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苏州“非遗”传承人数量名列全国前茅

兰亭书童 2008-01-28 热点透析 评论

近日,文化部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公示名单,共545名。其中,苏州有道教音乐、昆曲、苏剧、评弹4个项目共7人入选,加上去年第一批入选的8个项目11位传承人,目前,苏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已达到12项18人,在省内遥遥领先,在全国地市级城市中也名列前茅。


    2007年6月,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名单正式公布,涉及民间文学、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等,共224位。第二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是对第一批的补充,主要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民俗等表演类项目。上榜名单上,有很多熟悉的名字,如传统戏剧类的梅葆玖、刘长瑜、尚长荣、徐玉兰、王文娟、茅威涛、韩再芬等,赵本山也作为东北二人转的传承人榜上有名。与这些名字并列的苏州传承人分别是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传承人毛良善、薛桂元,昆曲传承人王芳,苏剧传承人蒋玉芳、尹斯明和苏州评弹传承人邢晏芝、金丽生。


    记者在市文广部门了解到,自2005年以来,苏州在积极开展申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工作的同时,切实有效地着手建立市、县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工作,成果卓著。至2007年底,我市所属的12个市(县)、区已基本建立本地县(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共计119项,其中,列入国家、省、市级名录项目38项。伴随着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形成,我市还下发了《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命名与资助暂行办法》、《苏州市文化遗产抢救、整理、研究类优秀成果评选办法》和《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命名与奖励实施意见》等文件,分别对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概念、命名机制、申报资格、申报程序、回避制度和资助对象等,作出了具体界定并提出了实施办法。特别是《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命名与资助暂行办法》还充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补贴机制,使传承人抢救和保护工作更为深入、完善。而这些文件已于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为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Tags:前茅   苏州   名列   传承   人数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