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术 > 画闻 / 正文
畸形发展的考前培训产业
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报考美术专业的学生人数逐年成倍增加,导致考前培训也随之走上了畸形的产业化道路。在北京中央美院、清华美院等知名美术院校的附近,近几年聚集了一大批规模不同的美术考前培训班,并带动了模特公司、绘画材料、图书、住宿、餐馆、娱乐等行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规模化的市场。这类考前培训班利润回报相当高,上世纪末兴起的时候,每年能有二十多万收入。在前几年的暴利时代,规模很小的考前班,学费也在每月三千多元,一般规模的能到四五千元,大一点的更贵。
其实,每年的艺术类考生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好,而又想读大学的学生。他们一般在高中二年级确定学美术,短短几个月之内进入考前班培训速成,然后参加考试。记者考察了位于天通苑的一间规模较小的画室,10个来自河北和新疆的学生,由三名假期兼职的美院在读生辅导,每天从早8点上课到凌晨12点、1点。学生学费人均1500元/月,在同行业中算收费低廉的。负责人王安告诉记者,许多学生不远万里进京学画,主要是因为许多知名美院都在这里,考前班的老师多由中央美院、清华美院的学生担任,对考生有很大的吸引力。
由于就读美术专业学费高昂,许多美院在读生都会利用课余时间到各种艺考培训机构代课。对于那些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这也不失为一种维持生计的方式,甚至收入比普通工作要高得多。在利益的刺激下,如今各种考前班早已遍地开花,竞争激烈,加上美术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并不乐观,因此已经有衰落的势头。王安对记者说,由于没有政策限制和法律规范,进入美术考前培训市场基本没有门槛,并在市场饱和的情况下极易发生恶性竞争。“这主要表现在有经济基础的大画室降低学费挤垮小画室。有些小画室可能会采取合并的方式应对大画室的竞争,但是合并之后经营、管理、教学存在很多难以协调之处,往往运营不下去。
有些考前“冲刺班”对复读生减免学费,实际上也是一种隐蔽的非正当竞争方式。因为复读生专业基础扎实,实力强,通过考试拿到合格证的概率大,这些考前班每年就靠这批人支撑门户和声誉。应届毕业生在天花乱坠的广告宣传下慕名而来,学费花了不少,实际通过考试的概率却不大。
王安还向记者透露了所谓“协议班”的内幕,这种培训班学费高昂,一纸协议能值十多万,协议内容是向家长保证能让考生通过某一所或几所知名美院的专业考试。当然严格教学只是一种途径,保底的办法是培训机构与学校内部人员互相勾结,进行暗箱操作倒卖考试合格证。各美术院校为保证录取足额的生源,通常会下发几倍于实际录取人数的考试合格证,考生如果文化课成绩不够,通过协议得到的就相当于多余发放的那部分无效合格证。
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平面设计专业的李大志来自教育大省山东,全国美术类考生最多的省份。据他介绍,山东的许多高中,艺术生占很高的比例。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甚至强迫学生必须学美术。“我感觉这里面大有文章。不服从学校安排就会被开除,不少学生都因此而辍学。我的一个亲戚曾被强迫进入艺术班,为了转到普通班花了很多钱。”并且不少考前班都和学校有关系,会按照学校介绍过去的学生数量给回扣。
这些出于无奈或被迫选择艺考道路的学生,一般文化课基础差,不懂艺术,没兴趣,没感觉,即使经过“魔鬼班”每天18小时的高强度训练,也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这批半路出家的艺考生,应届考上的很少,有条件的就继续复读。李大志说,在山东,为考美术院校复读三四年的情况很平常。不过说到底,考前突击只是揠苗助长、实无根基,只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僵化死板,根本培养不出学生的兴趣和独立创作能力。那些天资聪颖的学生即使成功考入美院,面对枯燥的学习,也难耐得住寂寞,缺乏恒久的钻劲,因此半途荒废的人不在少数。
中央美院人文学院副院长余丁教授认为,中国的美术考前教育亟待规范化。目前的“套路教学”、“模块化教学”使得考生并未真正理解和掌握造型的基本规律,还是应当以提倡素质教育为主,不仅使考生正确理解和掌握造型的基本规律,还要在培养综合艺术修养等方面多下功夫。作为一项产业,教育部门应该严格审核考前班的办学资格,提高美术考前教育的师资素质,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工商和税务部门应该对考前班进行经营和税务登记,杜绝那些没有营业执照、乱收费的“地下班”,以保证广大考生的合法权益。
