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美术 > 画闻 / 正文

文交会鉴宝真品率达40% 长命锁竟是明代秤砣

兰亭书童 2008-11-03 画闻 评论
玉器、砚台、瓷碗、陶罐、林散之的书法作品,甚至还有30年代出版的鲁迅小说《呐喊》……昨天上午“文交会”鉴宝专场上,近百市民带着祖传或淘来的“宝贝”,争先恐后地拿给“火眼金睛”的专家一辨真伪。江南贡院院长周道祥、国家文物鉴定估价师王胜利等知名文物专家坐镇鉴宝台,为市民免费鉴宝。仅仅一个上午,两三百件宝贝在专家手里相继“展演”。专家们表示,两三百件宝贝中,真品率高达40%。

    一个大包背来十多件宝贝


    9点多钟,鉴宝尚未开始,但现场已排起了数十米的“长龙”,每个人先领一个号牌,然后等工作人员挨个叫号。在昨天的鉴宝现场,有的人架势十足地背了个大背包,一下子就带来了十多件宝贝,有的人小心翼翼地用报纸里三层外三层地包着瓷碗,生怕打碎了……鉴定完了,好多人还舍不得走,即使自己的东西被判是赝品,也想留下来看看别人的新鲜货,听专家细说门道。


    被鉴定为赝品立马闪人


    昨天鉴宝进行到一半,一位中年女士“端”着一个黑皮盒子直奔而来。只见她小心地掏出了一个大瓷碗,捧到专家面前。“这只碗是我父亲留下来的,想看看有没有什么价值”。可一听专家说是仿制品,她似乎特别失望,二话不说把宝贝塞进箱子里就闪人了,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在昨天上午的鉴宝中,市民拿来的宝贝大约60%都是赝品,但也有人心态很好,比如50多岁的刘先生,拿来了一只唐代长沙铜执壶,听专家鉴定是仿品后,他一点没失望,“我玩这行到现在刚一年多,学费少说也交了五千多块了!”


    鱼形玉跟专家戴的一样


    巧合的是,有一位市民拿来的鱼形玉竟和专家脖子上挂的一模一样。“你这个看似是清代的,其实是仿宋代的”,专家说,“就像山芋煮酥了一样,年代越久的玉,质地就非常的韧和透”。记者摸了一下专家脖上的玉,尾部有一个凹浪,专家解释说:“因为有一段入土的时间,玉被土‘咬’掉了一层,尾部的凹陷就是土咬所形成的。从这个就能判断出很有年代了。”


    脖上挂的竟是明代秤砣


    市民张女士昨天上午本来是去爬山玩的,下山后想起来国展中心有鉴宝,便赶来凑个热闹。因此,待鉴宝的拥挤人群慢慢散去,她才摘下脖子上一个挂了几十年的小玩意,给专家看看。 
    谁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专家端详着这块拇指大小的小玩意,掂量着也就一两多重,正面刻的是“洪武五年”,反面刻的是“吉安府”,“吉安是文天祥的家乡”,专家王胜利在一旁解释道。


    经过仔细鉴定,两位专家一致判断,这块看似又小又不起眼的宝物,竟是明代朱元璋时期的秤砣,学名叫“铜权”。“像这种古代的度量衡,而且还有准确年代和地点,能保存下来是非常不多见的。如果将来可以提供给检验局等单位,那将具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专家给出的结论可把50多岁的张女士吓坏了,“哈哈,这个玩意是家人留给我的,从小就当长命锁戴在脖上的,都戴了几十年了,没想到还真是宝贝呢!”

Tags:长命锁   秤砣   真品   交会   明代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