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敦煌学只有置于整个世界文化传播和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才可能更上层楼
公元1900年6月22日,敦煌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圆?,在清理今编第十六窟的积沙时,无意间发现了藏经洞,从中出土了公元4世纪到公元11世纪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绢画、法器等文物5万余件,由于这一文化史上的重大发现,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门新的国际显学———敦煌学。
最早使用“敦煌学”这个名词的是史学大师陈寅恪,1930年他在为陈垣的《敦煌劫余录》所写的序中谈道:“敦煌学者,今日世界学术之新潮流也。自(敦煌遗书)发现以来,二十余年,东起日本,西迄法英,诸国学人,各就其治学范围,先后咸有所贡献。”这一名词从此沿用下来,成为约定俗成的专用名词,为全世界所通用。藏经洞的出土文献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文献,它几乎包括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各方面,而且全部出自当时人之手,是当时社会文化的原始记录,是难得的研究当时社会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敦煌学最初的研究范围主要就集中在藏经洞的文献上,以后才扩展到与藏经洞文献相关的问题以及敦煌石窟、敦煌文化历史等方面,成为一门博大精深、涉古通今的综合性学科。
不幸的是,敦煌文献在发现之初,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日本人橘瑞超、俄国人鄂登堡等西方探险家就接踵而至,以不公正手段从王道士手中骗取了大量文献,致使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这无疑是中国文化的一大损失,陈寅恪因此而慨叹:“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其发见之佳品,不流于异国,即秘藏于私家。”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由于世界各国学者对敦煌文献的重视、整理和研究,无形中又推动了敦煌学的兴起和发展,如法国、英国、日本等国一直有一大批学者钻研敦煌文献,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因而才有过“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说法。根据斯坦因所获的西域敦煌艺术品整理出版的《西域美术》,对敦煌艺术的研究帮助很大。法国的敦煌学研究在欧美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他们对于敦煌文献中少数民族文献的研究。日本的佛教是从中国传入的,敦煌也是日本文化的源头之一,因此日本的敦煌学研究曾在一个时期内达到世界领先的水平。从1980年开始编纂并陆续出版的13卷本巨著《讲座敦煌》,倾全国的敦煌学专家之力而成。
敦煌学在中国也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历程。在这100年中,前一半是四海翻腾内战频仍的时期,少数敦煌学的先驱者单枪匹马,万里孤征,靠个人的努力与牺牲,焚膏继晷,筚路蓝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些人的名字我们永远也不该忘记———叶昌炽、王国维、罗振玉、刘师培、陈寅恪、刘复、向达、陈垣、郑振铎、王重民、常书鸿……是他们为后人铺平了道路。
成立于1944年的敦煌艺术研究所,标志着中国敦煌学研究从文献整理扩展到石窟艺术研究,莫高窟的保护工作也正式开始。1951年敦煌艺术研究所改组为敦煌文物研究所,中国的敦煌学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后,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于1983年成立,敦煌文物研究所也改组为敦煌研究院,中国的敦煌学研究突飞猛进。现在老一辈的敦煌学家如段文杰、季羡林、宿白先生等还健在,一批中青年学者又脱颖而出。新近出版的《敦煌学大辞典》,是中国敦煌学界的全部“现役主力”术有专攻、各展其长、历时13年完成的鸿篇巨著,第一次全面地对敦煌学进行了总结。中国在敦煌文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石窟考古、敦煌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研究明显地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改革开放后,国际间学术交流明显增多,使中国学者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新的资料,与国外同行互通有无,在共同的起跑线上竞赛。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成立之后举办了6次敦煌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敦煌研究院也举办了5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今年7月29日—8月3日,两机构将在敦煌莫高窟举办“2000年敦煌学国际讨论会”,届时将有国内外敦煌学界22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可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是一次真正的国际盛会。
