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美术 > 画闻 / 正文

文物普查专家:王羲之洗砚池应当修复

兰亭书童 2010-09-10 画闻 评论
“文物毁坏后可以修复。如果能在王羲之洗砚池的原地、原址、原池进行保护性挖掘,将原池修复,不失为文物保护的良策。同时,也可为崇安寺增添一景。”近日,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专家顾问组成员朱树新先生联系本报,呼吁让崇安寺内的千年古迹王羲之洗砚池“重见天日”。

    崇安寺藏经阁前有墨池

    崇安寺始建于东晋兴宁二年(364年),相传寺址为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故宅,后舍宅为寺,名曰兴宁寺,至宋太平二年(977年)方改为崇安寺。朱树新1951年就读于崇安寺小学,“那时的学校就在崇安寺寺院内”。据他回忆,当年崇安寺藏经阁五楹二层(原中山宾馆处),底层朝南是小学的大礼堂,二楼是学校教室,藏经阁前有一方水池,称“墨池”。池的西侧是禅堂,当时是教师办公室;池东侧有一小亭,砌墙开门后成为学校的会计室。藏经阁后是一排二层楼的僧房(原老干部活动中心),当时做教室。原第一副食品商店北面的万松院,也是学校的分部,为幼儿园。

    说起这“墨池”,朱树新称可是大有文章,相传它就是“书圣”王羲之的洗砚池。据朱树新回忆,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洗砚池还基本完好。一丈见方,池深水浅,水面距地面一丈多,池水清澈,池边周围有三尺高的围墙。水池壁为石砌,四壁长满青苔、杂草。在朝北的池壁上,横嵌着一青石条,约四尺长,一尺宽,上面用楷书镌刻“右军洗砚池”五个大字。放学之际,学生常在此用吊桶从池中取水,打扫教室。

    墨池被填建了中山宾馆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崇安寺老建筑在建国后三十年内基本拆除,“最后拆除的是藏经阁和墨池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崇安寺小学搬迁,小学旧址藏经阁处盖起一排仿古平房,房前是个大院,原来的墨池也被填平了。后来又在此建造了中山宾馆,而就在宾馆动土之时,建筑工人偶从古池原址处挖得一块明万历年间刻凿的‘右军涤砚池’字样石碑。为了保存古迹,老干部局将墨池的旧址也移入了宾馆的大堂--位置在东侧墙边、扶梯之下,还在墙边竖起一块古碑。这也许是‘书圣’遗迹的唯一证明了。”朱树新这样说。

    崇安寺自宋代以后屡毁屡建,经千余年,寺内的地基越来越高,“当时学校的地面高出公花园地面四至五尺,所以水池不断下沉,变得越来越深,但水池的位置始终在崇安寺的中轴线上。我曾走访幼年时的同学、原园林局局长李振铭。他告诉我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去中山宾馆开会,宾馆工作人员向他介绍,洗砚池被完整地填埋在宾馆东侧墙下。联想到宾馆大堂东侧墙下仿造的水池、竖立的古碑,墙上挂的《王羲之洗砚池简介》示意牌,可以确定,王羲之洗砚池的位置就在此地”。

    专家呼吁恢复千年古迹

    如今的崇安寺繁华异常,但千年古刹原有的遗迹却荡然无存,中山宾馆也已被拆。

    “文物毁坏后可以修复,但不能再造。如果在洗砚池的原地、原址、原池进行保护性挖掘,将原池修复,这不失为文保良策,也可为崇安寺增添一景。”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顾文璧研究员也曾在其关于“崇安寺改造的建议”一文中,有恢复洗砚池的建议。朱树新希望,能充分利用“王羲之洗砚池”这一遗存,继承王羲之留下的文脉精神,提升崇安寺街区的历史文化内涵。记者昨联系崇安区文体局钱正华,他表示,右军涤砚池碑现存于区城投公司内,崇安寺二期工程规划中已明确提出2012年将建“书圣”王羲之纪念馆。但墨池能否原址恢复,仍是个未知数。

Tags:王羲之   砚池   普查   文物   修复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