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术 > 画闻 / 正文
——疯狂的挖宝
演播室主持人 方静: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焦点访谈》。
首先我们来关注一则反馈。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它就像人体的肾一样,发挥着重要的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作用。
6月19号《焦点访谈》以“缩水的湿地”为题,报道了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不断遭到破坏的问题。节目播出后,国家林业局副局长赵学敏立即召集会议,研究处理意见,并致信《焦点访谈》感谢栏目对湿地保护这项社会性很强的公益事业的报道和支持。
6月21号,国家林业局工作组已经赶到当地开展调查,黑龙江省副省长刘学良也要求省林业厅迅速查处。目前提出四条处理意见,对2003年前开垦的湿地要立即停止进一步非法耕种,限期退耕还湿;对2003年后开垦的,要纳入明年的还湿计划;对正在开垦的湿地要严厉打击,并对当事人进行严肃处理;对目前参与毁湿耕地行为的个别干部、职工责令立即无条件退出,并进行湿地生态恢复;对拒不退出的当事人要依法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我们再来关注今天的焦点。俗话说“一寸田黄,三寸金”,田黄是我国特有的“软宝石”,只在我国福建寿山一块不到一公里的田中出产,产量极为稀少。
前不久,浙江临安的老百姓都在传说,当地有一个老人在山上挖了一块类似这样的石头,居然卖了5000元,这石头肯定是田黄石。一时间,到山上去挖宝的狂潮席卷了临安新桥乡这个平静的地方。那么山上到底有没有珍贵的田黄?村民们到底有没有挖到宝贝呢?
解说:
记者赶到新桥时是晚上八点多,这里已经笼罩在夜色之中。翻过离马路最近的一座山后,出现在记者眼前的是漆黑的山头上闪烁着许多光亮,远处看,就像有人点着火把。村民告诉记者,那些就是寻宝之人,离这些发光点越来越近,记者开始可以清晰地听到铛铛,锄头刨地的声音。
廉佳 记者:
晚上挖的人多不多?
浙江省临安市新桥乡 村民:
晚上爬到那个山头上往下看,满山都是火。
记者:
你们有多少人在挖?
浙江省临安市新桥乡 村民:
起码有上千人。
解说:
挖宝的人,头上都戴着一盏类似矿灯的应急灯,借着光亮在漆黑的夜色中,他们卖力地挥舞着锄头,一旦遇到疑似宝贝的石头,便拿到手里仔细端详。记者和这些挖宝人聊了起来,他们都是新桥乡附近几个村子的村民,所说的“宝”就是价格不匪的田黄石。
记者:
几点回去?
吕全平 新桥乡村民:
不一定,今天搞到明天天亮再回去。
记者:
不种地了?
吕全平:
种地有什么种头,这个好。
记者:
这个怎么好?
吕全平:
搞点卖了,买粮食够了。种地有什么名堂。
记者:
可是你挖不到,你挖了这么大一个坑都没挖到。
吕全平:
稍微挖到一点就够了。
解说:
这些挖宝之人可谓执着,晚上十点左右,天下起了蒙蒙细雨,但他们丝毫没有要收工的意思。当晚,记者在山上并没有看到有人挖到宝贝。第二天一早,记者再次来到这里,昨晚那些漫山遍野的挖宝人全都不见了踪影,只是在路边看到一些穿着迷彩服,戴着红袖章的人。
新桥乡 村民:
现在白天没人挖了,白天没人,就算他们要挖,我们也要去赶的,把他们东西都拖下来。
记者:
什么时候有人挖呢?
新桥乡 村民:
挖的时候,就是晚上有人挖。
晚上到九点钟以后。
记者:
晚上挖你们不管他们?
新桥乡村民:
晚上我们也管不了了,晚上我们要休息的,我们不可能看到天亮,我们不可能不睡觉。
解说:
原来这样的挖宝行为,当地政府早已明令禁止。白天通往挖宝之路的四个路口都有人看守,难怪白天这些挖宝的人全都不见了踪影。
下午,记者来到一个叫做吕全平的村民家中去看田黄石。
记者:
昨天晚上几点回来的?
吕全平:
昨天晚上12点。
记者:
今天早晨几点起床的?
