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美术 > 艺术西方 / 正文

创造中国美术新辉煌——中国第三届油画展组委会秘书长张祖英专访

兰亭书童 2006-12-01 艺术西方 评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携手新世纪——第三届中国油画展”将于2003年8月23日在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本届油画展是建国以来中国油画史上最大规模的油画展,同时也是新世纪以来北京空前的美术家聚会,它将为21世纪中国油画发展铺设新的起点。记者就此届油画展筹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中国油画今后的发展方向,采访了中国第三届油画展组委会秘书长张祖英。


  时 间:2003.8.20
  地 点:中国油画学会
  谈话者:张祖英(张)中国第三届油画展组委会秘书长
  吴磊(记)世纪在线中国艺术网(世艺网,Cl2000.com)记者



记:在这届油画展筹展过程当中,您从策划到实施做了很多工作,肯定也遇到了各方面的不少阻力和问题,您作为个人,为什么会投入这么大精力去做这件事情?


张:第一,我非常热爱油画,正因为热爱,才会希望这个事业能在中国兴旺发达,这是个主要原因。另外我感到当今油画发展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候,并且有着灿烂发展的前景,过去的一百年,中国的油画艺术基本上可以说是在引进、学习,初步创造了一个我们自己的水平。进入新世纪,我们中国油画,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逐渐走向成熟,油画虽起源在欧洲,是欧洲文化的体现,那么油画到了中国,如何转换成我们中国的艺术,使之区别于欧洲文化的泊来品,我们就需要在引进的过程中吸收、融会、创造,使它变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有强大的文化传统,整个文化思想和西方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完全可以把欧洲的文化,欧洲的技术引进过来学习,结合我国的社会生活、文化的特性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变成中华民族的艺术,既学习掌握了西方油画的精髓,又和它拉开了距离。这样才能在世界上能有其真正的价值。现在需要具有责任心的有识之士努力去推动它的变革和发展,加速这个进程。


  第二点,我深深感到,中华民族是个非常聪明的民族,建立起一个具有民族特点、时代精神和个性特征的中国油画自己的体系,有许多学问可以去探索。从这次展览会看,中国人民对着油画事业抱着很大的兴趣。为筹办这次展览会,全国各省文化机构和油画家都投入了很大的热情,各省市的几万名画家中共选拔了一万多幅画应征参加本地区展出,从中选拔了2000幅进京展出。我完全相信有此雄厚艺术资源和创作热情的文化大国,中国油画有美好的前景,我做为个人,在这个位置上组织和团体的大目标下,有条件起到一种凝聚各方力量的胶水作用,我本身是个画家,几十年来一直在从事创作,而我又是中国艺术研究所研究员,是一个专业的油画科研人员,我了解中国的油画艺术历史和现实状况,并具有专业水平,客观上处在一个中国油画的创作、研究和开展学术活动的交叉点上,正处在能做好此事的有利位置上,把个人业务和大众的需要有机的结合起来。虽然,投入太多精力会影响我个人的时间和精力,特别影响我个人的创作和研究工作,但是我力图使它结合起来,使它互为融通,把矛盾的因素变为互相促进的条件。但是,如果一些重要的学术推动工作我们有条件而不去做,那么不少国内重大的艺术活动就没有了,就好像行走在沙漠,会留下深浅不一的脚印,你不踩下去就不会有脚印。例如这次第三届中国油画展,如果我们不去组织,就没有各省各地区几万人、近三年的时间投入这次宏大的活动,就没有今天这样轰轰烈烈的举动,所以从事业的角度看,不仅仅是停留在爱好,这也是一种责任感,我处在这个位置,有团体作为后盾,大家共同努力,我有这个条件可以做,如果有条件的人都不去做,没有条件也就更没有办法去做,也就会影响事业的发展。今天的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文化的发展,文化发展带来民族自信心的增强,它不是一句空话,它是依靠很多实际行动推进的。换句话讲,开展工作离不开经济,如果我们一切都等待政府的拨款和资助,而凭目前的状况政府还难以投入很多财力;有抱负、有决心的志士同仁就无所作为。那么我们自身的价值体现在那里?今天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很多民营企业家都是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为国家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和社会财富,很多事情不是国家要求他们去那样做,而是他们自身的创造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形成了巨大的推动力量,民众中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无限的潜力,当然最终很多大事要取得成功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各省市协会的支持,但也必须有一批有能力而又热心于油画事业的人,凝聚在一起来做这个事情,实际上很多事情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要抓住机遇、创造业绩,我想不仅是表现在油画事业上面,其它的事情也可以这样。


记:《第三届油画展》筹备了近三年,其中肯定有不少感人的故事,可否就一两件突出的事情谈一谈?