学院教育的困境
中国的美术学院教育体制早在四年前的陈丹青辞职事件中就开始以颇受质疑的形象走入公众视野。当时,旅美归国的著名画家陈丹青在担任清华大学美术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五年后,由于不能认同学院教育模式而提出辞职。他说,“我对现行教育体制抱有深刻的歧异。在人文艺术学科,人才是无法培养的,没有人能够夸耀并保证在学院中培养出真正的艺术家。”
四年过去,一位并非科班出身,具有传奇色彩的清华美院油画系副教授忻东旺,同样指出了学院教育的不足:过分注重基础教学,缺乏对学生主观意识和感受力的培养。忻东旺认为,老师严抓教学虽然没有错,但是仅指出技法类错误对学生的自信心是一种打击;而对于艺术创作来说,自信心很重要,否则谈何创造。
就其自身经历而言,忻东旺认为自己既得益于中央美院的进修,又得益于不是中央美院科班出身。他说,“进修的经历使我受益于一批老前辈的教导,他们对艺术品位的把握,教学上的严谨,时刻让我保持清醒,不自满。不过科班出身可能会过分依赖或受制于学院教育的严谨正规氛围和传统,忽略学生的自发性体会,限制学生的反思能力,在那样一个系统中创造性得不到好的发挥。”
记者曾经参观了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国画系学生的工作室,发现陈列其中的都是一些风格相近的现代题材作品。这与博大精深的中国水墨画创作趣味相去甚远,也没有达到徐悲鸿之子徐庆平院长早先提出的“诗、书、画、印兼通”的培养要求。工作室里的学生告诉记者,这些作品都是在授课老师自身创作风格的影响下形成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得到老师的认可。并且,由于不同专业的老师学术观念上存在分歧,互不往来,因此“诗、书、画、印兼通”似乎难以实现。
在学院教育体制中,师生关系一直是个焦点。许多美院的教师很可能就是当初毕业留校的学生,专业能力虽然突出,却未受过专门的教育方法培训。他们通常创作与教学兼顾,但创作是利己的、教学是利他的,有所偏颇也是在所难免。有的老师可能是个好画家,但不一定擅于因材施教,发现学生的优点,因此培养的学生不一定很突出。
近年来,中央美院的教育体制频频被专家指出落后的倾向,限于对技法的研究,没有从思想上给学生更多的启发。随着央美这几年的就业率持续下降,以及出产艺术家的命中率低下,央美的精英教育受到了一定的质疑。相比之下,四川美院的师承传统在艺术教育界名声颇佳。据该校油画系主任庞茂琨教授介绍,川美在教学上有一个长期延续下来的传统,老师们体恤学生,对优秀的创作进行鼓励和奖励。只要是人才,在创作上老师、学校都会予以扶持。本科期间就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发展自己的艺术语言,基础教学与创作并举,因此川美的本科生毕业生作品较其他院校更具成熟感,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和技法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此外,扩招导致老师教学压力太大,也是美术专业教学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杭州中国美院综合艺术系教授邱志杰告诉记者,学校扩招后,自己一堂课所要教授的学生人数有时高达60人。“这样的工作量对于师生来说都很吃力。而且最严重的问题在于学生自己看轻自己。现在一个班几十人,老师很难叫全学生的姓名,这对学生的伤害也很大,他不认为自己是重要的,同样也不会认为今后会成为一个重要人物。”邱志杰说。
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报考美术专业的学生人数逐年成倍增加,导致考前培训也随之走上了畸形的产业化道路。在北京中央美院、清华美院等知名美术院校的附近,近几年聚集了一大批规模不同的美术考前培训班,并带动了模特公司、绘画材料、图书、住宿、餐馆、娱乐等行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规模化的市场。这类考前培训班利润回报相当高,上世纪末兴起的时候,每年能有二十多万收入。在前几年的暴利时代,规模很小的考前班,学费也在每月三千多元,一般规模的能到四五千元,大一点的更贵。
其实,每年的艺术类考生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好,而又想读大学的学生。他们一般在高中二年级确定学美术,短短几个月之内进入考前班培训速成,然后参加考试。记者考察了位于天通苑的一间规模较小的画室,10个来自河北和新疆的学生,由三名假期兼职的美院在读生辅导,每天从早8点上课到凌晨12点、1点。学生学费人均1500元/月,在同行业中算收费低廉的。负责人王安告诉记者,许多学生不远万里进京学画,主要是因为许多知名美院都在这里,考前班的老师多由中央美院、清华美院的学生担任,对考生有很大的吸引力。