吕全平:
刚刚起的。
解说:
下午2点,吕全平的妻子又开始做饭,为晚上上山挖宝做准备了。现在对于吕全平一家人来说,挖宝是最重要的事情了。究竟是什么让吕全平对挖宝如此着迷?山上真的有宝吗?真的有村民挖到宝,卖了大价钱了吗?
记者:
听没听说过谁挖到宝了?
新桥乡 村民:
那总有的是不是,挖到的应该有的吧。
记者:
谁挖到了,你知道吗?
新桥乡 村民:
那我不知道。
新桥乡 村民:
好的卖到十多万,三十多万都可以卖的。
记者:
谁把石头卖到这么多钱?
新桥乡 村民:
那个地方下面有人挖到。
记者:
听说的,具体是谁不知道是吗?那也是听别人说的?
新桥乡 村民:
嗯。
解说:
记者在新桥乡几个村子走访了大量村民,他们一口咬定山上有宝。但问到究竟是谁挖到了宝,赚了大钱,他们答不出来了。有人卖了一万、十万,甚至上百万全都是听说。几经周折,记者找到了新桥乡挖到第一块宝的村民。
记者:
什么时候挖到的?
阮付金 新桥乡村民:
前年。
记者:
当时在山上干什么,特意去挖石头吗?
阮付金:
不是,锄草,给山核桃锄草挖出来的。
记者:
当时知道那个石头是什么吗?
阮付金:
我知道,不沾泥的。
解说:
后来阮老汉的这块石头以5000元的价格被人买走,但从来没有人给出鉴定,这块就是田黄石。阮老汉挖到田黄石的事情还是很快在当地传开了,从今年4月开始,陆续有人上山挖宝,有人挖到宝的消息也在村民之间口口相传。 到了5月,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上山,最多的时候几千人在山上一起挥舞着锄头。这座山正在经历着一场浩劫。在这次挖宝风波中,也有人持坚决反对的态度。一方面他们不相信山上有宝,另一方面他们种植的山核桃树正在被挖宝人损坏。
记者:
大家看这块就是被寻宝的人挖过之后的情况,可以说是一片狼藉,到处都是深坑,大大小小的石头裸露在地表,有一些树甚至被连根拔起,整个山头就像被翻过了一遍一样。而就在这次挖宝风波之前,这个山和对面的那个山一样,长满了郁郁葱葱的山核桃树,其间还种植着茶树、油菜籽等经济作物。对于这些以种植山核桃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的村民们来讲,挖宝风波无疑是一种灾害。
解说:
村民张永前兄弟俩人承包了75亩山地种植山核桃树,经过十多个年头的培育,眼看就要收获了,而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场挖宝风波让他的致富梦想彻底破灭。
记者:
今年到九月份收获的季节,它还能像每年那样给你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吗?
张永前 新桥村村民:
那是不可能的,就这样一挖,果子已经全部掉了。
记者:
果子都掉了。
张永前:
对。
记者:
那这棵树还能保得住吗?
张永前:
遇到干旱的季节,我估计全部都要死掉。
记者:
你家住的离这么近,你就不能上山去阻止他们,让他们别挖了吗?
张永前:
已经阻止了,我是派人守。
记者:
看着。
张永前:
亲戚都叫来了,全部叫来了。
记者:
看得住吗?
张永前:
看不住。开始的时候他们挖有好几百人。
记者:
那你有多少人看着呢?
张永前:
我有十来个人。
记者:
那十来个人能看得住几百个人吗?
张永前:
那看不住,肯定看不住。
解说:
山核桃是新桥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目前,仅流禹村至少就有三分之一以上村民的两百余亩山核桃树被毁。事实上,有些挖宝人自己家里也种植了山核桃树,但为了“宝”,他们可以不辞辛苦,不惜一切代价。而据记者了解,田黄石只在福建寿山的一块不到1公里的田中出产。那么这次挖宝风波中让村民们为之疯狂的“宝”到底是不是田黄石呢?
记者:
你们新桥乡到底有没有田黄石?
汪正亮 浙江省临安市新桥乡党委副书记:
在这个事情起了以后,我们已经请过专家,实地把这个东西拿过来检验过。它不是福建寿山那个田黄石,只能说从它的外形上,从它颜色色彩上有类似,类似田黄石。
记者:
它实际上是什么石头?
