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美术 > 画闻 / 正文

让中国泥塑在深圳枝繁叶茂——追寻张荣达足迹

兰亭书童 2006-05-12 画闻 评论
       张荣达,眼一瞥,手一动,一块泥巴就可以立刻神奇地变成茶馆伙计、街头小贩,甚至外国总统塑像。他曾给几十位国际政要现场塑像,每每轰动一时。现拥有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等头衔。代表作《喜脉》等荣获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中国北方现代陶艺和第六届中国民间文艺金奖。如今他隐居深圳横岗斯达高瓷艺公司,潜心钻研,令泥塑大放异彩,喜曰:深圳乃福地也。

  那天下午,在深圳斯达科瓷艺公司,记者见到一尊尊活灵活现、幽默滑稽而寓意深刻的泥塑,那些夸张的表情让人忍不住发笑。泥塑大师张荣达满脸的兴奋:“这些都是为文博会创作的泥塑作品,用的是新材料,质感逼真,将在展会上首次露面。”他解释说,多亏公司的董事长詹培明鼎力相助,泥塑才在深圳上了一个新台阶。


    很多故事的缘起只是一个偶然。假如没有2004年的唐山陶瓷展览会,没有那场泥塑表演,詹培明和张荣达便不会相遇相知,那么,艺坛或许会少一段佳话,深圳也会少一位艺术大师。


    詹培明,是深圳斯达高瓷艺公司的董事长。他的公司每月出口艺术瓷器60万件,光用掉黄金就达50万元,年产值达数亿元。几年来该公司产品在国际瓷艺界屡获大奖,《永远的王妃》、《百骏图》获亚太地区网印展金奖,《蛇年历盘》和《龙袍盘》获国际丝网及制像协会金奖,业内称为丝网制像界世界奥斯卡金奖。那次晚宴上,只见张荣达手捏泥土,十几分钟后,一个惟妙惟肖泥塑“詹培明”便跃然掌间。当了解到张荣达曾为多位外国元首和名人现场塑像,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时,邀请张荣达南下的念头像闪电一样击中了他。


    张荣达,从小喜爱画画,但从未受过专业训练。后来他下乡当知识青年,在一部《第八个是铜像》的电影里,见到一位艺术家用泥给游击战士塑像的镜头,他怦然心动。第二天他在田间用泥做了一个老乡的头像,引起全村轰动,大家感到这是一个奇迹,张荣达也兴奋异常,从此他自学走上泥塑之路。他不断地汲取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和大吴泥塑的三大派传统技法,并将各种艺术知识嫁接到泥塑上。逐渐地他可以徒手在10分钟内速塑人像,成为京城民间绝活。


    应邀来到深圳之后,张荣达潜心创作,身边的瓷艺也让他迸出一个个灵感,譬如将瓷艺的贴花移植到泥塑上,将泥塑涂釉烧制成彩色的,大型泥塑提前制模等等,而詹培明则调动技术人员帮助试制,仅得过金奖的《喜脉》,就有了泥的、陶的、瓷的多种“版本”。张荣达还慕名到泥塑之乡取经。仅在佛山石湾,就意外地发现取土制泥的独到奥妙,这令他茅塞顿开,如果再加上草药,加上……会是如何?他的泥塑开始融合广东泥土和岭南风格,作品变得明快而生动。


    理念和材料的突破,使张荣达的艺术创作登上一个新的高峰。泥塑新作品《甜梦》诞生了,那位纯洁亮丽、憧憬未来的美貌少女,沉浸在甜甜的梦境,让人联想到许多幸福的事情。


    如今,詹培明处处推介张荣达的作品,抓住机会让张荣达在艺术界频频露面。这次文博会上,他还专门为张大师的泥塑安排了展台。凭他的商海嗅觉,这次展会上,张荣达将是一个热门人物,泥塑也将是一个焦点。他和张荣达有一个共同的梦想:“让中国泥塑在深圳枝繁叶茂。”


    融合了广东泥土和岭南泥塑风格后,张荣达的作品变得更明快而生动。这尊《虎妞和骆驼祥子》,表现了泼辣的虎妞在温柔地给拉车的祥子擦汗,祥子则一脸幸福的憨笑。


    金奖作品《喜脉》(瓷艺)。只见那位戴着瓜皮帽、穿着马褂的郎中正眯缝着眼睛,为一个身怀六甲的少妇把脉,少妇脸上那种将要做母亲的喜悦掺杂着一丝羞色,优雅而圣洁。

Tags:泥塑   枝繁叶茂   深圳   中国   足迹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