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美术 > 画闻 / 正文

春拍尘埃落定 解读08书画市场的十个为什么?

兰亭书童 2008-07-14 画闻 评论
转眼来到了08奥运之年,许多关注中国书画市场的人们期盼着书画市场能借奥运的圣火“火”上一把。但经济大环境的变化使物价涨了、房子涨了、股票跳水了……。那么书画市场到底怎么样呢?一系列诸多的问题萦绕徘徊在艺术品市场的方方面面。笔者从亲历春拍的现场出发,提出问题,自问自答。偏颇之处,还请业内外同仁指教。

    一、08春季拍卖的中国书画市场到底怎么样?
    二、为什么越是天价成交,猜疑、谣言越多?
    三、什么样的拍品最抢手?
    四、古画还能火多久?
    五、《石渠宝笈》以外,什么样的古画更有市场收藏潜力?
    六、古画市场真正的“漏儿”在哪里?
    七、为什么齐白石、傅抱石总能创高价?谁是中国近现代书画真正的“绩优股”?
    八、为什么当代水墨画会出现大的滑坡?
    九、为什么说“现代拍卖”理念已经开始成为未来拍卖公司发展的主流意识?
    十、春拍尘埃落定,秋拍将会怎样?


  一.08春季拍卖的中国书画市场到底怎么样?


    这是所以从事、研究、参与08春拍人们共同思考的问题,也是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在笔者看来,08春拍值得关注、值得反思、值得探究。
    为什么说值得关注呢?毕竟这是奥运年的春季拍卖,艺术市场内外人士,人心向好,想象往往优于实际,期望值也更是大于实际。那么艺术品市场的现实状况是怎么样呢?
    1.新资金、新买家近入的实在是凤毛麟角。
    艺术品市场的“原力”经过非典过后近五年的燃烧,挥发待尽。从拍卖台上望下去,大都还是熟面孔。车要加油,人要充电,艺术品市场没有或缺少新鲜血液,恐怕前途维艰。
      2.货源相对越来越少。
    这个市场的规律是,市场越是疲软,好货就越沉淀。现在市场中持货人商品的进价往往比市场定价要高出许多,与其说是奇货可居,不如说是“无可奈何”。心中期待的“似曾相识雁归来”还不到时候。
     3.新观念、新人才的匮乏。
    中国艺术品市场从朵云轩的首场拍卖到现在已经有16个年头了,整个市场不可谓不发展,成绩不可谓不斐然。但是业内有思想的人都清楚,这个行业还是中国所有行业中的“小豆芽”。当今中国的社会精英大都在金融、地产、it等高端领域。拍卖业的这二十年来,几乎没有超级人才的进入,更不用说先进文化和先进观念了。刘禹锡有诗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如今,过尽千帆皆不是,病树前头春尚远。
    4.大公司在赚钱上满钵满盈,但大公司缺少大公司的风范。相反,许多小公司确有着无尽的潜力。
    前数月,中央电视台播放《大国的崛起》其中有句台词颇让笔者有所触动:大国要有大国的责任,大国要有大国的风范。看看我们这个行业的前辈们,风范在哪?责任何为?最起码他们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贡献与责任应当与之公布的“成绩”相去甚远。
    某日,笔者参加某大公司的常规拍卖,还没进门就听一东北口音的人在打电话说:“那东西我看不好,您也买吗?……公司道是能开证书……好吧,买完开证书给您……,送礼小心点,以后卖钱不好整。”莎士比亚剧作《哈姆雷特》:活着、还是不活,这是个问题……。大公司绝对死不了,但买了东西,拿着证书的人对这件拍品的“寿命”有多久,不知心中有多少底?
    书画这个行业有几句经典行语:
1.买的没有卖的精。  2.货到地头死。3.买的好不好,卖时知道了。瓦尔特说的更好:谁活着,谁就看的见。


    归结08春拍书画市场:


    亦喜——喜从何来?喜从买家变得明智的心态中来。春拍现场中,笔者看到,好东西、好价钱,过去那种“一分钱,一分货;十分钱,买不错”的混沌时代已经过去了。


    亦乐——乐从何来?这个市场也有它相当成熟的一面。其实,这个市场从来没有不好过,好东西从来就是好价钱,“青山不老,绿水常流”“东西够宝,好钱不少”。细为天下宝物,无论身在何处,没有什么“漏儿”可捡了。网络太发达,信息太发达,钱太“发达”了。


    亦忧——忧从何来?从那些为数不多刚进场就被弄得一头雾水的新买家手中的“竞投牌”而来。


    这个市场培养个新买家难,培养个好买家更难,培养个坚持投资的好买家更是难上加难!
    1.难在新进场的买家不知道应该买什么 ;
    2.更难在好东西的标准不一样,新买家不知道如何取舍;
    3.难上加难在于随着买家东西购买的拍品增多,顾问也多了,消息也多了,导致买家的心思也就多了,一不留神,“挂了”!永远不再进拍卖场了。