汪正亮:
它是一种叫做叶腊石的石头。
记者:
这种石头贵吗?
汪正亮:
叶腊石价值不是很高。
解说:
令人吃惊的是,让挖宝人为之着迷痴狂的“宝”居然是假的,仅仅是貌似而已。虽然政府早已告诫村民,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任何人不得侵占,破坏林地属于违法行为,山上并没有宝,那些只不过是不值钱的叶腊石。但这一切对于那些一心想着挖宝发财的人来说,不过是耳旁风。
据了解这样疯狂的挖宝在当地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因当地出产鸡血石,1999年、2005年分别出现过大规模村民上山挖鸡血石的情况,甚至还有村民为了一块石头大打出手。
张寿高 新桥村村民:
就是传言传说我们卖了十三万五千块,叫我们把十三万五千块拿出来,不拿出来,把我们五六个人要打了。
记者:
实际上你们卖到钱了吗?
张寿高:
根本没有,一分都没有的。哪有这回事,50块钱最多了。他们打我们,我们报了案,在那个派出所把他们搞去了。
解说:
一块石头让村民们伤了和气,还有人因此而触犯了法律。而这样的疯狂一而再再而三第发生,暴露了一些人思想意识中存在的盲从、轻信、从众心理。这让一些人心中缺失了最起码的是非判断和道德标准。事实上,相信科学、理智、清醒,才是这些人真正应该寻找的宝贝。
主持人 方静:
子虚乌有的宝贝和失去理智的人们,仅仅因为传言,挖宝人就掘地三尺,毁坏了山体,也毁坏了村民们赖以生存的山核桃树,真是得不偿失。
在采访中,记者曾跟随当地政府组织的看山人员夜里上山巡查,但是还没有接近挖宝人,熟悉山路的他们就熄灭应急灯,消失在黑暗中。这就增加了阻止挖宝工作的难度。
我们期望这些疯狂的挖宝人能够尽快地恢复理智,停止这种盲目地挖宝行为。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切实采取有利措施,制止这场挖宝风波。
好,感谢您收看这期的《焦点访谈》。再见。
- 上一篇:北京建起巨型卡通漫画墙
- 下一篇:现代版“焚琴煮鹤” “少女”艺雕连被毁
猜你喜欢
- 2015-04-02 “潇洒桐庐杯”浙江省第七届“陆维钊奖”征稿
- 2015-04-02 2015年度浙江省书协青年人才培养“新峰计划”实施细则
- 2015-03-15 杭州秋拍卷土重来 数亿游资转战艺术品投资
- 2015-03-13 罕见花蛤贝壳亮相浙江玉环
- 2015-03-13 浙江民间典藏很惊艳
- 2015-03-13 外媒称中国艺术品收藏热潮涌动
- 2015-03-12 温州数亿游资转战艺术品投资
- 2015-03-11 “艺术授权”将助推浙江产业转型升级
- 2015-02-06 浙江杜桥举行“恭贺新岁 赠福万家”送春联活动
- 2015-02-05 浙江首次发布全省域“手绘”文化地图
- 搜索
-
- 03-04中国书法杂志
- 01-222015年《国画收藏》杂志征稿启事
- 10-08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展 在天津美术馆隆重开幕
- 09-17四川美术家协会2014年创作基地工作会在自贡召开
- 09-12于丹:教师应多拿笔写字
- 09-03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展区复评结果
- 08-29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版画展区复评入选名单
- 06-24居大宁水墨鸭进驻全聚德展览馆
- 05-29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展 在联合国总部开幕
- 05-16第四届 孤山证印 西泠印社国际印学峰会征稿启动
- 7328℃被禁74年,“淫画”流落异乡
- 6101℃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名单
- 4374℃“大师风范——陆俨少画展” 在江苏省美术馆隆重开幕
- 4347℃第九届省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联展宝安展出
- 3772℃“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揭晓
- 3339℃武强抢救年画古版百余块
- 3130℃韩国《金昌烈画展》开幕
- 2849℃七十余幅民国洋画亮相刘海粟美术馆
- 2618℃首届全国美术教师作品展获奖名单
- 2424℃《百年巴金》大型画集出版
- 02-12中国美院昨日开考 考生达9500余人质量优于往年
- 06-06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名单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