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南京陶林二公祠复原工程完工

兰亭书童 2007-09-03 热点透析 评论
       位于南京“总统府”内的陶林二公祠复原工程,经过228天的紧张施工,昨天顺利通过竣工验收。目前,陶林二公祠正抓紧进行布展,年内有望对市民开放。有关专家认为,陶林二公祠得以顺利异地复建,对南京市对其他名人公祠的文物保护将起到启示作用。

  新址与原址面积、布局“一模一样”


  陶林二公祠原址位于长江东街4号,建筑面积479平方米,院落面积683平方米,是清代两江总督左宗棠为纪念陶澍和林则徐,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修建的。1992年,陶林二公祠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我市大规模老城改造期间,陶林二公祠被拆除。当时,市政府曾向社会公开承诺要复建陶林二公祠。由于原址已规划建设江苏省美术馆新馆,原址复建已不可能。考虑到陶澍、林则徐都做过两江总督,而总统府在清朝时就是两江总督府,于是,将陶林二公祠“搬”进“总统府”成了最为理想的选择。


  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最终建成的陶林二公祠位于“总统府”东南角,西与两江总督史料陈列馆相呼应。新址距原址仅140米,建筑面积430平方米,院落面积402平方米,从面积到布局都与原址几乎“一模一样”。


  修旧如旧,保留原址构件用于新址建设


  据了解,陶林二公祠在原址时由于保护不力,曾被间隔成56户民居,不少建筑构件已被损坏。拆迁过程中,相关部门想尽办法保留下了完好无损的349个木构件,包括14组七彩拱斗、两扇南厅门、3件窗格等,还有3组人物图案砖雕和24件石柱础。


  为确保陶林二公祠复原工程“修旧如旧”,相关部门请专家对原址保留的木构件进行了全面检测,对存在腐朽、虫蛀、开裂等缺陷的构件均进行了专门处理和加固。


  负责此次复原工程设计的东大建筑设计研究院博导张十庆告诉记者,此次工程非常难得的是,从原址保留的木制和石制构件,几乎全部用在了新址建设中。同时,还根据这些保存完整的构件,仿制了一些木制构件。据悉,为了确保仿制构件与距今120多年的老木料保持一致,施工方特意到苏州旧木料市场淘来了40立方米的旧杉木。


  部分构件根据其他清代祠堂建筑风格仿制


  据了解,陶林二公祠新址的大部分建筑构件均根据原貌修复,但公祠南厅正对的一大面照壁已经损坏,公祠东厢的长窗也没有实物参考。张十庆与其助手参阅了大量史料,最终参照李鸿章祠堂等清代名人祠堂的建筑风格,设计出目前的样式。


  张十庆认为,异地复原陶林二公祠比单纯重建复杂得多,但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取得圆满成功,这也是对名人公祠文物遗迹保护的一个重大尝试。我市目前还有不少名人公祠遗迹亟待保护或复建。这一成功经验,应该可以用到其他遗迹的文物保护工作中。

Tags:南京   复原   完工   工程   二公祠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