,便与主办方加强沟通协调,并将此次活动作为中国书协今年的一项重要活动,纳入到“中国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具体地说:1、对整个活动要严格把关。2、对推出哪些人才,同样要参与把关,保证德艺双馨。3、对活跃在中国书坛的作者予以推荐,为专家评选提供依据。4、对活动进行现场指导。
记者:中国书协一直在对评审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这次“首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42人展”活动采取个人自荐、公众推选与专家推举并行的方式,引人注目,改变了以往展赛单一由专家评选的方式,这些是否会为中国书协主办的展览,譬如即将举行的九届国展的评审提供更多的思路?
赵长青:评审工作一直是中国书协的工作重心之一。去年,我们按照中央和中国文联的要求和规定,对兰亭奖的评审工作进行了改革和创新,确立了阳光评审、规范评审、学术评审与和谐评审的基本原则,实行了阳光计票大厅和分阶段评审流程、组织工作与评审工作两权分离的运行机制,成功地举办了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九届国展是今年中国书协举办的数项展览中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涵盖面最广的展览,我们要借鉴兰亭奖和其他展览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同样包括兰亭雅集活动的成功经验,继续推进展览、评奖、学术“三位一体”的格局,坚持阳光评审、学术评审、规范评审、和谐评审的原则,继续推进评审制度的改革,通过制度的完善,充分调动广大书家和书法工作者的积极性,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艺术精品,培养和推出人民信赖和需要的艺术人才。为广大书家和书法工作者投身艺术实践、发挥艺术才华、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提供条件,搭建平台。
记者:当下的展览日益多样,既有中国书协主办的影响极大的国展等系列展览,也有地方或其他社会组织主办的展览;既有综合性的展览,又有个展、群体展,还有提名展、主题展等等,您如何看待当前展览的多样化?如何更好地发挥展览在推动和促进中国书法事业繁荣与发展中的作用?
赵长青:展览形式的多样化是当前书法艺术事业繁荣的标志。书法事业的发展,展览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任何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展览,都推出、涌现出一批新人和优秀作品。书法展览发展到今天,展览的模式从简单的分类评选、悬挂展示发展到规范评审、学术评审等理念的提出,书法展览评审日益规范、主题日趋多样化、主体参与者逐渐分化、学术品位持续提升、包装愈向立体化发展等,都说明书法展览也在与时俱进。中国新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已经有近三十年的历史,期间举办的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不同类别的展览不计其数,展览形式与规模,除具有国展性质的展览之外,还有地区展、风格展、行业展、几个人或几十个人的联展等等,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共同推动着书法事业的发展。
目前,书法展览在策划、规模、现代科技运用、展品包装、媒体宣传以及对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推动力诸多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随着现代信息的发达,媒体对展览的关注、介入也不同以往。我们要在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充实、改革完善,不仅要关注数量,更要关注质量,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 上一篇:情寄诗词翰墨间——访谈林岫
- 下一篇:近代书法家 张伯英
猜你喜欢
- 搜索
-
- 12-09游良耀:政界大儒游嘉瑞
- 10-09福建省老年书画艺术协会名誉会长宋峻书法作品选登
- 04-26青年书法家王永正
- 09-30访谈:聂成华谈艺术创作
- 11-14儒雅正大 妙造自然——谈张保庆先生的书法艺术
- 06-17郑世证——从闽山深处走来的书法家
- 03-11话说三老——柯文辉先生访谈录
- 01-06左学荣书法作品
- 12-03肝肠自许洁如冰
- 12-03“三生”有幸 满门墨香
- 27786℃华国锋书法欣赏(组图)
- 11792℃碑学大家郭沫若
- 9095℃白石老人的文采
- 8318℃青年书法家王永正
- 8086℃林散之
- 8014℃沈鹏
- 7755℃海阔天高 才情任挥洒——访张海先生
- 6939℃儒雅正大 妙造自然——谈张保庆先生的书法艺术
- 6866℃“三生”有幸 满门墨香
- 6579℃刘炳森先生二三事
- 09-28雅调高文陆秉仁
- 09-17近代书法家 张伯英
- 09-11赵长青就首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42人展系列活动答记者问
- 09-06军旅书法竞风流——访中国书协副主席申万胜
- 09-06静寂里也有人生——穆棣访谈
- 09-06诗人书家旭宇
- 09-06翁同龢碑帖兼融的书法艺术
- 06-04启功先生在当代的意义——兼论启功先生的字外功
- 06-04诗人林岫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