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濮凤娟苏绣人像维妙维肖

兰亭书童 2007-08-27 热点透析 评论
       肤若凝脂,十指纤纤,柔而不弱,媚而不妖,一口不疾不徐的吴侬软语,却又字字分明,眼前这位刚刚三十八岁却已经有三十年刺绣经验的苏州著名工艺大师濮凤娟是那么的清秀娴雅。千年文化的熏陶,赋予这位苏州女子独特的含蓄、温婉与细腻。

  在濮凤娟的工作室里,流金溢彩的《向日葵》、维妙维肖的《秋日风光》、细腻端庄的《烛光苗女》……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画面,远看像油画,走近了才发现,这些画全部是用蚕丝在丝绸上手工绣制而成,这就是「苏绣」。近年,濮凤娟的苏绣作品以其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尤其是人物肖像绣,独具风采神韵,成为海内外收藏者的新宠。


  八岁持绣针承传绝技


  濮凤娟出生于「家家有刺绣,人人争巧手」的苏绣之乡苏州镇湖镇,那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刺绣之乡,拥有绣女数万,上至古稀老人,下至青春少女,没有一个不会描龙绣凤的。耳濡目染的濮凤娟,八岁就跟著母亲拿起绣针。


  濮凤娟介绍道,苏绣,源于苏州,与湘绣、粤绣、蜀绣并称中国四大名绣,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距今已有两千六百年的历史。苏州女子性情柔和,心灵手巧,擅长慢针细活。


  濮凤娟的母亲是一位优秀的绣娘,自幼酷爱画图的濮凤娟在母亲的指导下,学练刺绣基本针法。濮凤娟说,初练刺绣时,小手常被针扎到。濮凤娟表示,苏州女子在温柔似水的性格中同时也包含著坚韧,幼小的她便能忍痛坚持刺绣。


  她经常放学后便帮著母亲绣制戏服、被面和日本和服等绣品。待到念中学时,濮凤娟已经能够把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刺绣技艺中。她用星期天和寒暑假刻苦练绣上档次的双面绣,很快,作品艺术质量超出当地普通绣娘的水平。


  绣成《清明上河图》巨制


  成年后的濮凤娟,全身心投入钻研刺绣艺术,几年后,自创一套风格独特的乱针绣技法和虚实乱针绣技法,令她的刺绣艺术有了质的飞跃,在当地脱颖而出。为了保持手指的敏感和缎面的光洁,濮凤娟自八岁起就再没做过洗衣刷碗之类的「粗活」。


  二○○一年,香港一位收藏家要订制宋代宫廷画家张择端的传世之作《清明上河图》绣品,客户要求按原画绣制成绣品。


  《清明上河图》为高二十四点八厘米,长五百二十八厘米的长卷风俗画。画中共有五百多个人物,虽高不过寸,却神态各异,或分或聚,或动或静,或举手或投足,或驾车或徒步,各具生活情趣。


  濮凤娟面对长长的画作,先是一遍遍地揣摩画面,再一部分一部分地观察其中的不同变化。经过十多天的「读画」,在全面掌握了构图的基础上,再一笔一笔地在薄薄的绢画上放样,然后才开始起绣针。原画中的人和物十分繁杂,又刻画细微,她灵活地运用了平针、散针、套针、乱针等二十多种针法,有时为绣出绿豆般大小的人物面部表情,她往往要把一根丝线劈成六十丝,再一针针地绣上去。经过连续九个月的飞针走线,终于将《清明上河图》绣品绣制完毕。


  《清明上河图》绣品,不仅与原画毫无二致,而且绣技精美纤巧、生动逼真。跨河的虹桥下,过往船只上的船工……无不栩栩如生。即使是一根船篙、一棵树木、一缕水波、一方印钤,也被濮凤娟绣得纤细逼真,与原作如出一辙。


  人物肖像绣成拿手绝活


  苏州虽有绣娘十二万人之多,但能传神地绣出人物肖像的却不超过十位,因为人物肖象是苏绣中难度最大的。而人物肖像绣,却是濮凤娟的拿手绝活。她的首幅作品──《国家副主席荣毅仁肖像》、《巴金》、《一代伟人邓小平》、《国家主席江泽民》等名人肖像作品,皆获得好评,不少作品还被作为国礼赠送给海内外的知名人士。


  据介绍,绣一幅人物肖像,一般要历时八至十个月。在濮凤娟的工作室里,内地三名飞天宇航员的绣像引人注目。采用的是中西结合的乱针绣,经过一次再次的分层掺色,杨利伟的英姿,费俊龙的坚毅,聂海胜的沉稳,被栩栩如生地定格在画面上。


  濮凤娟介绍道,绣像中最难绣的是人物的眼睛,稍有不慎即会因「偏针」而使整幅绣像「失神」。她在绣制三位英雄航天员的眼睛时,都不敢说话,连呼吸都控制得极细极细,因为绣制眼睛的绣线,粗细仅相当于普通线的十分之一,气息稍微大一点儿,就有可能弄断。


  从濮凤娟成功绣制的《荣毅仁》肖像作品算起,迄今为止她已经为世界名人、时代伟人、国家政要绣制了几百幅肖像绣品,她的名声随著这些作品远扬海内外。

Tags:维妙维肖   苏绣   人像   濮凤娟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