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美术 > 艺术西方 / 正文

延续与变异

兰亭书童 2006-05-10 艺术西方 评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图为向庆华作品


  从“文革”“反思——乡土”艺术到新潮时期“生命流——新具象”,到上世纪90年代“89后艺术——中国经验”,再到世纪之交“都市人文”与“北京川帮”的创作,川渝地区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可以说是唯一具有持续传统和师承关系的地方。以四川美院研究生为主体的一批青年艺术家亮相上海展出于奥赛画廊,我非常赞成。从川美出发的西南艺术在“文革”后中国艺术的不同历史阶段都处在创作前沿,其重人文、重体验、重生命需求和生存体验,重时间经历和历史意识等具有深度追求的创作倾向,在中国当代美术中已成重要方面。


  油画中的图式,本是艺术风格形成的反映,由画家成熟的视觉心理投射于自己长久关注的对象,并提高独特的艺术语言形式加以外化,形成特定的视觉符号,诸如冯大康笔下的家园景象,林海容呈现的妇女造型,沈华创作的民工变体形象,王琳所描绘的家居意象,以及夏小红所营造的灰色的幻象。这里存在着具象情调化、意象形式化和幻象变体化的多种交汇,形成了艺术家从语言本体深入到人文精神的塑造,为我们呈现出学院派艺术的实力和经验。林海容、沈华等画家在写实绘画理念上,赋予了具象写实油画以新的精神表现的可能,生动地反映了作者对于提炼写实语言表现空间的可贵探索的志向。冯大康、彭建中、张婕等画家的作品中,赋予了油画创作新的人文意味的表现,在这种艺术的架构中,画家通过二维平面的图形与色彩的结构,来提炼景观空间的文化内涵,感应架上油画艺术造型中对于文化资源的思考和探索。向庆华、朱海等画家的艺术创作中,已经显露出新探索迹象。这是他们的艺术秉性所为,更是其艺术思考所致。这样的精神境界的语言物化,已经不是简单的视觉唯美,而是调动起精神世界中的深长意味。

Tags:变异   延续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