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美术 > 画闻 / 正文

50年一次的轮回 天文馆老馆将重现天顶壁画

兰亭书童 2007-09-17 画闻 评论
       50年一次的轮回。50年前,亚洲第一座天文馆在北京西直门外落成并正式迎客。50年间,北京天文馆内外几经变迁,四像图、天顶壁画纷纷消失,新设备、新仪器换了两批。50年后的今天,北京天文馆老馆拉开修缮序幕。

  昨日,伴随着最后一块围挡的拆除,北京天文馆老馆外立面修缮宣告竣工,标志着馆内装饰工作正式启动,消失了40余年的天顶壁画将重现天日。


  天顶壁画将恢复


  如今,老馆“傅科摆”(法国物理学家让·傅科设计的一种证明地球自转的钟摆装置)上的藻井是雪白一片,其实,1957年老馆开放时,藻井上是一幅巨型彩色壁画,上面绘制有中国古代天文神话。此次修缮,天文馆将恢复这幅巨型壁画。


  据介绍,这幅壁画足有100平方米,从规模看在新中国可算首屈一指。左代辉馆长说:“这是由我国美术大师吴作人和艾中信设计筹划的,其中油画部分由艾中信绘制,外层的十二生肖浮雕由工艺美术大师周令钊创作。画的内容是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牛郎织女、夸父追日、女娲补天五个天文神话故事。”


  据艾中信先生的儿子、著名画家艾民有介绍,这幅天顶壁画借鉴了西方油画的风格。当时新中国画坛的风格是浪漫主义和写实主义并存,后来因为政治原因,写实主义逐渐成为主流。


  “父亲(艾中信)选用了中国古代神话作为题材创作这么大一幅壁画,这本身就是开创了一个里程碑。”据他了解,这幅壁画之前国内还没有人画过类似风格的壁画,过去中国画家都是用国画风格创作人物,人物比较写实,线条明显。而这幅壁画的人物风格都比较抽象,是用西式风格创作的国画,色彩非常艳丽。


  现在只能通过老照片和资料上的面貌,尽量复原这幅消失40余年的天顶壁画。另外,天文馆老馆外的朱雀、玄武、青龙、白虎也已经被恢复。


  太阳壁画变立体


  走进老天文馆正厅,迎面是自然摆动的“傅科摆”,背衬一幅巨大的太阳火焰壁画,上面有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为北京天文馆落成的题词。改造后,这里将变成立体画,上演太阳活动情况。


  “我们将采用玻璃、光束等高科技手段,将原本平面的太阳部分变活,让观众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太阳日冕、光球、色球的状况。”北京天文馆副馆长左代辉说。


  据介绍,因为原来的窗户过于宽大,造成阳光照射强度很高,观众在进入天象厅后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黑暗的环境,改造后将把原来环廊两侧的窗户面积适当缩小。


  天文课堂搬进天文馆


  北京天文馆老馆修缮竣工后,将成为全市中学生的天文课堂。目前,已有许多学校和天文馆协商,计划将中学天文课堂设在天文馆。


  “一问一答加上光速箭头的指引,构成了天象厅最早的放映模式。当年,这种‘原始’的互动模式使天象厅非常聚人气,每场播放完毕,放映员总会被天文爱好者和中小学生团团围住,解答疑问。”左代辉介绍,“今后,这种模式有望恢复。”


  首先可以享受到这种服务的是团体预约学生。大中小学生是天文馆的“常客”,欣赏固定影片的方式有时难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所以在集体预约的情况下,放映员则可以为孩子现场“答疑”。

Tags:天文馆   天顶   壁画   重现   轮回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