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美术 > 画闻 / 正文

市场篇 刀下艺术等待复兴

兰亭书童 2007-10-08 画闻 评论
纽约苏富比的当代艺术专场上,当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张晓刚的《血缘:同志120号》所创下的近百万美元的天价时,一同亮相的徐冰宣纸木刻作品《析世鉴》以1,637,460元易主;第一次上拍的中国美院版画家陈海燕的版画《梦,我变成雾》也悄无声息地以99,240元成交;2006年4月8日在香港苏富比的拍卖会上,方力钧的一组版画《1999.3.1》以890,400元成交……也许相对于油画所创造的天价,这样的成交价显得有些微不足道,然而,从中也透露出中国的版画开始渐渐复苏的讯息。

  国内外情况差异明显


  诚然,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在国内无论是从数量还是成交价格,版画的影响力实在非常有限。只要一说到版画,更多的人脑海里会浮现的是“复制品”三个字,因其所谓的复制性,版画被大多数的投资者所不重视,价格持续低迷。然而究其历史,或者放眼国外,这样的情况都是罕见的。


  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大国,中国自古尚文尚艺,艺术市场的存在历史源远流长。从帝王将相至文人百姓,鉴赏收藏成为一种社会时尚,艺术品的收藏与流转可以算作是社会普遍现象,艺术品的收藏与交易也多有著录。《历代名画记》中就记载了9世纪中叶到盛唐多位画家的画价。宋代追求古物字画之风更加兴盛,佳作稀珍成为收藏的目标,且价值连城。崇宁年间就有赵时诚、李清照夫妇观徐熙《牡丹图》一夜,因出不起价钱而相对“怅惋数日”的记载。明清以后收藏之风更盛,并随之出现品评著录,鉴定之学。


作为版画艺术形态中题材非常独特的一种,春宫图在明、清一直非常流行,万历天启年间,春宫图的制作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清代坊间更是刊行过大量的春宫画册。


  近代的情况是,早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抗战版画就颇受国外人士的喜爱,当年就有很多有识之士争相收购中国版画。这些中国版画现已成了稀世之宝。80年代以后,中国版画更被欧美和日本的藏家和投资者广泛收藏。


  在现代国际艺术品市场上,版画与油画的地位可以说是相提并论,是欧洲、美国、日本等美术市场发达地区销量最大的画种。在欧美、东南亚的许多地区,版画的拍卖成交十分红火。收藏名家有签名和编号的限量版画,一直是欧美艺术品收藏人士入门的第一阶段,也是极具收藏潜力的一个领域。


  像雷诺阿、毕加索等名家版画作品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几百美元一幅,到现在已经有了几万美元的身价。特别是毕加索,在2004年,其《拿烟斗的少年》以1.04亿的成交价创下了油画拍卖的史上最高价,值得注意的是,在年底的时候,毕加索的版画《节俭的一餐》也以62.12万英镑成交,刷新了版画拍卖的新纪录。而在1984年的时候,该作售价是3.25万美元,三年后其拍卖价就高达11万美元。投资回报率由此可见一斑。


  国内只举办了三次版画专场拍卖


  中国是版画的发源地,它也是少数能以深刻的社会性和艺术感召力记录中国近现代历史变迁的画种。但是版画从1996年开始走向市场,却一直处于艺术品市场的边缘地带,大拍少,规模小,不为人们所熟悉和重视。能够作出类似说明的还有版画作品过往拍卖数据的零散和统计困难。由于市场不大和上拍数量微乎其微,版画往往像一个旁听生一样被拍卖行随便地塞进中国书画、古籍善本或者西画专场,没有固定的座位。


  到目前为止,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中只举办了三次版画专场。成交量与成交价相对较低,与国际市场比更加相去甚远。


  1989年苏富比与日本西武百货公司联合举办近现代版画拍卖专场,成交12.42亿日元。1997年纽约佳仕得拍卖中,39幅版画作品成交额52.6万美元。


  国内版画价格一般在万元以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作品也未超出10万元。与国际市场动辄几万甚至十几万美元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新兴版画不乏名家和精品之作,但在2003年以前,与瓷器、玉器和中国书画等传统热点收藏品相比,版画艺术品的拍卖份额相对较小,并不十分引人注目。直到2003年,嘉德拍卖行在广州主办了“1940—2003中国版画典集”专场拍卖会,开创了国内版画专场拍卖的先河,专场汇集了木版、石版、铜版等多个版种的60位优秀版画家的170多件作品,并且取得成交额134.2万元和成交率55%的好成绩,开创了国内首场版画专场拍卖会的成功纪录。


  但这只是版画迈出的第一步,过度的乐观是不理智的。广州嘉德2004年冬季版画拍卖专场,虽然孙滋溪的孤品石版画《小八路》估价15万至18万元,成交价为22万元,赵无极在2000年创作的4幅版画NO.398、NO.399、NO.400和NO.401,估价为6万至9万元,成交价则为15.4万元,但是整体结果令人失望,这是市场较客观的反馈。


