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术 > 画闻 / 正文
明玉珍赤黄缎绣龙袍
熟悉重庆历史的人都知道,重庆历史上曾经做过三次国都:巴国国都、大夏国国都和国民政府陪都。明玉珍就是大夏国建国皇帝。
金庸先生所著《倚天屠龙记》为广大武侠迷所熟知,张无忌等众多明教英雄肝胆相照的故事脍炙人口。历史上,明玉珍是明教中一位英雄。
600多年前的元代末期,各地百姓揭竿而起,涌现出朱元璋、徐寿辉、陈友谅等领导的起义军。明玉珍在湖北随县扯起旗杆,组织1000多民众起义,不久投奔徐寿辉,后被任命为奉国上将军统兵都元帅。
1357年,明玉珍奉命西征,从湖北沿三峡打到奉节、万州、重庆。1360年,义军内乱,徐寿辉被杀。1361年,明玉珍在重庆称王,派兵平定贵州遵义、桐梓,四川巴中一带。1363年,明玉珍建立大夏国,正式称帝,以重庆为都。1366年,明玉珍病逝,年仅38岁。
明朝皇帝朱元璋灭大夏国后,把明玉珍的子孙发配到朝鲜半岛。如今,明玉珍在朝鲜和韩国的后人,经常在每年农历二月初六左右来渝祭拜祖先。
“龙年到了,看龙去!”龙年初一上午,家住江北区、年过6旬的陈先生特意带着孙子来到三峡博物馆看龙袍。前日,重庆晚报记者在三峡博物馆看到,陈列在壮丽三峡展厅的大夏国皇帝明玉珍龙袍,围观者格外多。
这是重庆境内唯一发现的龙袍,安然陈列在三峡博物馆展厅,和记载大夏开国皇帝明玉珍的玄宫之碑一起,静静诉说着600多年前的历史。
重庆晚报记者 罗静 张质 摄影报道
往事 江北工地发现古墓
说起当年发现龙袍的事,三峡博物馆工作人员李玲介绍:
1982年3月30日,位于江北区上横街的重庆织布厂在扩建厂房施工时发现一座古墓。墓中棺材的内馆中,发现一只小金杯、两枚小银锭及大量丝织袍服等。由于岁月的磨损和出土后的损毁,这些丝织袍服已经变成碎片。
4月6日,施工过程中完整出土了玄宫之碑。碑上记载,这是元末大夏国皇帝明玉珍之墓。
专家紧急出动,对墓葬及周边环境进行清理,把所有丝织袍服碎片都找了回来。“专家判断,这些丝织袍服很可能是明玉珍的龙袍。这一大堆破烂被送进博物馆时,混杂有大量泥巴和腐烂物,散发出浓烈刺鼻臭味。”
明玉珍赤黄缎绣龙袍(局部)
抢救 修复龙袍耗时半年多
重庆市博物馆紧急成立了一个3人修复小组,赵芸就是其中之一。已经离世的赵芸在一篇文章中回忆:
这些破烂丝织绸缎在地下长眠了600多年,出土后又遭遇损毁,又臭又脏。要修复龙袍,必须先对这些碎片进行清洗。可是,这些碎片又脆又粉,常规的洗衣粉、肥皂和漂白粉水都不适用,更不能像平常洗衣服那样搓洗、拧干。
专家们将丝织品碎片浮在蒸馏水上,利用水波荡漾的自然力量进行多次清洗。接下来,把碎片放在两张干毛巾中间,上下压水。再把压水后的丝织品碎片铺在厚厚的皱纹纸上吸水。然后,把碎片平铺在房间中,自然风干。
接下来就是修复。大夏国皇帝的龙袍式样,谁都没见过,龙袍又碎成了数不清的断条碎片,怎样才能把这些碎片修复成样式准确、花纹对路的龙袍,让小组成员伤了不少脑筋。
专家们按照布料的质地、颜色、花纹,将一大堆破碎丝织品分成20多个小堆。又去库房仔细观察明清帝王的龙袍特征,进行参照。将所有丝织品碎片熨平后,按照衣领、肩、袖子、前胸、后背等衣服部位进行更仔细的划分。最后,按照经纬线、花纹、撕裂痕迹对路等,一条一块进行拼接,前后搞了半年多才完工。
惊喜 专家整理出16件国宝
李玲说,从这堆破碎丝绸当中,当时一共拼出28件文物,其中16件被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可以称之为国宝。
这16件国宝中,有1件青色青锻绣衮龙袍、3件黄色黄缎绣衮龙袍。其中,青锻绣衮龙袍出土时覆盖在内棺上,取出时已经遭到较为严重的破坏,补缀后衣长约137厘米,胸、背上绣有衮龙纹。另一件赤黄锻绣龙袍衣长132厘米,袖长120厘米,摆幅103厘米,前胸后背各绣本色衮龙图案。经过手工拼接缝合,是几件龙袍中修复最完整的一件,如今就陈列在三峡博物馆。
专家发现,在龙袍等部分丝织品上,都绣有两个很小的字:常口。专家估计,这两个字是作坊主人或是制作工匠姓氏。因为,当时大夏国没有专门制造龙袍的机构,只好找作坊师傅定制。
李玲介绍,由于明玉珍龙袍是重庆境内唯一发现的帝王龙袍,所以十分珍贵。为了保持龙袍的色泽度,龙袍保存的温度、湿度都有讲究。
重庆晚报记者看到,壮丽三峡展厅内安置的湿度计和温度计显示,龙袍保存在温度为14摄氏度,湿度54%的环境中。
东汉武陵阕阕身上的龙纹
三峡博物馆的龙宝贝
数百件文物上有龙
