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茶博会现天价:叫价万七“观音王”只卖百元

兰亭书童 2007-11-28 热点透析 评论

叫价万七的“观音王”只卖百元,标称5800的正韵岩茶进价只有33元,前天落幕的“2007中国(广州)茶博会”,成交量比上届大减。茶市价格的泡沫由来已久,茶博会上的天价叫卖只是这种泡沫的集中放大而已,它损害的将是中国茶市的声誉和广州的形象。


    市场上的掺假掺杂、漫天要价,人们已见怪不怪 。然而,这种严重质次价高的混乱现象,出现在有政府参与,号称华南地区唯一专业茶业展、国际茶业第一会、最具市场导向的广州茶博会上,就不能不让我们吃惊和担忧。茶博会已历五届,参展企业信誉如何,产品和价格有否规范,有关部门如何监管……都让人充满疑问和迷惑。当中,有多少消费者受骗上当,又有多少外国客商抱憾而归?


    其实,茶市上的“黑幕”并不是什么秘密。随处可见的大红袍、冻顶乌龙,光从产量分析就可知鱼目混珠。普洱茶的年份,30年已近大限,北方干燥地区,最多也就40年,再存放下去就风化了,那些打着“百年普洱”的天价茶,谁能证明它的年份?铁观音品种甚多,称“王”要具备哪些条件?满眼的“观音王”有多少能名副其实?这些问题也许不易监管,但对一个由国家商务部批准的高规格专业茶展,总该有个说法,有个真货保证吧。人们对茶博会寄予厚望,当中就包括“打假”,可惜,茶博会让不少“流茶”在它的招牌掩饰下,金玉其外而败絮其中!


    中国茶的品种和质量,很讲究产地和加工方法,是较为容易获得原产地商标和企业品牌的。然而中国茶的营销缺陷,恰恰是缺乏商标品牌。作为“最具市场导向”的广州茶博会,理应在这方面作出引导和榜样,然而我们看到的重头戏,却是“万人品茶”、“专家评茶”的滋味辨识。这种钟情于主观口味的把玩、品饮而摒弃商标品牌的落后营销方式,客观上为不良茶商以次充好、疯狂叫价开了方便之门。


    质量伪劣与价格欺诈,是中国茶市场的致命伤。十年前杭州出现“龙井流手”的怪事,不久前笔者在湖南君山也目睹银针无人问津的惨况,都是因为价格奇高。茶博会如果不能做到货真价实,将会极大损害广州及其茶市场的声誉。
 
 

Tags:百元   叫价   天价   观音   只卖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