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美术 > 画闻 / 正文

莞城美术馆“镇馆之宝” 明木版印刷珍品现身

兰亭书童 2008-10-15 画闻 评论
不比夏彝周鼎的历史久远,不似美玉翡翠的流光溢彩,它以渐沁渐深的手法、几近逼真的效果,却一样征服了世人,让人们记住了中国收藏界中的另一件艺术瑰宝——明代胡正言饾版彩印。如今,这种彩色雕版印刷技术已经失传,只留给世人6套采用这一技术印刷出来的版本。作为其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十竹斋书画谱和十竹斋笺谱,现今就被刚刚开馆的莞城美术馆以重金从外地买回,正式成为东莞收藏镇馆之宝。

东莞收藏版本最接近原作


  在莞城美术馆四楼古籍馆内,在一众古珍佳品中,十竹斋书画谱和十竹斋笺谱被分别放在最显眼的展览橱窗和收藏室a区内。莞城美术馆古籍管理员曾燕芬告诉记者,明代胡正言作品在收藏界一直都是可遇不可求。尤其是他在明天启七年刊刻的十竹斋书画谱在当时称得上是鸿篇巨制,影响直达后世。全书共分书画谱、竹谱、梅谱、兰谱、石谱、果品谱、墨华谱8卷。现如今流传于世的是1985年上海朵云轩翻刻重印的版本,全国只有6套。东莞收藏的这套曾获莱比锡国际图书艺术展览最高奖项——国家大奖,逼真效果直逼原作。


  十竹斋笺谱的主要内容以古玩、名花奇石为主,并结合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等。画中不以人物出现,以物隐喻,着墨简练,最难得的是此笺谱还加入了“拱花”绝技,妙手空前。曾燕芬说,虽经300多年变迁,十竹斋笺谱已无法再现原作,不过目前所能见到的最佳版本就是这套刚刚从外地重金购回的1952年北京荣宝斋木刻水印十竹斋笺谱,全书无论从印制还是装帧,都最接近原作。


“拱花”绝技通篇不着墨


  据莞城图书馆方面了解,胡正言彩印之所以受收藏界追捧,最主要源于其发明的饾版和拱花两种特版印刷技法。其中饾版最难的一点就是逐色套印。与文字套印相比,难度更大的就在于所仿照的原作一是颜色更杂,二是位置更难把握。一般来讲,原作使用了几种色彩,套印时就应准备几块色版,而且套色位置也要根据原作进行勾勒,对制作者从篆刻、绘画、制墨等方面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正因如此,饾版一直无法成批量印刷,基本都是专版专用。


  据介绍,如果整个画面都采用拱花技术制成,通篇看下来将是不见一处着墨,百年前的做工精美在现在看来都仍然令人叹为观止。

Tags:木版   美术馆   珍品   现身   印刷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