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在画境里静静地追求生命的意义

兰亭书童 2007-06-02 热点透析 评论
       我是不喜欢为人写评论及序跋,可对朋友景国君倒是个例外。闲暇只要与景国小聚,读其作品,一种被画魂不可抵御的感染所致的写作欲望,总挥之不去地萦绕在我心头,只是怕自己拙劣的文笔写不出他品格的高逸,及画境的静美窈远,故而才将这种愈积愈浓烈的欲望,一次次地着意封压抑制。直至近来,他的新作接二连三地在报刊上勾动着我至爱艺术的神经,于是一种再也按捺不住的冲动,一种不自量力的斗胆,才使我一气呵成了这篇薄浅的小文。

  景国出生于皖西北边陲的历史文化名城亳州——那儿是商汤、老子、华佗及“三曹”的故乡。他是农民的儿子,父亲自部队退役后一边务农,一边做泥瓦工。景国自幼便失去了母亲,幼小的心灵在酸苦的煎熬中萌生了对美好愉悦的向往。梦中的仙境转眼即逝,怎样才能将憧憬留住?于是,他用笔画在纸上,这就是他后来步入绘画旅程的缘起。


  起初父亲并不支持他画画,训斥他不好好念书,但美术比赛的奖状终于让父亲忽然发现儿子颇有绘画天分,便在拮据的开支中挤出几个钱,给景国买些墨彩纸笔。


  做学问本就不是易事,自学更是难上加难。景国正是靠自学从事国画创作。画册翻破了,笔磨秃了,墨泼尽了,终于“苦心人天不负”,在安徽的画坛上崭露头角。一次国画展览会上,全国著名国画家颜语慧眼识英,收他为年轻弟子。言传身教,开悟启发,一改他早年“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迷惘,使他真正找到了通往国画艺术王国圣殿的蹊径。


  国画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粹,没有继承的发展势必成为空中楼阁,于是,对古帖名作的摹临,奠定了他厚实的笔墨功夫。线条勾勒枯润有法;泼墨皴擦浓淡得宜;取景营造巧妙传神。他又从西画中汲取精华,让景物显现透视的活真;让山石表现厚重的质感和量感;让画面凸现强烈的张力。他的山水作品在中西技法的混化中得到升华。他还从苏东坡“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中感悟,断定山水画间倘没有诗情律动,必是枯燥的营设,于是他的每一幅创作又流淌着诗意的气息。


  浮躁是这个时代异于往昔的特点,许多年轻者稍不留神便会陷入浮躁的恶俗中追逐名利,景国总在高远恬淡的画境里静静追求着生命的意义,让世人在喧烦中寻找到失去的逸乐。因而,他的作品便在这超然的意象中不断地醇化飞升。


  《溪山春意图》让久居车马喧嚣闹市的人们品味到小桥流水、渔舟唱晚的闲适平和;《山居》使被办公室闷得心胸狭隘的白领族,感悟到苍山的深远高大;《幽林寒霜》又能令被火烟钢水熏烤得昏晕的工人兄妹,分享到村野霜月的爽凉与静谧……


  写到这里,好多人定会认为景国是了不起的职业画师,耕耘在某美术院校或艺术团体。其实他是邮政局的普通职员,多年来兢兢业业从事分捡工作,丹青仅是业余,由此更能看出他的艺术天资何等机敏高超!


  一项事业的成功与否,并非单单取决于个人的职业。景国正是这样的业余画家,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苦苦追求着他的丹青梦。他为人平和恭谦,处世淡泊旷达。四方远近凡慕名求画者,再忙再累却总拨冗为之,并请人指出何处欠妥。


  苍天偏爱那些为理想刻苦勤奋的人。景国凭着少得可怜的业余时间,以汗水和毅力叩开了艺术圣殿的大门——他已加入省美术家协会,先后在中国美协、《国画家》杂志、《美术界》杂志等举办的全国性展览比赛中多次获奖,作品被载于《求是》、《美术大观》、《中国邮政报》、《安徽日报》、《新安晚报》、《江淮时报》等多家报刊。


  唠叨了这么多,我仍恨零乱的俗词俚句,写不出他清瘦形象背后品格和思想,以及他那画境中感召人心的艺术精魂。就让我谨以此赘言聊作由衷的祝愿——


  愿景国君在今后的艺术征程中,步入更新更大、更光耀的辉煌殿堂。

Tags:画境   追求   意义   生命   静静地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