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小剪刀“剪”出五彩大世界——访剪纸艺术大师刘静兰

兰亭书童 2007-06-19 热点透析 评论
     《十二生肖》《三羊开泰》《路路清廉》……一幅幅剪纸玲珑剔透、巧夺天工。

  刚刚在法国巴黎参加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来自内蒙古的剪纸艺术大师刘静兰又带着她的“宝贝”出现在了北京中华世纪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上。


  一进入展厅,两扇老窗户上各贴满了36个窗花,窗花的主人刘静兰正低着头专注地展现着她的手艺。一把剪刀转来转去,短短几分钟,一只可爱的小猪呈现在了大家面前。


  “您练这个有多长时间了,手艺太棒了。”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奶奶问。


  “40多年了,从8岁起开始学的。那会儿村里的窗户上每到过年的时候都要贴窗花,看着喜庆。”


  “这些图案是干什么用的?”一位参观者问。


  “这叫小样,开始学的时候要比着剪。”


  大家第一次认识刘静兰,是因为一幅叫做《三羊开泰》的邮票。2002年4月,《三羊开泰》剪纸被中国邮政局定为“癸未年”邮票二图图案并出版。


  刘静兰,1955年出生,7岁时看到别人家的窗户上贴满了36个漂亮窗花,而自家窗户上只有4个小窗花,她心里很不好受。由于母亲和婶婶身体都不好,她家的窗花是隔壁的阿姨剪的,由于忙,只剪了这些。从那以后,刘静兰就暗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家里和邻居阿姨家在过年的时候都贴满窗花。


  “儿时学的时候,母亲要我记住这样一句话,‘毛毛锼的长甚甚的,档档剪的细针针的,贴在窗户上又亮堂又好看’。”刘静兰解释说,“就是说要把窗花上的须须剪的又细又长,这样才亮堂漂亮。”


  28岁,刘静兰从农村调入包头化工厂工会工作。“那时候,农村过年已经很少贴窗花了,手都闲下来了,要不是工会组织的一次美术比赛,我险些就撂下了这门手艺。”刘静兰说:“当时,我想剪纸是不是也可以参加这个比赛,就剪了几幅交了上去,结果获得了一等奖。从那以后,我的剪刀就再也没停下来过。”


  有人曾这样评价刘静兰的作品说:“这是来源于民间乡野的现实生活,质朴明快,既夸张含蓄,又规整粗犷,体现了对民族民间艺术元素的包容和理解。”


  在自己创作的所有作品中,刘静兰最喜欢的是《十二生肖》,“从构思到剪裁,我整整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


  不光是剪得精细,刘静兰说贴窗花也大有讲究:“天圆地方、阴阳结合,是必不可少的传统。”


  说起民间艺术的传承问题,刘静兰认为必须不断地搞创新,要把握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每一幅剪纸都有它的丰富内涵,并不是看起来漂亮那么简单。”目前,她已经收集、整理、复制了228幅传统的民间窗花。


  刘静兰现在收了十几个徒弟。她说,她这样做既可以帮助一部分人,也可以把剪纸传承下去。 
  刘静兰说:“如果有条件的话,我想有一间自己的大房子,把我以前所有的作品收集起来,为剪纸工艺的传承作些贡献。

Tags:艺术大师   剪纸   大世界   剪刀   刘静兰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