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术 > 画闻 / 正文
吕三
中国的建筑,表达了中国人的审美:和谐,自然,尚意,性灵——这是儒道释共力下形成的审美趣好。它一以贯之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贯之于中国的一切文艺。
同为视觉艺术的中国建筑和中国画,在表现手法上颇有共通。读史前画,常见陶器上的彩绘房舍、坞坝,简练,明了,风格素朴如彼时的建筑。后世建筑,渐见繁复,绘事亦然。中国画的常用术语如:计白当黑,写意概括,主次虚实,藏露显晦,抽象移情,随类赋彩,穷物态,尽物理 ……,用以表述中国建筑,未必不可。中国画的种种表现风格,粗放,工致,简繁,素朴,委曲,在历代建筑遗存中自有对应存在。建筑与画,如丝与竹,时代乐章,赖以合奏。中国画有专工建筑一科——界画,自唐至清,专擅者,代不乏人。其中二袁叔侄,以青绿山水法画楼台庭院,极工极緻,康乾盛世的奢丽景象,尽呈于薄薄绢素。
读古诗,看古画,屡见“吊古、怀古”之作,所吊者何?所怀者何?实实在在的前朝遗迹——旧时的建筑残存。建筑遗迹,是诗人兴感之由,是画者畅怀之托,杜甫、石涛怀念古人,辄到旧时残垣断壁,徘徊几步,太息几声,便唤起诗心画意,于是,佳句妙图,汩汩从心底而出。
历代画,庭院,寺庙,桥梁,关隘,常常见得。这些纸上建筑,在画中份量微小,作用却大,说为画中之“睛”,似不为过;它们,既是画面形式所需,同时,寄托着作者太多的情愫与理想。纸上建筑,是寄寓诗情的家园,是安妥心灵的归处,是可居可游的胜境。
日月星辰,是宇宙的建筑;山河大地,是天地的建筑。而画人笔下的四时山水,风花雪月,又何尝不是自己心灵的建筑?
今天,雅都美术馆以“纸上建筑”为题,邀聚四方画人,展示近绘于此。红砖青瓦,粉壁曲径,亭台楼舍,各尽一时之兴。观诸位画作,各有专擅,山川不同,房舍自殊,而都有让我兴感的情怀,情不能已,略述观感,野叟献芹,徒增愧怍而已。
方骏
在二十年前的“新文人画”活动中,方骏先生是主力。姑且不论“新文人画”这个称谓妥否,但它当时带给画坛的积极意义在于:还有一些人,在所谓官方主流画派之外,敢于这样画画。有此意义,足矣,何必纠结于名实之争。说白了,当今既无“新文人画”,也无“文人画”,因为,自49年以来,已无真正传统意义的文人。同时,我们得承认,当今,画得好的,或画有文心者,多少和当年的“新文人画派”脱不了干系。一般来说,当一个人长期按照套路去画自己熟悉的题材,久易生厌,自己厌,观者厌,久而思变,于是,一次特定的刻骨铭心般的生活经历,便能催化画风的质变。二零零八年秋冬之交,方骏先生客居维也纳,在这个曾经给了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艺术灵感的音乐之城,给了方骏先生异样的美感,他用文字记录感受,用纸笔图画美意。本次展览,便是方骏先生的《维也纳组画》。美雅,精致,细心,清新,自然,这几个词,用以描述我初看方骏先生的这组画的感受,应为不谬。古堡,街巷,楼房,秋树,与山(可是阿尔卑斯或其余脉?)和谐相处,海顿、贝多芬们曾经走过的街道,喝过黑啤的酒吧,依然为现在的人们受用着。用方骏先生自己的话说:这是他在维也纳捡拾的几片色彩斑斓的落叶。应该说,方俊先生的这组画,画得很成功,描绘细腻,取舍得当,色彩丰富,较好地用国画材料画出了它乡异域之“异美”。或说,方骏先生此画有铅笔淡彩味。画,能好就是,其它都在其次。



2011-1-28 12:16
崔海
记得,以前崔海的画,更重“画”,稍显经营。这几年,崔海愈发厚实起来,虽然,现在他画得更轻松,墨色灵透,用笔活脱。眼下,学黄宾虹者众,大多画面黑乱一团,浮躁轻浮,这缘自对黄宾虹的浅薄理解——因为,画的厚实与笔墨的堆砌,关系不大,更在于画后面是否一个厚实的人。崔海无疑是一个厚实的人,这缘于他几十年对太行山的专情,缘于他几十年的案头工夫。崔海的字,写得好,和他画中的点线是一味的,朴素,敦厚,不失机趣。此展十幅,催海向我们展示了太行山“里大河村”素朴的美好:随意杂处的山石,依山而居的院落,歪歪倒到的房舍,四时荣枯的草木,还有,世代生长在这儿苦苦乐乐的人们,这,于困居闹市的我们,无疑具有桃源般的诱惑。崔海画太行山,不随别人那样表面化地表现太行山的“庄严、伟大”,而去表达“伟大”的根本——素朴,用心去贴近太行山的平凡。崔海画,亦擅设色,赭石,花青,薯红,常用就这二、三种,简单点染一下,色感却十分丰富。



