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术 > 画闻 / 正文
年画是中国传统艺术中富有民族、民间特色的画种,是为了迎合人们欢庆年节装饰环境的需要而制作的。它流行于民间,深入到社会底层,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朴实优美的风格和浓郁的乡土色彩。在过去相当时期内年画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认为民间艺术低级粗俗,而不能和宫廷、士大夫文人的艺术比肩而列,但是它在广大民众中却受到热烈的欢迎,每逢年节从门户到住室必装饰年画。年画具有浓郁的民俗性和广泛的群众性,其创作者是生活在城乡基层的民间画师,作品表现了民众的思想愿望和审美情趣,满足着城乡民众(农村占有绝对多数)的艺术需求。
中国的年画一般是通过印刷复制普及到千家万户的,它的发展和版画及雕版印刷术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年画的产生却远在印刷术发明以前,有着更为悠久的历史,从中国古代书籍文献中可以了解到年画发展的脉络。最晚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每逢新年就有在门上图画以驱邪避害的风俗,出现了名为神荼、郁垒的捉鬼神人及神虎、金鸡画像,反映了人们渴望在未来的一年中平安顺利,因此门神画成为年画的早期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至十世纪的宋代,城市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城市生活丰富多采,促进了年节民俗艺术的发展。宫廷和民间都需要富有节日特色的绘画装堂饰壁。当时有的画家擅长画城乡风俗和美女娃娃等题材,有些传世作品(如《百子嬉春图》、《岁朝图》、《九阳报喜图》等),内容吉祥,色彩富丽,具有明显的节令画特征。宋代已有了木版雕印的年画在市场上出售,改变了完全用手绘的状态。近代曾在内蒙黑水城古代遗址上发现宋金时期(大约在公元十二世纪左右)印制的两幅木版墨印的版画,一幅是四美人图,另一幅是关羽像,墨线单色印刷,寓示那时还没有出现彩色套印技术,画上标明雕印地点是平阳(今山西临汾)的民间作坊,应该是早期年画的宝贵遗物。年画已不仅限于辟邪的神像而开始表现美好的生活事物,从单纯手绘发展到大量印刷,寓示着在一千年前年画发展的飞跃进步。
年画最繁荣的黄金时代是在明代中后期到清代(十五世纪至十九世纪)。明代是中国书籍版画的盛期,书商们在营业上互相竞争,印刷力求精美,特别是社会广泛需要的通俗读物、小说戏曲之类,都附有插图,至十六世纪时套色印刷技术也成熟起来,可以非常便捷地大量印出彩色图画,最先是应用于文人使用的诗笺信纸,后来引进到年画的印制,从此可以较低廉的成本大量生产色彩绚丽的年画,十分有利于年画的普及和提高。明代商业手工业经济的飞跃进步,清代前期社会的长治久安,城乡人民生活提高,特别是农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农民年节的文化生活也丰富活跃起来,为年画提供了巨大的市场,至此,年画已成为风靡社会的民俗艺术品。俗语谓:“有钱无钱,买张画儿过年。”买年画张贴成了过年的重要风俗项目。民众对年画的需求从数量到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导致年画行业飞跃发展,从明代中期开始全国各地陆续出现了许多年画产地。北方天津附近的杨柳青镇和江南苏州的桃花坞是南北最大的年画生产中心,河北武强、河南朱仙镇,山东潍县及平度高密、陕西凤翔、四川绵竹、福建漳州、广东佛山及台湾台南等也都成为著名的民间年画之乡。各地年画形成不同的地方特色,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局面。
民间年画的制作有纯用手工彩绘和雕版印刷等不同方式,人工彩绘主要流行于早期,雕版印刷则在宋代开始而明清最盛,延续至近代,甚至现在犹有少量生产。其中以雕版印刷(称为木版年画)更具有版画特色和民间风格,在美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木刻雕印年画制作风格在各地也有差异。有先用雕版印刷后再加人工勾绘设色(半印半画)和纯粹雕版套色水印等不同品种。前者主要流行于天津杨柳青及四川绵竹等地、后者则在各年画产地中广泛流行运用,应是最基本的形式。因此,年画制作既是艺术创作,又带有民间手工业性质,其制作分为绘稿、雕版、印刷等工序,都是由不同的工种人员分工合作完成的。
