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温暖的歌唱———序陈刚小说集《我们的时光》

兰亭书童 2009-07-03 热点透析 评论

 

温暖的歌唱———序陈刚小说集《我们的时光》


 

2007-6-26 14:54:48  来源:自贡日报  


  □高旭帆
  最初迷上自贡并非它盛产井盐,并非出土的恐龙,也并非由此衍生的恐龙灯会,而是许多年前一部叫《抓壮丁》的电影,里面那个经典人物王保长的扮演者陈戈是自贡人,在电影中操一口纯正的自贡腔,王保长的经典台词都成了少年们的口头禅,故意卷着舌头说话:三嫂子,自从你王大娘死后,枕头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得……
  后来到自贡被震惊了的却是那高耸入云的天车!天车其实就是提卤水的井架,由于高耸入云被称为“天车”,由钢架搭起来的井架并不出奇,但你要是见到全部用树木和竹子搭起来的天车,就不能不佩服自贡人的豪气和浪漫了!因为在用现代化手段钻井之前,自贡人就用树木和竹子搭起来的天车打出了世界第一眼深井!
  自贡人的豪气和浪漫还表现在许多方面,美食方面,仔姜鸭子辣得豪气顿生,跳水兔跳得浪漫而诗意,还有火边子牛肉,光听名字就有一种绿林意味。在文学方面更是好手如林:从北方黑土地“嫁”过来的武志刚,喜欢迷彩服戴墨镜经常被误认为是黑道老大,文章比人帅的聂作平,擅弹琵琶身后拥有一帮中年粉丝的才子廖时香……当然还有陈刚。
  认识陈刚之前先认识了他的小说。那时我在一家杂志社作编辑,在那个阳光比金子还珍贵的城市里,一个冬日的午后,为了不辜负温暖的阳光,我信手拿起案头的一篇稿件来读,设想一读就被迷住了。那篇后来发表在《四川文学》头条的叫《成长的岁月》的中篇小说,以釜溪河边那座盐都为背景,写几个少年成长的经历,叙事平静中透出惆怅,文笔朴拙不乏幽默,直到太阳落到林立的高楼后面,我才抬起头来,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从那时起,我记住了陈刚这个名字。后来又陆续读了陈刚的几篇历史随笔,行文恣意豪放,很有点魏晋风度。心便想,这个陈刚肯定是位怀才不遇的夫子。
  见到陈刚是在自贡一次文学活动上,组织者指着一位架一幅宽边黑框眼镜,长想憨厚的青年说,他就是陈刚。那一瞬间,我脑里冒出“大巧若拙”这个词,没想到外表如此憨厚的人文笔竟然如此狡诈!后来晚上在街边喝啤酒,更加深了这个印象,陈刚开怀豪饮,操一口纯正的自贡腔大呼小叫,到处挑战!这哪是怀才不遇的夫子,分明是笑傲江湖的豪杰!深夜,带着一身醉意,死活拉我去他家,硬要写一幅字送我,说趁着酒意写出的字才力透纸背。公平的说,他虽然已经醉得站不稳了,但字确实颇见功力,后来才知道,这老兄竟然是书法家协会的会员。心便想,以后遇到自贡人千万不可以貌取人,聂作平大忠似奸,被誉为最像坏人的好人。而陈刚则大巧若拙,憨厚的外表下深藏内秀,廖时香文弱清秀,纤细的手指却能拨出惊心动魄的《十面埋伏》……
  后来与陈刚互有书信往来,他每封信都像一幅书法作品,但都不及那天夜里趁醉写下的那幅字,我找人裱了,藏在书柜里,打算留给子孙,等他们再次遇到通货膨胀时换几袋米度日。
  再后来与陈刚成了朋友,每次接到他电话,听见的第一句悦耳的自贡话总是:下来撬螺蛳!喝啤酒!丝毫不提他又写了一篇什么,发表在哪。作为编辑,我总是习惯性地索稿,而陈刚一旦答应就决不食言。后来才知道,他的作品都是下了班,一个人坐在灯下写出来的。那时他还是粮食局的一名差人。心想,这小子真是过日子写文章两不误。
  有一回酒后,谈到文学,人生,陈刚才显出一丝惆怅,说心里总有一些什么想倾诉。那天晚上,我才知道,外表快活潇洒的陈刚也有一个苦涩的童年,父母一直在外工作,他跟当盐工的外祖父长大。从小就看到高耸入云的天车,从小就看到盐工们脚肚子上暴起的青筋,从小就品尝到生活的酸甜苦辣。这些东西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酵,最后酿出一篇篇文字……
  陈刚不是那种靠写文章谋生的人,他是率性而为。作品虽然不多,但篇篇颇有分量。他的小说大都是写小人物的生活,下岗工人,开摩的的司机,成长期的少年……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弱势群体。这种小说虽然没有眩目的外表,没有时髦的包装,却有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因为不管世事如何变迁,现实如何挤压,文学永远是烛照人类灵魂的星光,她不应该锦上添花,而应该雪中送炭。作为一名有良知的作家,应该深怀悲悯,同情弱者。面不是媚俗。这一点,陈刚做到了。虽然他的作品从未大红大紫过,但至少坚守了一些东西。而这些东西是我们这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最应该坚守的。
  不久,听说陈刚到了文联,后来又升任文化局副局长,我担心他的创作会因为忙于应酬而荒疏。令人欣慰的是,陈刚并没有停下手中的笔,还是在公务后继续写他的小说,随笔,而且文字中更多了几分深刻。
  可贵的是,陈刚笔下的人物虽然都是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但他们从来没有对生活失望过,听听这些小说的名字:《让我们荡起双桨》、《学唱一支歌》、《幸福的猪头肉》,这哪像是描写下岗工人的小说!因此,在陈刚笔下,不管是靠卖凉糕供儿子上大学的陆建设还是开摩的的李子,还有到老了都热爱文学的老薛,都不是期期艾艾,怨天尤人的“祥

Tags:歌唱   小说集   温暖   时光   陈刚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