2011-1-28 12:16
何国门
何国门是个重情的人,他和夫人张斯鸿,青梅竹马,两情相悦,十多年来,相守相爱如初,曾见国门一家子的日常生活照片,当时,我脑中很快闪现“相濡以沫,举案齐眉”二词。国门于艺事,同样是专情的,无论是篆刻,还是书画,他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子后,便心无旁骛,脚踏实地,把它做好,做深入。人事也好,艺事也好,专情,迟早当有回报。十多年下来,国门诸艺,各个收获颇丰。何国门画城市山水,画修篁湖石,一画就是多年。白岩前65号8幢,是何国门旧时家园,如今,它已成了国门念怀昔日韶光的“旧世碑铭”。情托于斯,国门便以笔和墨,虔诚地把《白岩前65号8幢》画了下去,反复画,从不同角度画,画其春秋冬夏荣枯,画其朝暮阴晴晦明,越画,他的感情越是浓烈,观者呢,也随着一幅幅《白岩前65号8幢》,熟悉了它,为它感动。何国门的《白岩前65号8幢》,画的是城市水泥建筑,渲染制作,费时耗神,却很好的保有 “古质”和“诗意”,勾画轮廓花草,让我看到“写”的意思。因为何国门,让我记住绍兴新昌的白岩前65号8幢,这个静谧而神秘的普通水泥砖墙楼房。



2011-1-28 12:16
老 五
我与老五,每天爱在QQ里瞎侃一阵,这缘自我们有太多共同:每天都用CDR、Adobe等图形设计软件来做养家糊口的活儿,我们都业余画画写字,我们于字画的趣味大抵相同。老五是一个一往情深的人,这是我和他交谊七年的体会,他深爱他的家,深爱他的女儿樱桃,爱他的工作。老五是济南一个有百多职员的广告传媒公司的设计总监,策划、设计是他的份内事。画画写写,老五专精其事,也轻视其事。所谓专精,老五有几年的科班训练经历,速写人物,形神不爽,而于书画,其案头功课可谓日积月累,如今老五画人物花卉山水杂物,简单几笔,便能概括其形,传达其神,可见其累年之功。所谓轻视,是画画写字在老五心中,不是大不了的事,业余玩耍而已,如是,画画写字,老五只是遣兴而已,没有心理负担。老五一往情深,于万物心存兼爱,因此,我每看他笔下的高僧凡俗,花花草草,鸟兽虫蝶,便多了一份怜惜之心。老五专业设计,画画却不见“经营”。老五的画,常见林浪泼皮状,而现实中的老五是个规矩守法的人,2009年10月,我在济南见到了老五,那晚,他为了陪我喝酒,出门不驾车,打的而来。此展老五数幅建筑,原景多为历下名胜,对照原图,老五的取舍和绘画能力,确非寻常。



2011-1-28 12:16
朱雅梅
初读朱雅梅的画,我便一怔。她营造出一个惆怅而梦幻般的世界:高高的山,淡淡的水,天地迷茫,杳无无际,山和水之间,总有一些从汉朝以来就伫立那儿的房子,房舍舟桥庭园间,总有一些从汉朝以来就在那儿平静生活着的人们,和风,捎带着楚国的陈香,飞越两千年,把我吹醉。朱雅梅的画,让我觉得,这世界,毕竟还是美好的。当今画坛,朱雅梅的画,无疑是特立的,她不合的是时宜,她要合的是古意——区别于宋元文人画传统的古意,具有民间本质的汉魏古意、吴楚古意。朱雅梅的画,有汉砖拓片、帛画及魏晋墓室壁画意味,她喜宿墨积染,长于用水。为了不唐突画面气氛,她弱化线条表面化的书写感,强调绘画性,其实,朱雅梅的字写得很好,她的楷书,雅驯,端庄,朴素,与其画同调。我向朱雅梅约展“纸上建筑”时,她说正好画有一组 “老房子”,这便是今天展出的这些画。如果说,平时所见朱雅梅的画多是中远镜头,看画人是旁观者,此展这些画,无疑是朱雅梅画的特写镜头:房屋已是画面的主体,画中人的居止交游,坐卧行立,围绕房屋空间的转换而进行,仿佛观者已进入画中生活,几个人物设色,更见用心。