年画的作者为民间画师,有些是半农半艺的农民。他们熟悉民众特别是农民的生活和心态,通过师徒传授或家族传承学艺,有的兼长壁画,继承着中国唐宋的绘画传统,在创作中还参考名家画谱,又注意从生活中进行观察,因而民间画师有着上层社会画家所不具备的条件和优点,明清时期文人们热衷于山水画和写意花鸟画,表现社会生活的人物画形成衰落的局面,但人物画却在年画里得到发展,特别是描绘农民生活场景的绘画,表现得生动逼真,采用的形式技巧也为群众所喜爱。画师为画店创作画稿,要求内容吉祥,形象俊美,色彩鲜艳,画稿在年画工序中最为重要,因为一张艺术上成功的年画才能受到群众的认可和欢迎,也就可以大量销售使画店营利。画师在年画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年画通过雕版印刷完成,画稿必须考虑到雕版印刷的特点:线描简洁明快,色彩单纯艳丽,雕版线条要刻得流畅刚劲不失原画神韵,除表现轮廓的墨线版外,还要按画稿不同部位的色彩雕刻不同的色版,而且色版不能太多,否则会增加工序和成本,一般有黄、红、蓝三种,亦有加套粉红及紫色者。色版与墨线版的画面要严格吻合,不能错版走样。印刷时先印出墨线,再依次套色,调色时水分干湿浓淡、印刷时蘸色的多少,也直接关系到作品的质量,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技巧。
年画以吉祥喜庆的内容,满足民众表达新年欢乐情绪以及向往美好生活的要求。早期年画多为具有驱邪功能的门神像,说明那时一般人的生活愿望还仅停留在祈求平安的水平上,这和中国其他新年风俗如燃炮竹以驱鬼、喝屠苏酒和却鬼丸以防病等活动是一致的。单一的门神画虽然形象上在不同时代各有创造,但不免单调,随着社会的进步,年节习俗逐渐丰富,人们加强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形成极为丰富多采的题材。此次展览的作品分为民间神祇、瑞兽祈福、童子呈祥、戏曲故事、生活百象五类,基本上概括了民间年画的内容
1、民间神祇。供年节祭神时贴用,包括天地全神(感谢天地之赐予),门神(护卫家宅平安),观世音(送子,救苦救难),财神(发财致富),灶神(护卫家宅的一家之主),福禄寿三星(降福,升官,长寿),关羽、钟馗(驱邪赐福),牛马王(牲畜平安)等……,这些神祇皆能给人们带来平安幸福。各神像皆有不同的形象和表现方式,财神像中有珠宝钱财,关羽为红脸武将,观音为美丽慈祥之女性形象……。神像构图多取对称的格局,严肃庄重,和一般追求活泼趣味的装饰性的年画不同。门神是年画最早出现的形象和样式,早期的神荼、郁垒为怪异的形象,认为这样才能镇慑鬼怪,后来吸收生活中将军的形象变化为披挂盔甲的武门神,贴于临街的住家大门,以保护家宅。继而又出现赐福天官的文门神,作面带喜色的文官形象。武门神中又出现历史上的武将(如唐代名将秦琼、尉迟恭),人物造型演变为戏曲形象。而装饰住室房门则多用喜庆图画,如麒麟送子、福禄寿三星等,祝颂幸福长寿、子孙昌盛,这些内容突破辟邪的成分发展为吉祥门画,逐渐淡化其宗教性更突出欢乐装饰的内容和功能。
2、瑞兽祈福。传统观念讲求天人合一,传说中的瑞兽(龙、凤、麒麟)的出现象征国泰民安,神异的禽兽更能护卫家宅,给人带来平安幸福,狮虎雄鹰则能扫除鬼魅邪恶,具有驱邪保吉的神力。一些优美的花鸟走兽形象通过寓意象征的手法表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如牡丹(富贵)、花瓶(平安)、鲤鱼(得利富裕)、猴(升官侯爵)等。
3、童子呈祥。娃娃画在民间年画中占有很大比重,除了反映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外,更显示出对后一代培养成长的重视。年画中的娃娃形象强调健康俊美、神情欢快,多数结合吉祥物,以谐音、寓意和象征手法表现吉祥之美好祝愿。如连年有余(娃娃抱大鱼并加饰莲花)、富贵有余(装饰牡丹及鲤鱼)等,形象鲜明,构图饱满,富有浪漫色彩。但画面主要通过对孩子们天真可爱的形象的塑造而富有艺术魅力。
4、戏曲故事。小说戏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突出的地位,特别在人民大众中有着深厚的基础。过去城乡人民主要通过小说戏曲获得娱乐和增加文化历史知识,其中包含着对是非善恶美丑的道德评价,小说戏曲故事表现了忠心保卫国家的文臣武将的悲壮、除暴安良扶危济困的英雄豪杰、忠实于爱情的浪漫佳话、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如牛郎织女、白蛇传)等。因而文学名著、民间传说和戏曲故事成为民间年画的重要题材,人们对戏曲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非常熟悉并充满感情,有的年画作品着重刻画人物形象,有的如实地画出舞台表演的图景,有的画成连续的图画,这类年画非常注意人物形象的生动性及故事情节的刻画,既有很强的娱乐性,又对人们的道德情操起着重大的感染作用。
