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美术 > 画闻 / 正文

白发民间工艺匠 感慨万千赶考来

兰亭书童 2006-06-14 画闻 评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吴永康的微雕作品《白云山美景》


  “有一个技能证书,就相当于我们获得了国家的认可,否则我们将永远都是民间艺人。”民间微雕巧匠吴永康昨日感叹。广州市技能鉴定中心近日涌现了令人感叹的一幕,很多头发花白、已成为广州传统工艺美术界领袖人物的民间艺人,在广州市技能鉴定中心和广州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的组织协助下,回到了中断20年的技能考评试场。


  工艺大师没职称


  翟惠玲从事广彩已34年,“一个平常的陶瓷碗,只要她添上几笔,在市场上就可以卖到上千元。”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的行家这样介绍。但这样一个广彩的“大腕”,如今什么技能证书都没有,还是个普普通通的工人。


  翁绍祥,是广州牙雕绝活——牙雕球的第五代传人,其父亲翁荣标所雕刻的57层的牙雕球市场价高达千万元,他个人的作品据说市值也已经高达数百万元。翁绍祥本想申请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但是由于没有任何职称,根本进不了“门槛”。


  72岁的许炽光,从事广绣已经50多年,其顶级作品动辄上万元,但他连个中级职称也没有。


  在日前广州轻工技校举行的工艺美术专业技师的考评现场中,聚集了几乎所有广州工艺美术界的能工巧匠,他们大都已经过了退休年龄,满头花白头发的他们,对于重回考场接受考评显得非常激动。


  技能考评中断了20年


  不仅是考生,考官和组织者对于这场考试都是深有感触。“他们早已经达到了技师、高级技师的水平了。今天的考试,不仅是要授予他们相应的职称,还是对广州工艺美术行业民间所蕴藏的能量的一种真正释放。”广州仅有的5位工艺美术大师之一的广绣代表人陈少芬如此评价。


  记者了解到,这些民间艺人以前大都是国有工艺美术企业里的工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根据技能的高低,有一套相对完整的晋升机制,一直可从学徒工慢慢地晋升到一级、二级、甚至八级,工人的工资福利也会随之水涨船高。不过,这种晋升秩序被市场经济的来临而打乱了。很多的工艺美术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衰落、破产,工匠们也随之流失,原先由行业组织的工匠的技能考评也被中断。而这一断,就是20年。


  特殊考生“特殊”待遇


  “既然是特殊考生,我们当然也应该采取特殊的考评办法。”广州工艺美术协会会长刘显明介绍,挑选出来的70多位考生都是广州工艺美术协会的代表人物,在参加考试之前,协会已经经过严格筛选,手中捧着一大堆获奖证书的他们,在专业水准上,只会高于、而不会低于技师水平。而专家们的考试,更多的也是相互之间进行技艺的切磋和交流。可以说,本次考试是对广州工艺美术界实力的一次检阅。


  为了让这批能工巧匠能够通过资格考试必需的“四新知识”(计算机等现代科技),组织方还专门对他们进行了培训。


  认可老一辈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


  民间巧匠进行技能考评,不仅体现国家对他们技能的认可,对他们个人的艺术生涯、对于广州整个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都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吴永康是目前广州、甚至是全国唯一一个将微雕技术应用在铜雕方面的能人,先后获得了市、省、国家级的奖项,也得到国内外市场的认可。而他最担心的就是技艺的失传,“要学到我的技术,没有十年二十年是不可能,年轻人念个大学不过三四年,如果看不到前景的话,怎么可能下这么大的赌注来学。”


  广州工艺美术协会会长刘显明表示,技能认证,首先是给民间的能工巧匠一个上升的空间,比如要获得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首先就要有一个技师资格证。


  其次,一旦他们获得了相应的荣誉称号之后,他们的市场价值也将更大。社会和市场对于工艺美术行业认可了,才可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继承这些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传统艺术,才能将传统艺术发扬光大。

Tags:民间工艺   赶考   感慨万千   白发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