2011-1-28 12:16
了尘
在画画之前,了尘习书多年,他的字胎息魏晋,于摩崖刻字用功尤深,了尘字,常见是章草意味的行草,写得气息醇和古雅。待字稍具规模,了尘便渉事山水。了尘习画之路,是传统文人画的惯常来由:先写字读书,再学画。这是宋元以来历经验证的正途。画法兼之书法入,是正途,却不是捷径,书法和画法,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从技术操控而言,书法的难度系数大,也更纯粹而接近艺术的本质;从丰富性来说,画,不是简单几笔的事,画法,兼之书法,却也无法远离画(制作)的本质。赵孟頫说,六法兼之八法。读赵画,他的技术也是十分高超的,绝非简单地写画几笔就成,他说书法对画的影响,是具备画法的前提下。眼下,许多自视书法成家者,纷纷画起来,读之,大多简单墨戏而已,这,便是片面理解书画相通所致。书画相通,我的理解是“品格”、“古质”、“气息”的和同。了尘习画,于宋元明清诸家画法很下工夫,曾见他临古之作,形神俱能。大约五年前,得读了尘一组“苏州园林”册页,笔尽其意,一勾一染,诉说着吴门胜境之美,此番“纸上建筑”展事初起,我脑中便浮现了尘这套册页。本次所展了尘近画 “苏州园林”系列,较之前作,朴厚,丰茂,纯和,偶以花青点染,亦见高妙。



2011-1-28 12:16
李波洋
李可染先生的画,我喜欢他画的人物,特别是他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所作,那时,他的人物画受齐白石影响,而其超逸的气质,为乃师所不备。那时,李可染的字也没有晚年的刻意。李可染的山水,五、六十年代的那些写生画很好,一笔一画,应景而生,较之“万山红遍”之类的大好河山,自然,朴素,真诚,一笔一画,因景而生。读李波洋的画,我便想起李可染先生,在取景上,在光感和积墨法上,看得见李可染画的痕迹。当然,在波洋的画中,我也依稀看到林风眠先生的身影。李波洋与李可染先生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李可染写生画,视角是立足于“山水”,李波洋画中主角是山水中的“建筑”;李可染写生画,重 “意境”,李波洋重“情景”;李可染表现自然之美,李波洋表达的是当下的“我”,面对时代、自然、遗迹的种种惆怅、无奈。看到李波洋层层积染皴擦而成的房舍,在光影中迷离,我读到世纪之初,一代人的无奈。



2011-1-28 12:16
任 云
任云是四川人,其字画却和四川没有多大关系。蜀中山川灵秀,气候温润宜人。宣纸在四川放上一阵,便和气可人,“哗哗”的声音没了。怀一先生曾说:四川画人,长于水。我的理解一语双关,褒义外,还有一层如川话中的“水了”的意思,川话 “很水”,意指人事不实在,靠不住。观蜀人字画,灵秀,温润,奇趣,诡异,是其长,亦其短,少有朴素、大气、古质之作,满纸小细节小趣味,终不能雄浑深厚,即便贤如张大千、陈子庄,亦不能免。二十年来四川书手,受谢无量影响者无算,任云偏喜齐白石、徐生翁的朴拙酣畅,算是蜀中书人特例。任云画画多年,他的画,是他人生经历的笔记,他故乡的老房子,川藏各地他工作过生活过游历过的田园、房屋和人家,在任云的笔下,永远是那样的淳朴、天真,宛如童话般的美好,笔墨是那样的恣情和酣畅,色彩是那样的鲜亮。任云工作事务繁多,画画,成了他消解疲劳的方式,在宣纸上,他可以“任我行”般地涂画,是真正的精神享受,不必靠此证明什么。



2011-1-28 12:16
杨海宽
举目当今画坛,大多为画而累,为利累,为名累,画,若沦为羁绊身心的累事,不如钓鱼打牌。海宽于画,纯为笔墨生活,业余补趣。画,是他欢乐的来由,是他广交友善的信物,有此足矣,海宽不希冀靠画图个浮名捞点银两。海宽行伍二十年,转业为纪检干部又是十多年,官场风云,世间冷暖,可谓惯看。一般来说,人生经历丰富者,要么与世浮沉,成为油滑狡狯的人精,要么悟极人生,通透世事,成为葆有一颗童心的慧者。海宽待人实诚,现实生活中,于人,于事,考虑周详,处处为人着想,与之相交,无不为他的坦诚和真情所惠泽。网络博客中,海宽同样真诚对待每一个访客,来访者留言、评论,从不马虎应付,都是一一认真回复。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虚拟网络,海宽靠着自己的真诚,引来人气。只有人生通透了,笔墨才能通透,因此,海宽于画,一超直入如来境,没有或古或今的烦恼,永远是满纸热情,满纸真诚,满纸阳光。不炫技,不猎奇,不涉巧,笔笔写出,是怎样就怎样,不遮掩,不夸饰。看海宽的画,我心中的那个“小”便遁去无影,有如进入“理想国”。



