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产业资源得天独厚 寻乌根雕:期待走向产业化

兰亭书童 2008-06-12 热点透析 评论
产业资源得天独厚

    根雕以树根的自然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品。因其具有千姿百态、独一无二的审美特征而显得珍贵典雅,是人们美化生活、馈赠亲友、永久收藏的佳品。现在,根艺以其独具匠心、妙趣天成的艺术感染力,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寻乌地处山区,林木繁茂,树种齐全,加上近年来果业的迅速发展,果山开发中挖出了大量废弃树根,这为根雕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原料基础。据业内人士透露,从事根雕是一种成本低、收入高的职业,一个树根的成本通常在200元左右,经过创作雕琢后,少的可卖3000元,多则几万元。寻乌有较大的成本优势,发展根雕产业既可以使果山开发后大量的树根变废为宝,又可以拓宽致富门路、扩大税源,可以说,只要产品质量好,有销路,投入风险要比其他行业小得多,效益也比一般的行业要高。

    “无人问津”为哪般

    2003年,寻乌县留车镇水背村村民谢清移,在寻乌县城开了一家专门加工与销售根雕的根艺店,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可是,直到现在,该县仍然只有谢清移的如玉根雕店等少数几家店在做生意,而且这些店也都是家庭式的小作坊,不能大批量生产。谢清移每年也只能卖20件左右的产品,碰到上百件的订单,根本不敢接,因为没有规模生产的能力。那么,寻乌根雕为何没像果业那样形成产业化、规模化效应呢?为此,笔者走访了相关人士。

    根雕本身的制作,需要较高的技艺水平。根雕是艺术品,就决定根雕师必须有较高的技艺水平、较深的美术修养和雕刻功底,才能把没用的树根“化腐朽为神奇”,才会有人肯花大价钱买你的作品,而这种技艺非一朝一夕所能练就,因此,根雕并没能像该县的果业一样吸引许多人投身其中。谢清移能靠根雕致富,是因为他从小就喜欢绘画,专门到成都新津美术学校学习了两年,毕业后写生了两年,有着扎实的美术功底,还远赴浙江磐安学了三年根雕,在广东平远开了好几年的根雕店,他雕出的作品获得了专业人士的好评。在寻乌虽有人搞根雕,但大多是业余爱好,且能达到谢清移这种水平的不是很多,即使兴办了根雕企业,想找到适合企业生产的根雕技师也很难。

    进行规模化生产,需要大量资金运转。要办一个根雕企业,至少要请10名至30名根艺师,市场上根艺师的工资每月至少要5000元,光支付他们的工资一个月就要5万元至15万元,还有其他员工的工资及机器设备等各项开支,规模小一点的至少要上百万元,规模大的要上千万元才能维持正常的生产,这笔巨额资金单靠个人力量难以筹集到。其实,近年来,包括谢清移在内的好几个人都有办一个根艺厂的想法,但都因自己资金紧缺,向银行贷款没贷到,所以寻乌至今仍没有根雕企业。

    根雕企业要蓬勃发展,需要巨大的市场支持。据了解,由于根雕的售价较高,要寻乌县的普通群众花几千元甚至几万元钱买一个只能欣赏、实用性不是很强的物品,许多人都认为不值得,所以,除一些酒店、宾馆及根雕爱好者会购买外,在该县往往是看根雕的人多,买根雕的人少。谢清移大部分的根艺作品都销往沿海发达地区。

    四匙齐开产业锁

    寻乌根雕要早日走上产业化,业内人士认为须从四方面着手:

    大力培养根雕人才。鼓励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开设根雕专业,实施订单式培训,聘请根雕名家及县内外的根艺师定期到学校授课,对有艺术天分且对根雕有兴趣的学员给予资助,并创办好根雕实习基地。

    积极扶持根雕企业。政府设立根雕企业扶持专项资金,为具备批量生产且市场开拓能力较强的企业兴办者开辟“绿色通道”,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并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设法拓展市场空间。寻乌根雕要实现规模化生产,必须要有广阔的市场。为扩大市场份额,应发挥网络覆盖面广、传递信息快的优势,建立寻乌根雕销售信息网;成立根雕经纪人协会,在大中城市设直销点;在保质的前提下,降低根雕的销售价格。

    强化产品实用功能。在我国中低收入者占了国家总人口的70%以上,若能让他们成为常客,根雕的产业化之路肯定会越走越宽,而他们购物时更看重物品的实用价值,所以在提高艺术水准的同时,应强化根雕的实用功能,多出实用性强的产品。

Tags:寻乌   根雕   产业化   走向   期待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