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书法盛典 安阳现象成瞩目焦点

shxw 2007-12-19 热点透析 评论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在开幕式上致辞

九届全国书展开幕式现场

刘颜涛在开幕式现场

刘颜涛获奖作品(局部)

  □安报首席记者 杨广现/文

  九届全国书展上安阳成绩骄人

  安报讯  12月18日,中国书法界的盛典——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在广州隆重开幕。这是当代中国书法事业阶段性成果的大展示,是当代中国书坛优秀人才的大检阅,也是中国书法发展中一个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重大展览。

  当林散之、沙孟海、赵朴初、启功等大家一个个的离我们远去,众多新秀崭露头角。在“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中,安阳曾因入选作品居全省首位并超过全国15个省(市)入选数量,而被中国书协概括为“安阳现象”。如今,九届全国书展又传来了安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刘颜涛获得二等奖的喜讯。

  昨日,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九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评选揭晓,河南有123位书法作者入展,是全国入展总数的13.5%,入展数居全国第一。

  第九届全国书法篆刻展是中国书坛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一项展览。此次展览共收到参展作品5万余件,其中河南作者投稿7000多件。此次展览名家云集,精品力作纷呈,代表了当代中国书法艺术的水平,是对中国当代书法艺术创作的一次历史性展示和检阅。河南书法以其独特的中原书风,再次展现了书法大省的实力。

  九届全国书展的评审采取分书体的办法进行,全部评委被分为楷书、行草书、隶书、篆书、篆刻和国展论坛论文六个评审组进行评审。经过7天的评审,评委会从收到的55319件作品中共评出获奖作品35件,获奖提名作品69件、入展作品889件、入展提名作品429件。

  安阳市再次位居河南省第一名,有20余人入选。其中,刘颜涛荣获此次全国书展篆书类二等奖(一等奖空缺),为我省及安阳赢得了荣誉。这次,被中国书协誉称的“安阳现象”再次得到验证。

  从安阳农村走出来的刘颜涛深受古都安阳厚重文化的滋养,和甲骨文亲密接触使其视野骤然远大。其敏锐不是重复文字学家们写实地描摹,而是以不凡的笔墨感觉,展现了毛笔“惟软则奇怪生焉”的特性。其创作一改以往以纤细笔画写甲骨文的旧模式,而以拙朴、粗犷,又有内在律动的线形丰富了甲骨文,给甲骨文以新的生命意义。透过刘颜涛甲骨文书法的本体,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其面对甲骨文时的那种冲动和表现的欲望。

  对话刘颜涛:

  任何人的成功,都要走自己的路

  12月17日上午,刘颜涛在赴广州参加颁奖仪式前接受了安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请您谈一下获奖的感受?

  刘颜涛: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得奖已经不再激动,但我明白它的分量。而作为一个书法作者,应把创作水平放在第一位,更应注重创作本身。但作为一个书法作者还应该靠作品说话,融入时代潮流,与年轻人竞争,敢于挑战自己,超越自我。

  记者:书法创作的最佳状态是什么?

  刘颜涛:进入创作状态时,就要把创作前“理性的直觉”让位给“非理性的直觉”,视书法创作为一种消遣和游戏,用笔墨去散步,让笔墨和心灵自由真诚地对话,忘却历经千淘万漉的辛苦学到的诸如执笔、运笔、某碑某帖、某家某派等所有东西,忘掉笔墨、不计工拙,在压抑不住的创作欲望中自信“吾心即佛”、“我就是上帝”,从而自由潇洒地挥毫。笔墨随着性情的驱使,任其自然流动。

  记者:一个书法作者最应该坚持的是什么?

  刘颜涛:无论何种书体,何种风格,只要有感受时的主体意识,有自己的着眼点和切入点,能将其做得彻底些、高些、精些,有艺术体操中的高难度动作,都自有它的广阔天地在。我们唯一能做到也应该做到的是“你走你的阳关大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义无反顾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目标奋力冲刺。

  当今书坛急于创新、求变者众,而沉着求内涵、求品位者寡。学书是悠悠散步,是持久战,而非匆匆赶路,更不是短跑,企图速战速决不行,坐不住冷板凳不行,不能忽略或过分压缩书家成长所需要时间,不能忽视不同学书时期是以最大功力“打进去”还是以最大勇气“打出来”的不同侧重。风格固然要变,但不是脱胎换骨的突变,而常常是你自己都感觉不到的渐变,水到渠成,瓜熟蒂自落。

  获奖感言:

  书法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看看书、写写字,这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且越来越满足和安乐于这种方式生活了。

  我把平时写的字分成三类:一类是在现有水平局限内自我感觉良好的,这类作品一年内能有那么个三张五张、十张八张,就算是好年景、好收成了,自己留着出版作品集和参加比较重要的展览,偶尔赠予痴情书法且能赏识它的知音;二类是虽谈不上精品力作也还不算多差的,拿这些作品换些柴米油盐养家糊口、改善生活,说文雅堂皇些是以文养文,以书养书;三类便是大堆大堆写废的作品,作为自己和同样喜爱笔墨的老婆作练功的“器材”。当然,前面的一类作品过些日子变成了二类作品,二类作品过些日子又变成了三类作品,也是常事。

  在“九届国展”中获奖的这件应该是2007年春节前后的作品,自己想趁着现在多多少少也算有了点经验积累和创作能力,而且体质精力也还算富强的年龄阶段里,写一些大作品,当然这“大”不单是指作品的尺寸,主要是想写几件多文字、大篇章内容的作品,因为我总觉得对以浑厚苍茫、雄强朴茂、古拙凝重、雍容渊穆为篆书主脉特征的书体而言,有震撼力的作品还应该是史诗般的扛鼎之作。而且金文中是否能书写长篇巨制或许可以说是一个古文字书法作者功力和难度的体现。

  这次获奖内容的作品当时写了三件。一件中间有漏掉的字搁置一边了,挑选了一件装裱后参加了省里举办的中国书法兰亭奖河南获奖作者的作品联展,展览结束后作品还是自己的。后来又拍了反转片收进《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系列作品·书法卷》的个人作品集中,剩下的便是获奖的这件了。本来想在征稿期间再写写,让线质再劲健凝炼些,让虚实枯润对比再增强些,让用笔变化再丰富些,让章法的起承转合节奏感再分明些,包括落款的小行书也能写得再果敢、从容、沉着和简约些。然而那些日子正赶上一些杂七杂八却又难以推辞排解的烦心事,终没能找到适合的创作状态和大块的创作时间。

  虽然自己已过了雄姿英发、激情四溢的年龄,虽然这么多年来大大小小也获过一些奖项,虽然已不可能再找到当年第一次入展和第一次获奖时彻夜难眠的那种兴奋,但自己在近年来心态渐趋沉静淡定、悠然从容中,就这么由着自己性子写的这些字能在这次展览中获奖,仍然应该算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如果这能从一个侧面说明些许自己的艺术感觉还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流逝,自己的思维审美还没有随着头发的苍白而苍白,则应该是暗自庆幸的了。

  写个字于社会、于众生究竟能有多少裨益,在那些匡时济世有抱负、有作为人士的心底究竟算不算得上是一种事业,这些且不去管他,而对于胸无大志的一介凡夫俗子,写个字竟能写成自己的立身之本,这无论如何都应该感恩书法——不只是自己把所有的一切都交付给了书法,更多的则是书法给予了自己所有一切的一切。

  感恩书法,也感恩所有在书法艺术这条“漫漫其修远兮”的道路上以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给过自己关爱、支持和帮助的人们。来源:大河网-今日安报-豫北版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