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香堂村--春联来自名家笔

兰亭书童 2007-10-23 热点透析 评论
       山里古刹留有古代文人的墨宝,这不稀奇;但一个只有602户人家的小山村里建了书画院,吸引来众多当代书画家留下作品,这就稀罕了。昌平区崔村镇香堂村于2001年建成的书画院至今已有260位著名书画家留下近500幅作品,其中一些名家作品平时也难得一见。除了书画院,香堂村还有电影院、太极馆、图书阅览室……村里人享有的文化设施一点不比城里差。

  20年前,村里开始投资打井、修路、建果园、招商引资。经过20年的奋斗,村里富裕了。绿色蔬菜大棚、果园和高尔夫球场让多数村民实现了就业;村里还自建了仿古三合院和楼房大三居分给村民居住;孩子们可以免费入托,上小学、中学、大学均享受助学金;老人有生活补助……但香堂村并没有满足于物质上的富裕。


  2001年,村里投资近600万元建成“北京香堂东方书画研究院”,目前已有海内外260位书画家留下近500幅作品,一些书画家被这里的环境吸引,还在村里置业定居。过年时,村里人家门上贴的春联也许就来自名家之笔。有了文化中心,体育设施也不能落后。气宇轩昂的“陈氏太极馆”每天都有不同年龄段的村民,以及从城里赶来的人在这里学习、练习太极拳。此外,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香堂养老院、香堂小学、盲人按摩学校等保障了村里特殊人群的生活。歌舞厅、环绕立体声电影院、老年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随处可见的街心花园……都是村里人随时可以享受的福利。在家门口,村民可以欣赏中国评剧院、北京京剧院等专业艺术团体和艺术家们的演出,那都是村里特地邀请来的。耳濡目染,现在村里的中老年秧歌队已经可以自编自演评剧全场《刘巧儿》了。


  夏天在香堂村里走一圈,看不到一个村民打赤膊。“到村里来的艺术家越来越多,文化气氛越来越好,谁要是再打赤膊、说脏话骂街,他自己都不好意思———这就是所谓的素质教育吧?”在陈氏太极馆工作的村民王志英分析说。

Tags:春联   名家   香堂村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