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美术 > 画闻 / 正文

网络投票评选“最具价值艺术家”活动揭密

兰亭书童 2006-06-03 画闻 评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上图为在Alexa查询该网站的流量情况 2006-05-31)


  画家学超女PK,艺术竟庸俗到如此地步——网络投票评选“最具价值艺术家”活动揭密


  如果一项该活动目前已取得近千万的网络投票数量,而99%普通上网者却闻所未闻,这该是在发生在哪个时空的事情?如果一个小网站,花200元,买了一个临时空间运作这样的投票,而参加的画家动辄要向主办方交纳价值上万乃至数万元的作品,才能参与投票网络选秀PK,最终成为“最具有投资价值的艺术家”。您敢相信吗?


  “艺术可以象模仿超级女声一样PK吗?”


  一则《“2006最具艺术价值浙派画家”评选》活动的新闻前段时间被一些媒体和门户网站刊载,据称:"浙商大会组委会宣布,由其主办推出的首份"最具艺术价值浙派画家"和"最具投资潜力浙派画家"名单将于今年 6月出炉,这名为"2006最具艺术价值浙派画家"评选活动"过程将借鉴去年的"超级女声",首先由公众投票及评选委员会推选出40名入围名单。然后根据专家鉴定评分及公众投票产生"最具艺术价值浙派画家"和"最具投资潜力浙派画家"各10名,其中专家和公众投票在最终结果中的权重比例分别为 50%"。


  对于流行文化在商业化社会中的市场运作、影响与评价,笔者毋庸多言。但作为"高雅艺术""高端人群"的艺术家,如今却反倒要用风马牛不相及的流行文化的方式来进行充满噱头的炒作,真是让人吃惊和哑然失笑。


  据笔者对该投票网址的观察,发现其中许多令人称奇的现象:这项被声称为"浙商大会"组委会重要活动的网络投票,竟然在"浙商大会"的官方主站,没有任何导航、栏目、广告或信息加以说明。而具体的投票网站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域名,到目前为止,这个没经 ICP备案,甚至没有具体名称的网站,在Alexa全球网站排行榜中处于1,094,099(4月28日00: 30分查询结果)位的网站,按其目前排行前10位的画家得票数量合计,竟然达到了300多万张选票,而整个投票总数最高时的统计竟然接近千万!从网站投票数量反映出来的独立IP网站流量、刷新浏览量(page)计算,如果上述投票数据属实,短短十多天,该网站的全球网站排名在 Alexa排行可以一举进入1万位甚至更高,创造互联网的奇迹。但通过Alexa的实时记录,可以清晰的反映出该网站投票结果与实际流量完全不符,存在严重的计票造假行为。更令人惊讶的是,在投票进行20多天后,最近几天登陆,发现获得千万张的投票总数,一下却变成了总数 36多万张。而此时查询(5月31日24:00分),该网站日独立IP访问提高到了700 人,网站也排名到224703位,投票总数却不升反跌到36万,如果按照独立IP来源计算投票数,36万的总票数仍是一个天文数字。以投票活动展开40天,平均每天独立 IP访问量500计算,最大2万独立IP,理论上总票数也不应超过10万,更惶论之前数十天内爆涨的千万投票总量了,从活动主办方把千万投票修改到36万,个中环节轮番窜改投票总数,实在耐人寻味。


  稍微熟悉网站运营的人都能理解:一个在Alexa全球排名百万位后的网站,每天来访者至多不会超过百人。理论上推断,该网站十多天来,访问的独立 IP来源,至多不会超过千人参与。那么总计近千万的投票结果从何而来?而之后网站排名跃升至20多万位,每天的独立IP总量均有据可查,40多天的活动,平均日独立IP访问不会超过400-500 。如果包括每天管理员和艺术家们的重复浏览,40天真正的不重复独立IP远低于此数字,也就是说,理论上2万的独立IP,并不等于2万人次参与投票活动。


  而据笔者偶然中了解到,该网站不过是在杭州购买了价值200元的临时空间来运作此次投票的平台。据空间运营商向笔者反应,该网站空间的同时在线不得大于 100人,也就是说,如果同时访问者超过100人,占用的网络资源就会超过限制,则会被关闭。空间运营商曾表示,由于运行该网站者反复刷新、反复投票,占用了大量网络资源,是十分恶意的行为,"再这样搞,就要它关掉"。在得知这个投票活动要向艺术家们收取价值不菲的作品后,连空间商都惊讶不已。


  就目前的投票数量统计来看,这种地域性和专业性较强的活动,即便放在国内三大门户网站,都难以造成近千万的投票数量,惶论是一个藉藉无名的网站。让人无法想象的是,个别在当天刚放上去的画家,一天内就能获数万张得票,瞒天过海的欺诈手段竟用到如此地步。也许是组织者心虚,才逐渐将总数修改到 36万,使得浮夸看上去似乎更合理了吧?