由于就读美术专业学费高昂,许多美院在读生都会利用课余时间到各种艺考培训机构代课。对于那些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这也不失为一种维持生计的方式,甚至收入比普通工作要高得多。在利益的刺激下,如今各种考前班早已遍地开花,竞争激烈,加上美术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并不乐观,因此已经有衰落的势头。王安对记者说,由于没有政策限制和法律规范,进入美术考前培训市场基本没有门槛,并在市场饱和的情况下极易发生恶性竞争。“这主要表现在有经济基础的大画室降低学费挤垮小画室。有些小画室可能会采取合并的方式应对大画室的竞争,但是合并之后经营、管理、教学存在很多难以协调之处,往往运营不下去。
有些考前“冲刺班”对复读生减免学费,实际上也是一种隐蔽的非正当竞争方式。因为复读生专业基础扎实,实力强,通过考试拿到合格证的概率大,这些考前班每年就靠这批人支撑门户和声誉。应届毕业生在天花乱坠的广告宣传下慕名而来,学费花了不少,实际通过考试的概率却不大。
王安还向记者透露了所谓“协议班”的内幕,这种培训班学费高昂,一纸协议能值十多万,协议内容是向家长保证能让考生通过某一所或几所知名美院的专业考试。当然严格教学只是一种途径,保底的办法是培训机构与学校内部人员互相勾结,进行暗箱操作倒卖考试合格证。各美术院校为保证录取足额的生源,通常会下发几倍于实际录取人数的考试合格证,考生如果文化课成绩不够,通过协议得到的就相当于多余发放的那部分无效合格证。
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平面设计专业的李大志来自教育大省山东,全国美术类考生最多的省份。据他介绍,山东的许多高中,艺术生占很高的比例。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甚至强迫学生必须学美术。“我感觉这里面大有文章。不服从学校安排就会被开除,不少学生都因此而辍学。我的一个亲戚曾被强迫进入艺术班,为了转到普通班花了很多钱。”并且不少考前班都和学校有关系,会按照学校介绍过去的学生数量给回扣。
这些出于无奈或被迫选择艺考道路的学生,一般文化课基础差,不懂艺术,没兴趣,没感觉,即使经过“魔鬼班”每天18小时的高强度训练,也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这批半路出家的艺考生,应届考上的很少,有条件的就继续复读。李大志说,在山东,为考美术院校复读三四年的情况很平常。不过说到底,考前突击只是揠苗助长、实无根基,只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僵化死板,根本培养不出学生的兴趣和独立创作能力。那些天资聪颖的学生即使成功考入美院,面对枯燥的学习,也难耐得住寂寞,缺乏恒久的钻劲,因此半途荒废的人不在少数。
中央美院人文学院副院长余丁教授认为,中国的美术考前教育亟待规范化。目前的“套路教学”、“模块化教学”使得考生并未真正理解和掌握造型的基本规律,还是应当以提倡素质教育为主,不仅使考生正确理解和掌握造型的基本规律,还要在培养综合艺术修养等方面多下功夫。作为一项产业,教育部门应该严格审核考前班的办学资格,提高美术考前教育的师资素质,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工商和税务部门应该对考前班进行经营和税务登记,杜绝那些没有营业执照、乱收费的“地下班”,以保证广大考生的合法权益。
学院教育的困境
中国的美术学院教育体制早在四年前的陈丹青辞职事件中就开始以颇受质疑的形象走入公众视野。当时,旅美归国的著名画家陈丹青在担任清华大学美术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五年后,由于不能认同学院教育模式而提出辞职。他说,“我对现行教育体制抱有深刻的歧异。在人文艺术学科,人才是无法培养的,没有人能够夸耀并保证在学院中培养出真正的艺术家。”
四年过去,一位并非科班出身,具有传奇色彩的清华美院油画系副教授忻东旺,同样指出了学院教育的不足:过分注重基础教学,缺乏对学生主观意识和感受力的培养。忻东旺认为,老师严抓教学虽然没有错,但是仅指出技法类错误对学生的自信心是一种打击;而对于艺术创作来说,自信心很重要,否则谈何创造。
就其自身经历而言,忻东旺认为自己既得益于中央美院的进修,又得益于不是中央美院科班出身。他说,“进修的经历使我受益于一批老前辈的教导,他们对艺术品位的把握,教学上的严谨,时刻让我保持清醒,不自满。不过科班出身可能会过分依赖或受制于学院教育的严谨正规氛围和传统,忽略学生的自发性体会,限制学生的反思能力,在那样一个系统中创造性得不到好的发挥。”
记者曾经参观了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国画系学生的工作室,发现陈列其中的都是一些风格相近的现代题材作品。这与博大精深的中国水墨画创作趣味相去甚远,也没有达到徐悲鸿之子徐庆平院长早先提出的“诗、书、画、印兼通”的培养要求。工作室里的学生告诉记者,这些作品都是在授课老师自身创作风格的影响下形成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得到老师的认可。并且,由于不同专业的老师学术观念上存在分歧,互不往来,因此“诗、书、画、印兼通”似乎难以实现。