原三峡博物馆副馆长刘豫川介绍,1988年,重庆市博物馆曾将所有涉龙文物集中展出。
据了解,三峡博物馆馆藏文物中,约有四五百件雕刻有龙的形象:商代夔螭尊,战国双龙纹带钩,西汉龙形璜、双龙形玉佩及元末明玉珍龙袍、明末清初秦良玉黄绸绣花龙凤衫、清乾隆红彩龙纹薄胎瓷碗等。
螭龙像一条大虫子
在三峡博物馆展厅,市民可以参观到的最早雕刻有龙形象的文物,是一尊商代夔螭尊。
三峡博物馆三峡区域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彭学斌介绍,这是目前重庆地区发现的最早带有原始龙图案的青铜器。夔龙的形象是独腿、吐着长舌头,外表凶猛。而螭龙没有角,像是一条大虫子。据了解,春秋以前的龙多是匍匐爬行状,结构形态比较粗陋,形状极为丰富也异常怪异。有的有角,有的无角;有的没有鼻子,有的长着长鼻子;有的没有脚,有的只有一只脚……带着粗野与狂放,暴力与恐怖,展示着神秘的威力。
皇家才能用五爪龙
三峡博物馆中珍藏的汉代龙中,最具代表的应该是乌杨阙上的龙。
刘豫川介绍,汉代龙龙身没有麟,角也时有时无,龙身细长,比现在常见的龙身更短一些。据了解,从战国到唐代,这是龙形态变化最大的一个时期,开始脱去爬行动物的特点,从匍匐走向飞腾。龙的体态多呈S形,出现头发、节毛,角开始分杈,气势渐增,表现出不可一世的姿态。
到了宋代,龙的形象已经逐渐成熟和定型。在明清官窑中,带有龙形象的瓷器已经非常多,这时龙已经有角、有胡须、有麟,和今天我们熟悉的龙的形象并无二致。不过,宋、辽、金、元的龙多为三趾,明清多为四趾、五趾。自元代起,只有皇家可使用五爪龙造型,民间只能用三爪或四爪龙的图案。
猜你喜欢
- 2015-03-18 湖南藏家藏名匾626块 有从厕所牛栏抢救
- 2015-03-15 国内唯一壮丁证现身重庆 图
- 2015-03-15 一枚1840年的黑便士邮票期待拍出高价
- 2015-03-15 香港佳士得秋拍预展(图)
- 2015-03-15 弘一法师印章将于27日在香港拍卖
- 2015-03-15 李小龙13件遗物将拍卖 亲笔信值30万港元
- 2015-03-15 “山水重庆”中国画创作活动启动
- 2015-03-13 宣德炉:仿制五百年始终没超越
- 2015-03-13 成化瓷器 糊涂皇帝的爱情见证
- 2015-03-13 广东潮州农家珍藏三道康熙圣旨
- 搜索
-
- 03-04中国书法杂志
- 01-222015年《国画收藏》杂志征稿启事
- 10-08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展 在天津美术馆隆重开幕
- 09-17四川美术家协会2014年创作基地工作会在自贡召开
- 09-12于丹:教师应多拿笔写字
- 09-03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展区复评结果
- 08-29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版画展区复评入选名单
- 06-24居大宁水墨鸭进驻全聚德展览馆
- 05-29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展 在联合国总部开幕
- 05-16第四届 孤山证印 西泠印社国际印学峰会征稿启动
- 7328℃被禁74年,“淫画”流落异乡
- 6101℃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名单
- 4374℃“大师风范——陆俨少画展” 在江苏省美术馆隆重开幕
- 4347℃第九届省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联展宝安展出
- 3772℃“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揭晓
- 3339℃武强抢救年画古版百余块
- 3130℃韩国《金昌烈画展》开幕
- 2849℃七十余幅民国洋画亮相刘海粟美术馆
- 2618℃首届全国美术教师作品展获奖名单
- 2424℃《百年巴金》大型画集出版
- 02-12中国美院昨日开考 考生达9500余人质量优于往年
- 06-06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名单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