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嘉庆初年整顿吏治 警告官员“不许说假话”

兰亭书童 2010-06-29 热点透析 评论

    

    嘉庆帝所书《圣谟定保》认为,之所以发生天理教农民起义,是由于“因循废玩”所酿,希望内外臣工实心行实政。

    清朝自乾隆中期以后,吏治日渐废弛,官风日益败坏,其表现不仅仅是官员的营私枉法,更为普遍的是各级官员的怠惰偷安,因循塞责。许多地方官员为了博取名利,往往热衷于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嘉庆帝亲政后,对当时的吏治官风有着清醒的认识,指出“此实国家之隐忧,不可不加整顿”。

    清入关后的第五代皇帝嘉庆,与他的祖辈相比,算不上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皇帝。然而,在嘉庆初年整顿吏治过程中,其提倡的一些治政理念,却值得称道。

    勤政治国 整顿吏治

    清朝自乾隆中期以后,吏治日渐废弛,官风日益败坏,其表现不仅仅是官员的营私枉法,更为普遍的是各级官员的怠惰偷安,因循塞责。在地方,“政以贿成,人无远志,以疲软为仁慈,以玩愒为风雅,徒博宽大之名,以行徇庇之实”;在中央,大员们“全身保位者多,为国除弊者少;苟且塞责者多,直言陈事者少”。

    嘉庆四年(1799),嘉庆帝于内外交困中亲政。其时嘉庆帝已36岁,对当时的吏治官风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对直隶总督颜检说:“方今中外吏治,贪墨者少,疲玩者多。因循观望,大臣不肯实心……小官从而效尤,仅知自保身家。此实国家之隐忧,不可不加整顿。”整顿吏治官风,除了惩治贪污腐败而外,嘉庆帝认为,“勤”对天子百官和老百姓来说都非常重要。他在亲撰的《勤政殿记》一文中指出,自天子以至庶人,皆以勤为立身之本,君勤则国治,怠则国危;臣勤则政务有条不紊,怠则政务紊乱无序;为学者不勤则学业无成;种田者偶尔怠惰一下,则收成顿减。各行各业所司之事虽不同,理皆相同。对国家而言,内而六部九卿,外而各省封疆大吏,若都能昼夜操劳公事,勤劳弗懈,众志成城,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呢?

    嘉庆帝在竭力倡导勤政的同时,以行实政要求朝廷百官。他认为,有实心才会行实政,有实政才能实实在在惠及庶民。而那些怠惰疲玩的官吏,正是因为他们“视民如草芥,为政全无实心,爱民全无实惠”,才会“慢易居心,悠忽度日”,才会靠作伪粉饰以欺世盗名。

    嘉庆帝在要求百官行实政时,也以行实政自律。他对于自古以来封建帝王十分注重的景星庆云、吉语祥瑞之事,采取明确的排斥态度,对于天人感应之说,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于亲政不久,即颁谕内阁,申明“惟以时和年丰为上瑞,从不敢铺陈符应,粉饰太平。盖以人君侈语嘉祥,易启满盈之渐;不讳灾异,始知修身之方”。但这道御旨并未引起有关官员的重视。不久,钦天监以“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天文现象作为吉祥之兆奏报,遭到嘉庆帝的严厉申斥:“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皆为前代史册所载,朕亦粗知算法,其躔度运行,无难推算而得”“此等铺陈,侈言祥瑞,近于骄泰,实为朕所不取”。其后,又发生光禄寺卿钱楷因京师久旱不雨,要求停止正在紧张施工的正阳门外石路工程以求雨之事,嘉庆帝断然拒绝,明确告之:“修省在实政,无事傅会五行!”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书画频道

   1 2 下一页  

Tags:嘉庆   吏治   初年   整顿   不许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