张:筹备这次展览,将近三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全国各省都在广泛动员和做细致的组织工作,画家都在深入生活,都在考虑创作作品,形成了学术氛围,这本身就促进了创作实践和油画事业的发展,这个过程活跃了整个油画界的学术进步的气氛。创造了探索研究的氛围。


  这次展览的规模为什么会这么大,一般来说二三百张画,就是一个大展,我们发个通知请全国各个省选拔优秀作品上来,如送上来一千张画我们只选两百张画,八百张画全退回去。过去就是这样,但我们理解对于各个省,工作很难做,辛辛苦苦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结果选中的只有少数,甚至有的省只入选一二幅或者剃光头,一张没选上,百分百参与,百分之二十能选中,其他人都白忙。这次为了鼓励大家的积极参与,并在大范围里形成研究探索的学术氛围,才有了这个胆大的设想,先后举行各地区选拔展,进京联展,优秀作品展,总投资约一千多万。充分发挥中央、地方、专业人员的潜力,让大家都来参与这件事情。


  按现在的办法,在北京举办分地区联展,既使将来作品没有入选优秀作品展或获奖,也可以有机会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总体展示地区油画水平。例如,上海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它会得到上海市政府、文化局的支持,包括经费方面的支持。各地区有了竞争和参与,就会更好提高展览水平。最后,虽然优秀作品展没有选上,但是上海的油画美术作为一个整体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了,能够激发大家参与的积极性。所以说,这次大展的策划,每个省有一个厅,每个省会有一本画册,三十几个地区就有三十几本画册,它将完整的记录了新世纪油画家的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相关史料。对于历史的研究者,这本身就是很珍贵资料史实,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的油画水平,会在同一平台上,一眼就比较出来了,这样做非常有价值。如果当时我们没有这样的设想,现在就没有这个宏大规模的油画展和艺术界今天的盛况。所以,我认为这次策划是非常重要也是成功的,现代社会是资源共享的时代,但是策划是独立的、创新和开放的思维,它是完成工作的灵魂,给中国油画界留下了不平凡的历史的脚印。



记:在筹备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组委会、包括各个省参展地区是怎样克服的?


张:让我非常感动的是,这次展览总投资约1100多万元,全国各个地区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特别是在财政方面,有的省例如浙江、广东等可能好一些,但也有一些财政非常困难的地区如,西藏、宁夏、青海等地区,如西藏自治区这么大一个区,西藏美术家协会一年活动经费才一万元整,经常北京召开学术会议,西藏都不能参加,因为来一个人从拉萨到北京就需要六千元,只剩下四千元做为全年的活动经费。但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这次展览会,他们仍想方设法积极的参与了,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筹集到了五万元的经费,克服了重重困难,来京办展。


  还有的省本来各个学会和学派之间学术意见不统一,存在分歧,但是通过这次油画展,大家都能各抒己见,互相交流,团结在一起。还有的地区参展画家自发的集资来做这件事情。有的省本来筹集很难,在十六大会议以后,在三个代表思在创造先进文化精神指导下,目前深入人心,不少省份不断增强和调整个国家对油画界的重视程度,终于也积极参与到这届展览中来。


记:此次油画展,会选300幅优秀作品,其中包括《油画艺术奖》20名、《青年艺术奖》20名、《新人创作奖》10名,您认为此次大展,那几个省的实力最强,最有希望获这几个奖?


张:目前还很难说,因为展览才刚开始,要等全部展出之后才会见底,有悬念才会引起大家的兴趣,一般来说北京、浙江、辽宁、四川、重庆、广州、山东、陕西,这些实力都比较强,但也不排除出几匹黑马。


  几个内陆省份也有可能会有获奖的机会。像河北、河南、都有可能。作为实力强的省,聚集的名画家比较多,但是不能作为能否获奖的保证。有时候往往名画家们各种活动比较多,需应付各方面而影响自身的创作和专注力。有些地方单纯,内陆省份的画家专心致志的作画反而会出成绩,也很有可能会出好作品。从历届获奖作品展可以看到,有的省虽处弱势,但弱势的省也有可能会出现好作品和获奖。严格意义上说,油画艺委会和油画学会组织学术活动,进行研究和学术探索,提高中国油画的水平,是为了研究和解决一定的问题而开展工作,并不是仅仅为了办展而办展,而是根据学术进步的需要,为了交流和解决问题,达到推进这个事业进步而办展。关于这一点,我们从筹展开始就非常明确的提出,为此,多次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学术探讨会,鼓励全国油画家共同努力,学习,创作,为油画艺术开创一个自由广阔的天地。



记:这届油画展结束后,这些获奖作品和其它未获奖的参展作品,会怎么处理,会不会留下来,还是退回原作者?