在近百年的风风雨雨中,敦煌学研究范围已经从人文社科的历史、地理、宗教、语言、文学、艺术等领域延伸到自然科学领域,如数学、物理、天文学、造纸术、印刷术、医学、交通等学科。但敦煌学依旧是一门年轻的学问,因为许多基础性的研究工作还在进行中,比如我们至今还没有搞清藏经洞出土文献的准确数字,许多领域还处于空白状态,如敦煌的神秘文化,敦煌的少数民族文献研究等等,这些难题只有各国学者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新的突破和发展,特别是在资料共享、人才互补、协同攻关方面,中外学者还有着广阔的合作天地。
在新的世纪,敦煌学必须置于各种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置于整个世界文化传播和发展的大潮流中进行研究,才可能达到新的高度。“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这是由敦煌学的性质所规定的。中国作为敦煌学的故乡有这样的胸襟。
敦煌属于全世界并不是一句空话。每天清晨,刚刚8点,莫高窟便会迎来第一批游客,他们怀着朝圣般的崇敬从世界各地来到沙漠、戈壁之间,留下他们的景仰和赞叹;在敦煌研究院里,有来自美国、日本的专家学者和中国学者一起工作。在敦煌参观时,我们碰到一位日本的和尚,面对莫高窟,即兴用尺八吹奏起一曲江户时代的乐曲,悠扬婉转,如泣如诉。
只有了解了过去的千年才可能掌握未来的百年。灿烂的敦煌文化遗产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敦煌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体现了兼收并蓄基础之上的文化创新。敦煌学的百年是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的。在世纪之交,它同日益强大的中国一样会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开阔的胸怀走向世界。
公元1900年6月22日,敦煌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圆?,在清理今编第十六窟的积沙时,无意间发现了藏经洞,从中出土了公元4世纪到公元11世纪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绢画、法器等文物5万余件,由于这一文化史上的重大发现,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门新的国际显学———敦煌学。
最早使用“敦煌学”这个名词的是史学大师陈寅恪,1930年他在为陈垣的《敦煌劫余录》所写的序中谈道:“敦煌学者,今日世界学术之新潮流也。自(敦煌遗书)发现以来,二十余年,东起日本,西迄法英,诸国学人,各就其治学范围,先后咸有所贡献。”这一名词从此沿用下来,成为约定俗成的专用名词,为全世界所通用。藏经洞的出土文献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文献,它几乎包括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各方面,而且全部出自当时人之手,是当时社会文化的原始记录,是难得的研究当时社会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敦煌学最初的研究范围主要就集中在藏经洞的文献上,以后才扩展到与藏经洞文献相关的问题以及敦煌石窟、敦煌文化历史等方面,成为一门博大精深、涉古通今的综合性学科。
不幸的是,敦煌文献在发现之初,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日本人橘瑞超、俄国人鄂登堡等西方探险家就接踵而至,以不公正手段从王道士手中骗取了大量文献,致使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这无疑是中国文化的一大损失,陈寅恪因此而慨叹:“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其发见之佳品,不流于异国,即秘藏于私家。”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由于世界各国学者对敦煌文献的重视、整理和研究,无形中又推动了敦煌学的兴起和发展,如法国、英国、日本等国一直有一大批学者钻研敦煌文献,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因而才有过“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说法。根据斯坦因所获的西域敦煌艺术品整理出版的《西域美术》,对敦煌艺术的研究帮助很大。法国的敦煌学研究在欧美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他们对于敦煌文献中少数民族文献的研究。日本的佛教是从中国传入的,敦煌也是日本文化的源头之一,因此日本的敦煌学研究曾在一个时期内达到世界领先的水平。从1980年开始编纂并陆续出版的13卷本巨著《讲座敦煌》,倾全国的敦煌学专家之力而成。
敦煌学在中国也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历程。在这100年中,前一半是四海翻腾内战频仍的时期,少数敦煌学的先驱者单枪匹马,万里孤征,靠个人的努力与牺牲,焚膏继晷,筚路蓝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些人的名字我们永远也不该忘记———叶昌炽、王国维、罗振玉、刘师培、陈寅恪、刘复、向达、陈垣、郑振铎、王重民、常书鸿……是他们为后人铺平了道路。