  事实上,这项作为"浙商大会"组委会重要活动的投票,在被冠以"超女概念pk艺术家"后,被各媒体报道,因当视为一项公益性的活动。应就其规则做出明确的解释性说明,遗憾的是,其在没有任何规则、监督、说明和保障的情况下,就开始在网络上运作起来。


  据笔者深入了解,参与此次活动的"浙派艺术家",的确是以浙江本土,但具有相当知名度和全国影响力的国画家为主,且本身作品价值不菲。但是这些艺术家要参加此次学"超级女声一样PK "投票活动,必须向这家花了200元购买临时空间的小网站"交纳作品",且在这家具体运作叫"×××"的公司向艺术家发出的邀请函中,上面赫然醒目的明确写着参与投票活动,必须向主办方交纳价值多少的作品云云……


  "必须向主办方交纳价值多少的作品"——这才是主办方真实的利益动机。超级女声的选秀娱乐活动,恐怕比起如此赤裸裸的索要,都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可怕的是,为了所谓的影响力,竟然让"高雅的艺术家"们打起了学习超级女声的幌子,艺术能堕落到如此地步,真是奇观!相比超女活动在各种公众监督声中逐步透明运行,这类以投票代表"民意"选择,实质却暗箱操纵。超级女声比之要清白多了。
艺术家和网民们都上当了!


  投票火热的假象,一定会让参与投票活动的艺术家产生受到众人追捧的满足感。参与投票的网民,在"浙商大会"的金字招牌与"让艺术家学超女PK"的炒作宣传中轻易中招一方面,对网络技术和概念向来陌生的国画艺术家们并不知道网站运作的技术背景,以为火热的投票活动定能让自己名扬天下,却那知道自己要交纳价值上万数万的作品后,人家却是只用了200元,租赁了块小小的虚拟网络空间放置他们变成俗不可耐的"伪超级女声"。最后投票将在06年6月初公布,于是PK胜利的艺术家便可以登台领奖,成为"网民投票选出的最具投资潜力和价值的艺术家"。而哪能知道这都是主办者挖空心思放大的虚名,中国的艺术家们,就此可以在自己的艺术履历上大挥一笔,作品身价暴涨了!


  另一方面,这样的投票活动参与的网民却完全不了解运作背景。即便没参与投票的收藏家或艺术品投资者在看到"最具投资潜力"的活动名头后,投资的信息被不正确的误导,得不偿失。


  网上投票一般适用于公开形式的各种调查,且组织者必须是公益或中立机构,具备一定的社会公信力。商业性质的投票需要事先详细筹划活动细节、公布监督机制,而具体实施方应是专业的网络公司,与评选结果方没有必然的利益关系。必要时应采取公证等方式完善监督,否则会因为规则不明会导致出现程序漏洞、产生暗箱操作。一项有影响力活动能广泛推开,"公开、公正、透明"是必要前提。而至今我们尚未在任何渠道获得如何监督该项评选活动的可操作信息,主办方如此"疏忽",该活动从网上投票到网下"专家"如何来构成,如何监督都无从体现。


  公正的投票,必须随时对投票过程进行监督,对投票者进行合理限制,对投票来源的独立IP地址进行统计、采样、分析,并在活动过程而中进行适时的解答和说明,建立起参与者和运作方共同防止作弊的双向机制。遗憾的是,上述种种常规的预防措施,均在该网站无法见到。


  神秘的千万总数投票到最近几天却缩水到了36万张,而主办者在这过程中没有任何说明,投票的评选的严肃性和公证性从何谈起?!由此推断初这项子虚乌有的投票活动其整个活动的组织和定位都存在严重问题。


  “艺术”本身并无“评定”的标准可言


  如果让你对一位美术学院的教授和他的学生进行评选,而在选择时却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学术背景,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事实上,这次艺术家的"PK"的确就呈现了这样荒谬的场面:在这投票活动中,有美院的教授博导,也有他们的学生,非要评选出他们之间庶高庶低?谁"最具价值"和"投资潜力"?"让艺术 PK"本身是一个不成立且荒诞不经的命题。经笔者调查,未参与该项评选的中国美术学院老师中,就存在同样的质疑,他们表示自己"坚决不参加"和"抵制这样来糟蹋艺术的炒作"。


  "艺术"本身并无太多的标准可言,即便是同一范畴意义上的艺术,画家本人的艺术成就并不能以爱好者的多寡加以衡量,每个艺术家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内蕴,具备不同的学术特质,而要求参与者仅从个人偏好全面了解是不太可能的现实。有价值的艺术本身具有的原创性、稀有性,一般人无法企及,但会随着公众鉴赏力、素质的提高而价值提升。因此高雅艺术是走在大众触目和认识之前的"阳春白雪"。即便是令人瞠目的前卫艺术,也是以颠覆大众惯常思维的实验型尝试,因此公众接受有其过程和特定环境。艺术是影响和引导社会和大众文化的方向,而不是相反。


