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美术 > 画闻 / 正文

中国动漫为何动静不大?原创力不足成硬伤

兰亭书童 2009-07-26 画闻 评论

    去年暑假,一只会中国功夫、扮美国式鬼脸的熊猫“阿宝”,在大屏幕上讲述着“人人都能成大侠”的故事。今年此时,《变形金刚2》卷土重来,上映一周国内票房突破2亿;同期播放的民族奇幻动画片《马兰花》只能望而兴叹。

    八十年如一梦。中国动漫在成长中规模越来越大,另一个问题却始终挥之不去,那就是,中国动漫与美日等先进国家的差距何在,何时才能出现中国本土的“迪士尼”?

原创力不足成硬伤

    3年前,李云从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小型动漫工作室。原本是做一些原创形象设计,可后来市场越来越小,这家工作室干脆转做动漫加工。李云也就沦为了加工流水线上的一名工人。

 

    原创市场萎缩,是因为观众不喜欢原创动漫?孙悟空、葫芦娃是80后童年的美好记忆;而今的市场却被机器猫、HelloKetty等“舶来品”充斥。没有印象深刻的原创形象已经成为中国动漫的硬伤。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动漫人才的缺失。

    当前,全国有动漫大专院校400多家,相关专业1000多个,但真正成规模的并不多。很多毕业生面对生计、生存需要时,不得不选择放弃动漫行业。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孙立军道出了这样的苦衷:“很多一流的人才并没有投身动画行业,而是选择了游戏、广告等工作。现在做原创的可能是三流人才,因为他们找不到那种高薪的加工业,只好选择所谓的原创。”

    动漫从业者不仅要有高超的技术,更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有人指出,国内的动漫教育模式呆板,与现实脱节,注重技术培养,但忽视原创力训练。“很多应届毕业生到企业,要一两年时间才能派上用场。”浙江中南集团卡通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荣感叹,“学院派”有时候并不实用。

    当然,中国近年来也加大了对原创动漫的扶持。2008年,文化部实施的“原创动漫扶持计划”让百余位动漫原创人才脱颖而出,获得总额700万元人民币的资助。然而,一个产业的成功不能一蹴而就,动漫原创力的复苏仍需时间。

    动画片不等于低龄化


    日本动画片《蜡笔小新》在中国既大受欢迎,又备受争议和指责。这是为何?因为这个人小鬼大的“另类儿童”拥有许多成人的特点:幽默、好色、能服软、会要挟。这其实是一部成人动画片,而中国人却普遍认为动漫就是给孩子看的。

Tags:中国   动静   硬伤   动漫   原创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