    亦叹——叹从何来?从中国经济的大环境,世纪艺术市场的客观规律而来,叹是感叹之叹。国家这么好的大环境,艺术品市场没有理由搞不好。


    十年前,拍卖场上出现一件百万级的拍品就掌声雷动了。现在,上千万的拍品也不足为奇。


二.为什么越是天价成交,猜疑、谣言越多?
    归根结底是“诚信”问题。
    艺术品市场终究是靠“牌子”来“安身立命”的。而“诚信”就是企业生存的“命根子”。
    自古“谣言止于智者”,“智者”先“知”者也。
    其实,艺术品创天价是天大的好事。但往往创天价者,只知“创天价”之其然,却不知“伪天价”之所以然。在真实成交这个概念上,市场考验的不仅是道德尺度,还有一个责任的尺度。“尔曹声与名俱减,不废江河万古流”。真不知再有几年,一些公司不在的时候,那些勤勤恳恳创业的年轻人们,有谁来为他们收拾“青春的残梦”。
    有时候,人为一个善意的谎言而活着,可能是为追求一份爱情,但是为了爱情而说谎,绝对不是善意的,更得不到幸福。


    三.什么样的拍品最抢手?


    专场、名家专场、名家名作。王大山收藏书画、黄苗子藏画专场的成功拍卖就是例证:荣宝斋老经理王大山收藏中国书画专场100%成交。黄苗子迴风宦书画存珍书画专场93%成交。
    原因:
    1.拍品来源清晰。
    2.收藏人德高望重。
    3.拍卖公司重点宣传,精心组织、策划。
    4.买家买的放心。
    5.征集拍品难度大。


四.古画还能火多久?


    笔者认为:永远!
    理由:
    1.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华文明的传承中古代书画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了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
    2.物以稀为贵,“开门见山”的古画越来越少。
    3.古代书画鉴定家相继离世,有传承、有记载的名家力作一定会受到行家追捧。
    4.各级别国内外的美术馆对中国古画均有征集,中国古画是世纪级的藏品。


五.《石渠宝笈》以外,什么样的古画更有市场收藏潜力?
    笔者认为是:宫廷画家。
    我说这话不是否认石涛、八大等真正伟大的画家,而是就艺术品市场而言。
    理由:
    1.宫廷画家是由历朝历代的民族文化艺术精英组成,个个身怀绝技。
    2.受到帝王重视。
    3.作品流传清晰,著录明白。
    4.技法高,不易模仿。
    5.用料讲究,民间不易得,做伪难。
    6.市场基础稳定。


    六.古画市场真正的“漏儿”在哪里?


    宋元时代的作品。
    此类作品每场大拍、小拍总有发现。但因无款,可靠资料不充分,往往被买家看到也不敢下狠手。据学者估算,民间收藏宋元的古代书画作品,不会超过500件。这些作品的文化价值潜力很大,如若遇见有心之人(当然是有学养之人),好画自有它的归宿之所在也。


    七.为什么齐白石、傅抱石总能创高价?谁是中国近现代书画真正的“绩优股”?
    因为齐白石、傅抱石是大师,是开天辟地的大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真伪相对易于鉴别,家属不捣乱。
    至于谁是中国近现代书画的“绩优股”?
    答曰:三石二鸿。
    三石:齐白石、吴昌石(硕)、傅抱石。
    二鸿:黄宾鸿(虹)、徐悲鸿。
    加之任伯年、李可染、黄胄、张大千、林风眠等。尤其要特别注意象林风眠这样的中西合璧的艺术家。如:陶冷月、丁辅之、关良、吴冠中等。他们的绘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别具一格”。海内海外买家群体丰富。


    八.为什么当代水墨画会出现大的滑坡?


    笔者认为:那是必然的。
    中国当代不是没有好的画家,也不是他们不努力。但真的是,他们没有象前人一样下过苦功,做到“独领风骚”。
    笔者认为,好的艺术品如果要走向市场,就要具备以下几个价值:
    1.历史价值。
    2.文化价值。
    3.艺术价值。
    4.市场价值。


    综上所述,当今画家不要说做到诗、书、画、印全。先看看他们写的字,就知道能画成什么样子了。


    九.为什么说“现代拍卖”理念已经开始成为未来拍卖公司发展的主流意识?


    细心的市场参与者不难发现,无论某些公司怎么炒作,买家、卖家就是不信。这是因为自从“永乐”风波开始,市场中的人们开始看到并实质性地接触到了先进拍卖的基本概念。从前那种前店后厂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式的、托拉斯垄断模式的,等等五花八门样式的传统拍卖方式,行将退出历史的舞台。现代、规范、理性、专业模式的拍卖公司,一定会成为未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主流。


    十.春拍尘埃落定,秋拍将会怎样?
    秋拍会比春拍更艰难,不会大好。
    秋拍成绩优于春拍,这是行业规律。加之奥运结果未知,油价走势未明,房价高底未卜,股市前途迷茫等等一系列不稳定之因素的存在。秋拍预计会在观望中开始,惆怅中结束。
    据雅昌统计,2008年春季艺术品拍卖成交152亿元人民币,预计全年成交总额将达到280——300亿元人民币。而据笔者的内部估算,实际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年度真实成交不会超过180亿元人民币。


    呼吁:
    其他行业的优秀人才能够不拘一格地勇闯中国艺术品市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未来在年轻人身上。我们期待着他们的到来。

Tags:尘埃落定   书画   解读   市场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