  一掷万金收藏艺术品者,往往要具备相当实力和眼光。对于真正具有市场价值的艺术家和艺术品而言,其了解者往往局限在社会较为高端的少数群体中,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收藏家也不可能成为通晓艺术界大事详情的全才,由此决定了艺术的"高雅"有其特定的范围,而不是靠大众热潮的盲目崇拜和参与就能得出结果。让"艺术进行 pk",是对艺术从最庸俗角度的理解。把完全不同的概念,简单的用"画家"和"超级女生"一样进行投票比赛,登台"PK",把艺术变成低级趣味的打闹和较量。


  快餐文化与严谨艺术在追求的长期效应和社会影响截然不同。"超女"等流行文化追求的娱乐性,是商品化社会建立起来的临时消费、具有大众情感宣泄和释放的特征。把不同属性画家的评选放入比拼平台,是让充满人文情趣的艺术形式,去追逐陋鄙粗浅感官的直观好恶、生理需要的声色之娱刺激,让高雅情趣变成滥情假货。这种评选活动对公众认识进行了彼此颠倒的误导。即便以"超级女生"释放青春个性,展现社会开放的作用来相比,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浙派”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创新而不是画地为牢


  "浙派画家"并不是一个明确意义上的地域群体概念,而是艺术流派的学术概念。"浙派"艺术家是广泛而较为模糊的群体,之所以冠为"浙派",在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出现了李震坚、周昌谷、方增先、顾生岳、宋忠元等艺术家在中国画传统领域上进行的大胆创新。近期在中国美术学院举办的"浙派人物画"系列活动中,就其艺术形式的评价是:"其主要特点既适应了反映现实生活的时代要求,又强调了以笔墨为本的中国画特色,画面明豁、简洁,讲究水墨淋漓的写意性和中国画对意境、格调的要求,既为中国民众所喜闻乐见,又具有专家圈内公认的学术价值。"到今天,"浙派"画家和其倡导的理念蔚然成风,成为当代中国画坛一只举足轻重的主力,中国美术学院的许江院长最近就说浙江画家的群体拥有"中国画国家队"的实力,正反映了"浙派画家"们继往开来努力取得的成就和方向。


  但"浙派"一说,原本非独立而自成一派的新潮艺术流派。"浙派"基于国画传统,是在国画领域的积极探索和新的尝试,是带有批判同时又讲求包容、是创新同时持守传统的回归、是张显不同艺术个性和人文审美特质的传统艺术形式。"浙派"中有人物画、有山水画、花鸟画 ...等,"浙派"并非是通过参与某项活动,贴上某类标签可以论价确定属性,它是包容和创新,是吸取不同艺术流派所长,不断发展走向世界的艺术,而不是固步自封、画地为牢。但回头一看,这个"投票评选活动"怎么去对不同对艺术家加以区分?如何去辨别新老艺术家优劣?区分出不同艺术形质的高低输赢?拙劣的策划只能基于拙劣的认识,其本身就只能是拙劣的炒作和表演。


  评选画家的闹剧是艺术市场投机行为的折射


  画家如果不知道上述内幕就会存在被利用的可能,"浙商大会"如果是公益机构,而具体运作又被商业机构蒙在鼓里,也存在被利用的可能,媒体如果不了解"艺术PK、浙派评选"的荒谬,也存在被利用的可能,去投票的网民如果不了解千万级数量的投票,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存在被利用的可能——那么真相呢?只要稍加理性分析,真相始终能浮出水面。


  社会在不断进步,曾经高高在上的艺术品不再是遥不可及,社会的进步有待于公众艺术素养的不断提升。艺术家积极的走向市场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但应洁身自好,在自身修养,创作态度、学术修为上保持心态和持守底线,远离恶俗炒作的名利场。


  近年来艺术品投资市场成为资本追逐的亮点,这本是好事,但由于国家的相应政策制定的滞后,进入艺术品投资市场门槛过低,造成资本盲目跟风,炒作泛滥。在商品化的冲击下,也多少影响了一些艺术家物质欲望的勃发。艺术本身有其核心内蕴和追求的高贵精神根源,被二道小贩们因为商业投机吹捧热炒迷失方向,艺术在商业的鼓噪下变得庸俗沦丧。艺术是追精而不是逐臭,需要时间和具有鉴赏力的行家来检验真实市场价值,评选画家的活动从整体和各个环节上看,其结果不会产生任何有益的影响,只会让盲目投机者被隐蔽的奸商操纵着抛洒金钱,抑或为画家的个人履历徒增虚名。从长期上看,伤害的不仅仅是艺术家本人,在破坏艺术投资市场健康发展的同时,说重点,这是在对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摧残。


  这项活动就此要“完美”谢幕了,特以此文作为全程观察,为当代中国的艺术界立此存照。


  (初稿于2006年4月28日,定稿于2006-05-31)


  后记:本文旨在给不懂网络的艺术家们提个醒,免得上当,因此为避免争议,本文及其相关"邀请函"、采访人、投票过程的网页快照均有备份,具体投票活动涉及的艺术家、组织者信息,恕本文不提供,有兴趣者自己搜索。

Tags:揭密   艺术家   评选   投票   最具价值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