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美术 > 艺术西方 / 正文

“后生代”油画作品在今日美术馆展出

兰亭书童 2006-03-16 艺术西方 评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展览名称:《非常印象——“后生代”油画作品展》 

  展览地点: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路9号,今典花园-今日美术馆(小西天)A厅

  展览时间:2006-3-3--2006-3-9

  策展人:杨维民

  参展艺术家:李贵男、王朝、徐波、罗实、刘长宜、邓英、夏展、杨永生、任剑、范明正、张平、王净、张晨初、王琦、李济开、王晶、南方、吴笛笛、肖进、王斐

  非常印象:非虚伪的“后生代”杨维民当代美术批评中一个特指的名词—“新生代”,是上世纪90年代初,中央美院搞史论的老师用在述评当时一批出生在60年代而在90年前后绘画创作形成气候的并且出自美术院校科班的青年画家的专有名词,后来被人们更广泛地用在谈论音乐及其它新的文化现象中了。“新生代”最大的特征就是与“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的建国前后的四、五十年代的“中生代”不同,那就是“新生代”越来越不安于“大集体”的生活现状。而是喜欢在他们自己一定的“小圈子”里,享受着后工业文明的快餐,汲取着后现代文化元素,创作出的绘画形象远远不同于也没有他们前人那些形象高大。但千姿百态中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嘻嘻哈哈”的标志性笑容。他们是比他们上一代幸福多了。那种良好个人感觉极大弱化了理想主义。进入21世纪之初,美术界又成长了一代新人,他们是从“大集体”、“小圈子”走出,更乐于构筑“自我”的新天地。他们驾驶“网络”快车奔驰在信息高速。在当今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新世纪之初,现代化最新成果的最先享用者自然又是他们—最年轻的一代:“后生代”。他们不仅在现代物质上敢于超前消费,营造充满色彩和活力的生活,在精神层面与“中生代”、“新生代”更是不同。“后生代”不是没有思想的一代。在新时期宽泛的文化视野、丰富艺术形态里,他们只是追求的目标更具体、更真实。他们是真实的,他们也是真诚的,不仅是作画,还是做人。他们不喜欢“假”的,特烦“装”,就如他们特别讨厌“假唱”,哪怕是沙哑的嗓音和刺耳的电声,只要是自然自在,自我原创,那才是他们最喜欢、最称道的。因为他们是“后生代”—非虚伪的一代。

  又是惊蛰——《非常印象》展策划后记

  杨维民

   

  “后生代”是指继“新生代”之后崛起而倍受关注的出生于“文革”始末的画家。21世纪初,广州、深圳首先举办过以“后生代”直接命题的两个油画展。当前的艺术市场,人们首先关注的是市场正十分火爆的“新生代”腕级画家,还有快速驶入市场快车道的“卡通一代”,再就是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中间的“后生代”,正是“后生代”画家以他们不断生长的强劲实力,展示出他们是中国当代艺术成长发展中不可忽视的有生力量。

  出生于“文革”始末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后生代”画家,对于先于他们出道的“新生代”画家来说,是一代“后生”新人。他们成长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几乎没有“新生代”动荡之艰辛,直接而完整地受到良好的系统的学院艺术教育,有的是从少儿美术班、美院附中、本科、硕士、博士一路走来,充分接受了古今中外优秀文化艺术的熏陶。他们成长的烦恼中已无“衣食之忧”,他们成长在一个好好读书的年代。他们既没有前人生活甘苦的切肤之感,也没有像后来的“卡通一代”过早体会市场竞争之忧。他们自由自在地读书、绘画,平心静气地思考、创作。他们喜欢真实而透明的生活,观察别人同时反观自己,让自己变得更透明更真实。他们不断地审视着自身的成长及文化背景,从多元的当代文化语境中寻到适合个人表现方式的切合点,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文化视野和语言形态。

  “后生代”画家作品表现的情感心路和生活痕迹显然不同于后来的“卡通一代”的另类、玩酷,也不同于先前的“新生代”腕们的那种玩世调侃,而是着重于自然的生活,追求艺术的纯粹。他们在生活里、创作中,寻找纯粹,感受快乐,还原绘画纯粹求美的初衷,后生代的作品大多与“时政”无关,但并不远离生活。他们描绘生活中的触动、显现心中的亮色。情感的波澜及心灵深处的感悟都一一表现出来,他们在喧嚣和繁华中寻找静谧。虽然他们没有“新生代”腕级画家的大牌感觉,也没有“卡通一代”的快速商业化的惊喜,但他们不是漂泊的一代,更不是无根的一代,“后生代”是稳健、成熟的一代。

  策划《非常印象》——“后生代”油画展,有一个较长的过程。2001年冬我策划的《融合·互渗》——当代中国画家十人展,在北京、深圳展后应邀在“成都双年展”期间展出,是双年展主办单位邀请的一个“非外围展”。在成都我有幸与栗宪庭老师一起看了大大小小好几个外围展。我们虽是邯郸老乡,在北方平时接触见面也很少,他是我十分尊敬的长者,他乡相遇十分难得。在成都期间与一大批当代油画作品及画家近距离接触,使我对当代中国油画艺术多了一些感觉。从此一批年轻的油画家进入了我关注的视线。2004年我在给油画家南方作品写评论时,感觉“新生代”之后崛起的一批画家们,他们的青春不是“残酷”的,是阳光透明的,是非虚伪的“后生代”……

  《非常印象》——“后生代”油画展今年3月初“惊蛰”前后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展出,使我想起了2002年初春与美院同学和老朋友张敢博士一起筹备我策划的第一个版画展——《惊蛰》,他现在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此时想起老朋友,还想起了好多帮助和支持我的人们。我编撰的第一本画展作品集就是在张子康先生帮助下出版的,《非常印象——“后生代”油画展作品集》又是在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此次展览还得到《美术向导》、《美术天地》编辑部的大力支持,还有李琦、王海波和赵国平先生的关注和帮助,还有参展画家的支持和鼓励……感谢大家推动着我和《非常印象》展走进了春天。(信息来源:Tom)

Tags:后生   美术馆   展出   油画   今日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