  综观2005年的版画拍卖市场,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赵无极为代表的西方铜版版画。2005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上,赵无极在1972年创作的《一致美琴》(共16件)成交价为42万港元;在北京保利拍卖会上,赵无极在1961年创作的《西方的诱惑》(10张)成交价为38.5万元;在北京翰海的春拍上,赵无极在1976年创作的《诗画的颂赞》作品集,成交价为27.5万元;在上海保利春拍上,朱德群的版画(全套6幅),成交价为14.3万元。


  在版画市场上表现较好的另外一大热门则是带有中国特色的木刻版画。在北京华辰2005年秋拍上,黄永玉的版画《周恩来总理》估价1.5万至2万元,成交价达到了17.6万元;广州嘉德的春拍上,李少言等在1965年创作的《“抗日烽火”木刻组画》(11幅)估价5.5万至8.8万元,成交价为12.1万元。


  虽然个例的高价创出无法掩盖整个市场暂时依然温吞的局面,但是从目前的发展趋势而言,版画市场破冰回暖势在必行。


  版画市场尚未成熟


  艺术品流通不但需要成熟的市场、完善的制度、专业的经营机构、丰富的艺术资源,而且更需要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对文化充满需求的群体。对刚刚起步的版画市场来说,各种因素的影响更加深刻而明显。


  与书画,雕塑相比,版画的认知群体小。大众对版画缺乏必要的知识和鉴赏力是阻碍版画艺术繁荣和市场发展的根本原因。大众要对版画产生兴趣,有意识地去了解,有通畅的接触渠道是关键。中国版画资源开发相对滞后。目前国内大众接触版画艺术主要通过画廊、艺术博览会和拍卖会三种渠道。其中版画所占份额少,品类不全,风格单一。以2005年上海艺术博览会为例,版画作品是参展数量最少的画种。从国内艺术界形势分析,版画与中国书画、油画雕塑相持平是困难的。但国内对版画的介绍、展示和推动确实存在着很多不足,这是十分令人遗憾和担忧的。


  接触就是宣传,让版画成为大众的艺术,就必须让它同大众多接触、多创造这种接触的机会,报刊、杂志、书籍插图、装饰画,都有发表版画、运用版画的机会,让人们经常能接触到版画,并要有理论家、批评家参与,要有舆论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展览、展销、电视、电脑等各种媒体。


  同时还应着眼未来,从美育教育、宣传展览等方面改善版画的生存环境,提升版画的认知度。只考虑短期效益,推出几位版画家,卖掉几幅作品,对版画市场的发展不具有实际意义。反而言之,由于版画市场的初级化,市场更具潜力,投资空间较大。对于慧眼独具的收藏者而言是一个充满希望的领域。


  版画的可复制性,使其收藏价值受到怀疑,同时也使其价格受到曲解。无可否认的是版画的价格是其劣势也是优势。目前油画动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价格使其将一般的收藏爱好者挡在门槛之外。版画是可以复制的,但它与一般的复制印刷品有着质的不同。首先,它的整个创作过程具整体艺术性。版画集画工、刻工、印工于一身,在板子上作画,在板子上刀刻,最后用手工拓印,每一步都带有创造性。洒脱而富有动感的刀刻艺术,精到的制作技巧和纯化的艺术语言,成为版画特有的艺术内涵。因此买不起名家的原画,收藏名家版画同样可以得到很大的艺术享受。要将这个观念灌输到位,结合版画合理的价格,作为艺术与投资入门的一个很好的双重台阶,版画的市场购买潜力非常巨大。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世界艺术品市场向国际化集团化发展的趋势明显。为谋求更大的利益,各大艺术品公司不断开展公司间及跨国间业务与合作。与国际化相比,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较封闭。就版画而言,不断挖掘自身潜力,扩大国际市场,征集更多国外版画甚至艺术大师版画作品,提高拍品艺术水准,充实拍品艺术内涵,对版画市场和收藏者都是极有价值和必要。


  版画是以刀代笔集绘、刻、印于一体,它是一门综合艺术,刀法是版画的生命,洒脱而富有动感的刀刻艺术是版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版画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相对于尚未成熟的版画市场,是一个充满潜力的宝藏。古典版画早已成为市场的热点和收藏者的佳选。2002年嘉德古籍春拍中,木刻八色套印《绘像三国志》拍出49.63万元高价,令人刮目。明清以来的其他版画艺术,如画谱、笺谱及民间木刻年画均有比较好的收藏价值。新兴木刻以来中国的创作版画以其对时代的贡献与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备受世人瞩目。早在20世纪40年代便引起收藏者的兴趣。2006年3月中国美术馆整体收藏著名版画家赵延年先生的作品,便是其艺术价值的实证。近期,解放战争和文革时期的版画也受到收藏者的重视。北京华辰2005秋拍“1938—1991:历史的主题”专场拍卖中,文革时期的版画受到青睐。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版画走向现代,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一批青年版画家崭露头角,为版画带来了新风气,也为版画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客观地讲,版画市场尚未成熟,并且还会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完善,版画作为一门精彩的艺术,将赢得美好的未来。

Tags:复兴   等待   艺术   市场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