5、生活百象。民间年画中的社会风俗题材着重表现对美好生活景象的描写。如合家欢聚过新年,农业丰收丰衣足食……作品非常注重生活中的细节和情趣的描绘,其中最突出的是表现农业劳作和丰收的年画,如《庄家忙》、《男十忙》、《女十忙》等。由于画师非常熟悉农村生活,有的就是农民中的一员,所以表现得相当真切具体,情节安排也丰富有趣。有的打破时空限制把四季劳作从播种到收获集中于一幅画上,有的突出表现农民获得丰收后的喜悦,画面上还有民歌体的题诗,表现农业生产的重要和劳动可换来富裕生活。将不同地区的“庄家忙”年画互作比较,可以显示出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及反映农村生活的生动性。近百年来中国社会生活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民间年画也及时地得到反映。现代化城市的出现、现代教育的发展和一些新鲜事物迅速地在年画中得到表现,具有开启民智的重要作用。
年画的形式也多种多样,适合居住环境的装饰需要和购买者的不同,还有门画、窗画、灯画等品类,和大红对联、福字及玲珑剔透的剪纸相互对映,共同奏响了欢庆新春的欢快乐章。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由于生活条件和习俗的变化,年画艺术由辉煌走向式微,但其历史和艺术价值却突出地显示出来,并被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保护和抢救。时届新春佳节,澳门艺术博物馆将这些民间年画作品专题展出,展品选辑了中国北方近十处年画产地刻印的一些作品,以河北武强、山东潍县、陕西凤翔之产品最多,虽多数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产品,但系以珍藏下来的清代或民国时期的旧版刷印,有的则系依照旧样重新刻版,仍然保存着固有的传统面貌。大家在欣赏中定会感到新春的欢愉,并引发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兴趣和关注。(文/薄松年)
猜你喜欢
- 2015-03-17 五彩画笔绘童心
- 2015-03-15 陕西凤翔木版年画登上国家特种邮票
- 2015-03-15 杭州将举办国际当代优秀水彩画家展
- 2015-03-13 收藏年画宜从3方面入手
- 2015-03-13 “中国年画鼻祖”朱仙镇木版年画青黄不接
- 2015-03-13 中国民间十大国宝展亮相北京饭店
- 2015-03-13 收藏年画宜从3方面入手
- 2015-03-13 “金”兔迎春——兔年相关金品走俏呼和浩特
- 2015-03-13 一所年画艺术收藏馆在天津杨柳青落成
- 2015-03-08 吴冠中1975年画作《青岛》再现拍场 估价待询
- 搜索
-
- 03-04中国书法杂志
- 01-222015年《国画收藏》杂志征稿启事
- 10-08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展 在天津美术馆隆重开幕
- 09-17四川美术家协会2014年创作基地工作会在自贡召开
- 09-12于丹:教师应多拿笔写字
- 09-03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展区复评结果
- 08-29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版画展区复评入选名单
- 06-24居大宁水墨鸭进驻全聚德展览馆
- 05-29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展 在联合国总部开幕
- 05-16第四届 孤山证印 西泠印社国际印学峰会征稿启动
- 7328℃被禁74年,“淫画”流落异乡
- 6101℃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名单
- 4374℃“大师风范——陆俨少画展” 在江苏省美术馆隆重开幕
- 4347℃第九届省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联展宝安展出
- 3772℃“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揭晓
- 3339℃武强抢救年画古版百余块
- 3130℃韩国《金昌烈画展》开幕
- 2849℃七十余幅民国洋画亮相刘海粟美术馆
- 2618℃首届全国美术教师作品展获奖名单
- 2424℃《百年巴金》大型画集出版
- 02-12中国美院昨日开考 考生达9500余人质量优于往年
- 06-06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名单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