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美术 > 画闻 / 正文

缤纷“点米画” 迎七夕 图

兰亭书童 2011-08-08 画闻 评论


    (1)8月5日,在广西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孟莲村那莲街,一名小朋友在观看一幅精美的“点米画”。


    在广西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孟莲村那莲街,每年“七夕节”前一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在家门口摆上水果、饼干、糖果和自己动手制作的小手工艺品,迎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这些小手工艺品中不可或缺的是当地独特的“点米画”。据介绍,制作“点米画”时,先将一张纸盖在碗碟、托盘或者竹筛等圆形物品的口子上,用糨糊将纸张贴好,再用铅笔在纸上勾勒出草图,然后根据画面的颜色,用手将事先涂染上各种颜色的大米、小米、芝麻等东西沾上糨糊,根据线条粗细和画面需要,一颗一颗地点粘到纸张上,最后成为一幅精美的“点米画”。据悉,“点米画”在当地已经有上百年历史,只有每逢“七夕节”才制作,专门用来迎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画作多以男耕女织和牛郎织女传说故事等传统文化为题材,用大米等五谷来作画,在展现当地各族同胞心灵手巧的同时,寄托了人们对家庭和睦和对爱情的追求及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新华网图片 陆波岸 摄



    (2)8月5日,在广西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孟莲村那莲街,社区居民展示一幅精美的“点米画”。


    在广西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孟莲村那莲街,每年“七夕节”前一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在家门口摆上水果、饼干、糖果和自己动手制作的小手工艺品,迎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这些小手工艺品中不可或缺的是当地独特的“点米画”。据介绍,制作“点米画”时,先将一张纸盖在碗碟、托盘或者竹筛等圆形物品的口子上,用糨糊将纸张贴好,再用铅笔在纸上勾勒出草图,然后根据画面的颜色,用手将事先涂染上各种颜色的大米、小米、芝麻等东西沾上糨糊,根据线条粗细和画面需要,一颗一颗地点粘到纸张上,最后成为一幅精美的“点米画”。据悉,“点米画”在当地已经有上百年历史,只有每逢“七夕节”才制作,专门用来迎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画作多以男耕女织和牛郎织女传说故事等传统文化为题材,用大米等五谷来作画,在展现当地各族同胞心灵手巧的同时,寄托了人们对家庭和睦和对爱情的追求及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新华网图片 陆波岸 摄



    (3)8月5日,在广西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孟莲村那莲街,社区居民在家门口摆放“点米画”和各类果品迎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在广西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孟莲村那莲街,每年“七夕节”前一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在家门口摆上水果、饼干、糖果和自己动手制作的小手工艺品,迎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这些小手工艺品中不可或缺的是当地独特的“点米画”。据介绍,制作“点米画”时,先将一张纸盖在碗碟、托盘或者竹筛等圆形物品的口子上,用糨糊将纸张贴好,再用铅笔在纸上勾勒出草图,然后根据画面的颜色,用手将事先涂染上各种颜色的大米、小米、芝麻等东西沾上糨糊,根据线条粗细和画面需要,一颗一颗地点粘到纸张上,最后成为一幅精美的“点米画”。据悉,“点米画”在当地已经有上百年历史,只有每逢“七夕节”才制作,专门用来迎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画作多以男耕女织和牛郎织女传说故事等传统文化为题材,用大米等五谷来作画,在展现当地各族同胞心灵手巧的同时,寄托了人们对家庭和睦和对爱情的追求及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新华网图片 陆波岸 摄


 

Tags:缤纷   点米画   迎七夕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