2011-1-28 12:16
毕可燕
第一次看到毕可燕的画,是在《画风》总十一期上。当时,《画风》做了一个青年山水画十人的专题,我也忝列其中,十人的山水画中,男性都倾向传统,而包括毕可燕在内的三个女画家,却着力于形式结构和视觉张力的营造,看上去很“现代”。毕可燕的画,善于渲染气氛,力图把心理世界的微妙变化通过水墨表达出来,用水墨的肌理效果营造出有生命意味的意象世界。在她的画中,基调只有黑白,由黑白二色生发出无穷多的变数,把真实世界虚幻成意象,天,地,山,云,房子,树,界限模糊,幻化一体,让我想起老庄的哲学思想,其实,从本质意义来说,世界万物,本为一体。这就是毕可燕的画,给我的观感。



2011-1-28 12:16
孙洪
画桂林漓江山水,由来已久。石涛长在广西全州,其山水画的淋漓多变,和漓江的烟雨迷离不无关系。近今诸公,黄宾虹倾心于阳朔的一山一水,齐白石的山石造型,突兀直立,来由也是桂林,徐悲鸿让我记忆最深的画,除了《逆风》,就是那幅《烟雨漓江》,李可染的画,我喜欢其人物和写生,山水,还是觉得其画漓江远比万山红遍之类的感情更真实朴素。孙洪客居在漓江边,画漓江是他的份内事,把漓江画好,是他的责任,因此,在孙洪的画中,桂林漓江山水,比重很大。名山许游不许画,漓江亦然,漓江不好画,在于那些有装饰意味的山头,易画为简单无味如景点。孙洪画漓江,没蹈俗格,无论是取景的俯瞰视角,还是画材的裁剪挪移,都见用心。用墨用色,清新明快,黑山,红树,赭墙,让我感到漓江山水有节律的呼吸和脉动。那些依山临江而座落的民居,让我感叹中华大地之美之广,房屋建筑,因山川地域不同而丰富多样。



2011-1-28 12:16
吕 三
我的这组画,所作多为名胜古迹,画的是我的怀古伤逝之情。通过这次展览,我梳理了山水与建筑在画中的关系。读师友诸作,让我学到许多,感怀许多。



2011-1-28 12:16
- 上一篇:中国美术2010年大事记
- 下一篇:驻华使节及夫人学画水墨画 图
猜你喜欢
- 2015-03-15 “传承与拓展——陈钰铭、王晓辉、秦嗣德水墨人物精品展”
- 2015-03-13 千万册古旧文献亟待修复 宋本古籍价比黄金
- 2015-03-13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收藏要躬行
- 2015-03-13 传统水墨悄然变脸 国画更新仍在途中
- 2015-03-12 匡时夏拍首推古美术文献拍卖专场
- 2015-03-10 水墨人物精品展在京举行 画家捐助听障儿童
- 2015-03-10 “卧游:陆春涛水墨艺术”展亮相
- 2015-02-04 2014秋拍:当代水墨创高成交率
- 2015-02-03 被市场关注的当代水墨
- 2015-01-19 “墨法社会--李孝萱水墨展”隆重开幕
- 搜索
-
- 03-04中国书法杂志
- 01-222015年《国画收藏》杂志征稿启事
- 10-08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展 在天津美术馆隆重开幕
- 09-17四川美术家协会2014年创作基地工作会在自贡召开
- 09-12于丹:教师应多拿笔写字
- 09-03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展区复评结果
- 08-29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版画展区复评入选名单
- 06-24居大宁水墨鸭进驻全聚德展览馆
- 05-29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展 在联合国总部开幕
- 05-16第四届 孤山证印 西泠印社国际印学峰会征稿启动
- 7328℃被禁74年,“淫画”流落异乡
- 6101℃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名单
- 4374℃“大师风范——陆俨少画展” 在江苏省美术馆隆重开幕
- 4347℃第九届省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联展宝安展出
- 3772℃“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揭晓
- 3339℃武强抢救年画古版百余块
- 3130℃韩国《金昌烈画展》开幕
- 2849℃七十余幅民国洋画亮相刘海粟美术馆
- 2618℃首届全国美术教师作品展获奖名单
- 2424℃《百年巴金》大型画集出版
- 02-12中国美院昨日开考 考生达9500余人质量优于往年
- 06-06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名单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