在学院教育体制中,师生关系一直是个焦点。许多美院的教师很可能就是当初毕业留校的学生,专业能力虽然突出,却未受过专门的教育方法培训。他们通常创作与教学兼顾,但创作是利己的、教学是利他的,有所偏颇也是在所难免。有的老师可能是个好画家,但不一定擅于因材施教,发现学生的优点,因此培养的学生不一定很突出。
近年来,中央美院的教育体制频频被专家指出落后的倾向,限于对技法的研究,没有从思想上给学生更多的启发。随着央美这几年的就业率持续下降,以及出产艺术家的命中率低下,央美的精英教育受到了一定的质疑。相比之下,四川美院的师承传统在艺术教育界名声颇佳。据该校油画系主任庞茂琨教授介绍,川美在教学上有一个长期延续下来的传统,老师们体恤学生,对优秀的创作进行鼓励和奖励。只要是人才,在创作上老师、学校都会予以扶持。本科期间就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发展自己的艺术语言,基础教学与创作并举,因此川美的本科生毕业生作品较其他院校更具成熟感,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和技法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此外,扩招导致老师教学压力太大,也是美术专业教学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杭州中国美院综合艺术系教授邱志杰告诉记者,学校扩招后,自己一堂课所要教授的学生人数有时高达60人。“这样的工作量对于师生来说都很吃力。而且最严重的问题在于学生自己看轻自己。现在一个班几十人,老师很难叫全学生的姓名,这对学生的伤害也很大,他不认为自己是重要的,同样也不会认为今后会成为一个重要人物。”邱志杰说。
- 上一篇:中国书法杂志
- 下一篇:专家指点美术高考专业、文化课都重要
猜你喜欢
- 2015-03-17 中国在全球艺术市场的份额继续回落
- 2015-03-17 沈阳故宫首次展出86件中国古代铜镜
- 2015-03-17 中国画都·潍坊艺术百家学术邀请展
- 2015-03-17 继往开来——2015中国版画家邀请展
- 2015-03-17 沈阳故宫首次展出86件中国古代铜镜
- 2015-03-17 民间收藏者现日本旧地图 证明钓鱼岛非日属
- 2015-03-17 盘点世界收藏界的中国风(图)
- 2015-03-17 行家称红木家具收藏未来热点是酸枝
- 2015-03-16 林语堂:书法是中国美学的基础
- 2015-03-16 血铸丰碑——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北京邀请展征稿
- 搜索
-
- 03-04中国书法杂志
- 01-222015年《国画收藏》杂志征稿启事
- 10-08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展 在天津美术馆隆重开幕
- 09-17四川美术家协会2014年创作基地工作会在自贡召开
- 09-12于丹:教师应多拿笔写字
- 09-03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展区复评结果
- 08-29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版画展区复评入选名单
- 06-24居大宁水墨鸭进驻全聚德展览馆
- 05-29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展 在联合国总部开幕
- 05-16第四届 孤山证印 西泠印社国际印学峰会征稿启动
- 7328℃被禁74年,“淫画”流落异乡
- 6101℃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名单
- 4374℃“大师风范——陆俨少画展” 在江苏省美术馆隆重开幕
- 4347℃第九届省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联展宝安展出
- 3772℃“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揭晓
- 3339℃武强抢救年画古版百余块
- 3130℃韩国《金昌烈画展》开幕
- 2849℃七十余幅民国洋画亮相刘海粟美术馆
- 2618℃首届全国美术教师作品展获奖名单
- 2424℃《百年巴金》大型画集出版
- 02-12中国美院昨日开考 考生达9500余人质量优于往年
- 06-06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名单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