成立于1944年的敦煌艺术研究所,标志着中国敦煌学研究从文献整理扩展到石窟艺术研究,莫高窟的保护工作也正式开始。1951年敦煌艺术研究所改组为敦煌文物研究所,中国的敦煌学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后,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于1983年成立,敦煌文物研究所也改组为敦煌研究院,中国的敦煌学研究突飞猛进。现在老一辈的敦煌学家如段文杰、季羡林、宿白先生等还健在,一批中青年学者又脱颖而出。新近出版的《敦煌学大辞典》,是中国敦煌学界的全部“现役主力”术有专攻、各展其长、历时13年完成的鸿篇巨著,第一次全面地对敦煌学进行了总结。中国在敦煌文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石窟考古、敦煌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研究明显地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改革开放后,国际间学术交流明显增多,使中国学者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新的资料,与国外同行互通有无,在共同的起跑线上竞赛。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成立之后举办了6次敦煌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敦煌研究院也举办了5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今年7月29日—8月3日,两机构将在敦煌莫高窟举办“2000年敦煌学国际讨论会”,届时将有国内外敦煌学界22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可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是一次真正的国际盛会。
在近百年的风风雨雨中,敦煌学研究范围已经从人文社科的历史、地理、宗教、语言、文学、艺术等领域延伸到自然科学领域,如数学、物理、天文学、造纸术、印刷术、医学、交通等学科。但敦煌学依旧是一门年轻的学问,因为许多基础性的研究工作还在进行中,比如我们至今还没有搞清藏经洞出土文献的准确数字,许多领域还处于空白状态,如敦煌的神秘文化,敦煌的少数民族文献研究等等,这些难题只有各国学者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新的突破和发展,特别是在资料共享、人才互补、协同攻关方面,中外学者还有着广阔的合作天地。
在新的世纪,敦煌学必须置于各种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置于整个世界文化传播和发展的大潮流中进行研究,才可能达到新的高度。“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这是由敦煌学的性质所规定的。中国作为敦煌学的故乡有这样的胸襟。
敦煌属于全世界并不是一句空话。每天清晨,刚刚8点,莫高窟便会迎来第一批游客,他们怀着朝圣般的崇敬从世界各地来到沙漠、戈壁之间,留下他们的景仰和赞叹;在敦煌研究院里,有来自美国、日本的专家学者和中国学者一起工作。在敦煌参观时,我们碰到一位日本的和尚,面对莫高窟,即兴用尺八吹奏起一曲江户时代的乐曲,悠扬婉转,如泣如诉。
只有了解了过去的千年才可能掌握未来的百年。灿烂的敦煌文化遗产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敦煌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体现了兼收并蓄基础之上的文化创新。敦煌学的百年是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的。在世纪之交,它同日益强大的中国一样会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开阔的胸怀走向世界。
- 上一篇:已故导演陈逸飞音乐油画《二重奏》亮相艺博会
- 下一篇:新吴门画派晋京展吹来清新苏州风
猜你喜欢
- 2015-03-15 香港将发行敦煌石窟”邮票小型张
- 2015-01-30 辽阳发现92座汉魏墓葬群 其中4座壁画墓早敦煌300多年
- 2014-12-05 首届“朝圣敦煌”全国书法大展敦煌开幕
- 2014-12-04 陕西意外发现唐代敦煌县令墓
- 2014-11-28 "敦煌--说不完的故事"大型展览在香港揭幕 图
- 2014-11-28 《敦煌──说不完的故事》在港揭幕
- 2014-11-28 “敦煌——说不完的故事”大型展览在香港揭幕 图
- 2014-10-16 朝圣敦煌”全国书法大展优秀作品作者名单
- 2014-10-04 “朝圣敦煌”全国书法大展获奖、入展作者名单
- 2014-09-11 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全部竣工
- 搜索
-
- 05-12关于中国书法家协会入会申报的声明
- 02-252016墨淘网当代书画作品微信拍卖会拍品征集四月底截止
- 04-28行云流水 指到书成——记指书书法家方庆云
- 04-13《中国书法报》创刊并将公开发行
- 04-13书法家方庆云:闽海翰墨公益心
- 04-03“星星点灯,艺术助学——关爱自闭症儿童”捐赠仪式在福州隆重举行
- 03-15李克强:中国完全可以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 03-15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
- 03-15众明星出席济南慈善拍卖活动
- 03-15国防部:缅军机再越境将坚决应对 缅方承诺追责
- 34892℃中国书法家协会简介
- 25479℃中国书法家协会领导名单
- 22599℃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名单
- 19916℃中国书法家协会五个专业委员会名单
- 18569℃林岫当选为主席 北京书协新一届理事产生
- 15460℃首届“杏花村汾酒集团杯”全国电视书法大赛决赛获奖名单
- 14861℃首届电视书法大赛大赛介绍
- 11614℃中国书协召开“兰亭奖”工作会议
- 7815℃中国书协2003年工作设想
- 6801℃第二届全国电视书法大赛征稿启事
- 04-28行云流水 指到书成——记指书书法家方庆云
- 04-13《中国书法报》创刊并将公开发行
- 04-03“星星点灯,艺术助学——关爱自闭症儿童”捐赠仪式在福州隆重举行
- 05-30《国际少儿书画作品集》5月底正式出版
- 03-11李延声委员:可对高考时用毛笔写作文的学生加分
- 02-25书法是传统文化还得继承
- 02-25聚焦大运村 “中国风”成为学习热门
- 02-25艺术收藏再发新枝 中国书法市场正稳步上升
- 11-25多少钱一“尺”?中国书画领域的通病
- 11-25韩剧穿帮将隋炀帝身后屏风设为毛泽东诗词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