张:在三十几个省参展的二千幅作品中选出三百幅优秀作品,进行优秀作品展,其他作品都会退回作者,优秀作品展结束后,可能会在各地巡展或到境外展出,之后退回作者,也不排除有艺术机构和收藏协会对部分作品进行收藏的可能性。


  这次参加进京联展的二千幅作品分四批展览,每一批展览会选一百幅画留下,四批展完以后,在四百幅画里选出三百幅优秀作品,再从三百幅优秀作品中再评出50个奖。这次展览的大奖是《中国油画艺术奖》二十名、《青年艺术奖》二十名、《新人创作奖》十名。


  现在正在与各地联系,最后选出的三百幅优秀作品可能会在上海、深圳、台湾等地巡回展出。



记:这个八、九年才办一届的中国油画展,是不是对当今的中国油画界的一次综合性的展示和检验?它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和推动、促进作用?


张:每次中国油画展都是在中国油画发展到转型阶段,感到需要有一次对油画水平的展示和问题的梳理,才举办。虽然1987年第一届到第二届1994间隔八年,1994年到2003年第三届隔了九年,并不是说展览规定八九年一次,而是根据油画发展的现实情况,认为需要举行检阅时就举办,间隔几年到不是很重要,只是偶然的巧合。


记:每一届油画展是否都会体现不同时期的社会现状?比如第一届油画展是在八十年代,从获奖作品来看,展出的油画作品应该是比较传统,写实手法较多。这一批年青画家已成当今油画界的中坚力量。第二届油画展体现的是改革开放初期的重要成果,重视各种形式语言的探索。那么第三届油画展的作品主要导向是什么?是艺术语言更加多样化?还是在学习西方油画的基础上,绘画风格的不断改进?


张:1987年以前中国没有办过这样的大展,这是中国油画史上第一次油画单项大规模展览,由于客观原因,这次展览表现写实的比较多,当时处在刚刚开放的改革初期,但也出现了不少新的变化,例如以前中国展览里面,根本没有人体出现,第一届油画展不但出现人体艺术作品而且还获奖,另外在传统的艺术上还是有所冲破和达到一定的高度。例如杨飞云的《北方姑娘》;韦尔申、胡建成的组画《土地·蓝色的和谐土地·黄色的和谐》;徐芒耀的《我的梦》、何复奎、小翟等,当然也有像贾涤非的《热泉》等表现性的作品。


  1994第二届,体现了改革开放的风貌,当时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画家出国学习然后回国,从获奖作品来看,多样化,探索语言的运用更多。


  2003年第三届中国油画展会,将标志着中国油画开始走向成熟,我们设想会在建立中华民族自己的油画体系的过程中达到相当的高度,也要求更多的体现中华民族自己的风貌和文化的融合。目前,展览还没开始,我们现在对各地的情况还不是很了解,但通过这次展览,会看到这一时期油画作品的主流。在吸收西方的艺术精华的同时,与中华民族传统的东西互为吸收融会,尊重我们的传统,尊重民族的创造精神,尊重自己的生活感受,真正把好的东西继承下来,融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中国独特的油画艺术,这应该是此展的主导思想。


  有人比喻,五年一次的全国美展像是奥林匹克展,但中国油画则属是世界杯足球赛形式的专项艺术大赛。近些年来全国美展,年轻画家参与者为多,而一些全国著名的画家却比较少,单项展是展现油画家专业水平的标竿,是专业画家逐鹿的舞台,可以真正体现中国油画的代表水平。现代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发展阶段,涉及一个国家的学术发展来说,不断有创新的、突破的东西,在油画家的面前展现了宽广的大道。从艺术家个人角度来说,每个人都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来走自己的路,发挥自己个人的特色,这是完全自由的。但是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整体来说,要推动油画事业的发展,寻求民族文化多元化发展格局,需要在宏观研究中国油画成败得失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措施,这就需要通过各个学术项目,具体的细致的把中国油画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而这些应该有组织有计划的。关于这一点,中国油画近二十年的实践经验已得到了验证。第三届中国油画展将作为中国油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历史性大事而载入史册。

Tags:第三届   组委会   中国   秘书长   专访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